
汽势Auto-First|王一
日产和本田的合并谈崩了,富士康或接盘雷诺持有36%的日产股份,曲线救日产。
消息人士透露,日产与本田的合并谈判目前基本终止,双方放弃整合计划,富士康科技集团母公司鸿海集团有望成为最佳候选者。
日产与本田合并谈判期间,日产首席执行官内田诚(Makoto Uchida)在与本田首席执行官三部敏弘(Toshihiro Mibe)会面时,本田提议将日产设为本田子公司,最终双方因合并后股权分配比例及控制权存在争议问题,结束了合并谈判。

不仅如此,本田和日产合并后预计将实现整体年销售额超30万亿日元、年营业利润超3万亿日元的目标。如果本田的收益保持不变,日产需要每年保持6000亿日元的利润。
截至2024年9月,日产的营业利润同比大幅下降了90%。全年营业利润约为1500亿日元,较2023财年下降了74%。一旦双方公司合并,日产需要在一年内将利润提升至少4倍,同时本田在人事任命方面将占据主导地位,包括任命控股公司的总裁,大多数内部和外部董事将由本田任命,而控股公司将由本田持股过半。
根据日产汽车公布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财年日产营业收入为5.98万亿日元,同比下滑1.3%;营业利润为329.08亿日元,同比下滑90.2%;净利润为192.23亿日元,同比下滑93.5%。不论是营业利润压力还是合并后的控制权问题,这对日产来说均会备受限制。
对于本田和日产的合并,众多业内人士也并不看好。

闹剧收场的日产前CEO卡洛斯·戈恩(Carlos Ghosn)同样不看好本田和日产的合并。他认为“日产和本田的合并是孤注一掷的举动,两家公司很难找到协同效应”。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也曾表示,本田和日产双方都面临新能源技术发展迟缓、市场萎缩的压力,需要加速新能源技术创新,推出更强技术的产品,顺应世界新能源化和SUV化的趋势。
在日产与本田合并终止后,雷诺就所持日产股份恢复与富士康的谈判,雷诺开始寻找新的投资者。雷诺回应称,正在“评估所有选项”。截至目前,日产和本田的发言人尚未对近期谈判的进展发表评论,从当前的趋势来看,富士康无疑会成为日产最佳的候选对象。
日产相关人士透露,日产愿意与包括科技公司在内的新合作伙伴进行合作,以应对中国新兴制造商带来电动汽车、软件等快速技术变革。

富士康与日产的合作也并非空穴来风,早在2024 年底,富士康母公司鸿海集团曾试图收购日产的控股权,包括其工厂、设备及全部业务,涉及 Pathfinder、Sentra 轿车和 GTR 超跑等车型,这一举动曾促使本田加速与日产的合并谈判。但当时由于日产与本田正在进行合并谈判,并在谅解备忘录中明确在合并协商进行期间,禁止与第三方进行协商,最终富士康暂时搁置了合作计划。
如今,日产与本田合并的计划被曝搁浅,富士康收购日产的计划将再度浮出水面。值得一提的是,富士康还曾派遣其负责电动汽车的首席战略官关润(Jun Seki)前往日本与日产管理层接洽,探讨潜在合作事宜,而关润也曾在日产效力33年,担任过多个重要职位,他的回归对富士康和日产的合作增添了更多可能性。
与此同时,富士康母公司鸿海集团已经与持有日产36%股份的雷诺集团进行商谈,表达购买其在日产的部分股份,相比于本田,显然富士康并没有对日产提出更多附加条件,这也是富士康能够和日产再续前缘的最有力机会。
日产汽车与本田汽车的合并谈判破裂,富士康母公司鸿海集团看似有望再次成为日产的合作对象,但双方合作仍面临诸多挑战,不仅需要应对来自本田的压力,同时外资收购中的企业审查、内部争议等也将会是其中一大阻力。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