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 帕萨特跌破13万:合资B级车最后的尊严正在崩塌?


    当一台搭载EA211 1.4T发动机的德系B级车,以12.68万元的价格在终端市场抛售时,整个合资车市场的价格体系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崩塌。这个价格不仅击穿了帕萨特(图片|配置|询价)的历史底价,甚至比同门A级车朗逸的官方指导价还要便宜。曾经需要加价排队的德系神车,如今正经历着怎样的至暗时刻?

    一、新能源屠刀下的生存挣扎

    比亚迪汉DM-i冠军版以18.98万元起售的价格,直接杀入了传统B级车的腹地。这款搭载插混系统的车型,不仅拥有纯电续航121公里的技术优势,更以4.2L的亏电油耗撕碎了德系引以为傲的燃油经济性神话。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新能源B级车渗透率已达39.7%,而帕萨特同期销量同比下滑21.3%,这一升一降的剪刀差,正是燃油车溃败的鲜活注脚。

    更致命的是,深蓝SL03、零跑C01等新势力产品以13-18万元的价格区间,用8155芯片、L2+级智能驾驶、全景天幕等配置,在智能化赛道上对传统合资品牌形成了降维打击。当95后消费者开始用"诺基亚"来调侃燃油车时,大众引以为傲的MQB平台正在成为技术落后的代名词。

    二、合资阵营的集体沦陷

    这场价格崩塌绝非帕萨特的独角戏。丰田凯美瑞终端优惠突破4万元,本田雅阁起售价下探至15.98万,日产天籁更是祭出13.98万的骨折价。曾经高悬在18-25万元价格带的日系三强,如今集体退守15万元防线。中汽协数据显示,2023年主流合资品牌市场份额已萎缩至35.6%,较2020年巅峰时期下滑超过20个百分点。

    这种集体溃败背后,是合资车企对中国市场长达二十年的误判。当自主品牌在混动技术、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等领域持续迭代时,多数合资车企仍在用"挤牙膏"式的技术升级应对市场。大众集团直到2023年才将ID.7的国产化提上日程,这种迟缓的反应速度在新能源车渗透率突破36%的当下,显得尤为致命。

    三、大众帝国的艰难转身

    面对困局,大众正在用壮士断腕的勇气推进转型。投资10亿欧元在合肥建立新能源研发中心,与地平线成立合资公司开发智能驾驶芯片,这些动作显示出大象转身的决心。但现实是残酷的,ID系列2023年上半年累计销量不足4万辆,不及比亚迪单月销量的三分之一。

    在燃油车市场,大众正在经历痛苦的去库存周期。经销商库存系数连续8个月超过2.0的警戒线,迫使厂家不得不通过大幅降价回笼资金。这种饮鸩止渴式的降价虽然短期内能提振销量,但长期来看正在摧毁大众苦心经营三十年的品牌溢价。

    站在2023年的十字路口回望,帕萨特的降价绝不仅仅是一款车型的促销策略,而是整个合资时代落幕的缩影。当智能电动车的浪潮以摧枯拉朽之势重塑产业格局时,那些曾经不可一世的合资巨头们,正在经历着百年汽车工业史上最剧烈的阵痛。这场变革留给传统车企的时间窗口,或许比所有人预想的都要短暂。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