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资阵营里喊出“一口价”的,广丰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蛇年开工第一天,广汽丰田就重磅官宣,旗下锋兰达和威兰达启动限时“一口价”活动,最高直降4.4万,其中锋兰达降至8.98万起,威兰达降至12.98万起,并支持“0首付、0利息”,另外还提供核心部件终身质保服务等,成为节后第一个打响价格战的合资车企。
合资阵营里,第一个喊出“一口价”的不是广丰,而是上汽通用和上汽大众。
2024上半年,上汽通用仅完成新车销售22.56万辆,同比暴跌49.98%。为了挽回颓势,8月,上汽通用进行了管理团队焕新,原上汽通用五菱副总经理薛海涛接替陆一担任副总经理,负责市场营销工作。
紧接着,上汽通用就推出“一口价”政策,涉及车型包括凯迪拉克全新XT6和XT5,别克E5、昂科威Plus、别克GL8等,且优惠力度空前,比如原价44.99万起的凯迪拉克全新XT6,优惠后只要34.99万,整整降了10万元。

降价对销量的拉动效果很明显,上汽通用迎来了月销环比6连涨。
“兄弟公司”的这一绝招,很快又被同样深陷泥沼的上汽大众所借鉴。11月,上汽大众推出了“一口价”政策,止住了不断溃缩的市场份额。
此刻的广汽丰田,和彼时的上汽通用、上汽大众一样。2024年,广汽丰田全年销量仅为73.8万辆,同比下滑22.32%。旗下主力车型凯美瑞(图片|配置|询价)、汉兰达、雷凌、威兰达等等,正在失去原有的号召力。
据丰田财报显示,2024年前9个月,丰田在华的合资版块利润是0.0686万亿日元(4.53亿美元),较上一年同期的0.2209万亿日元(14.58亿美元),下降了68.9%。
丰田和广汽丰田的困境,也是日系乃至整个合资阵营的集体困境。

据乘联会统计,从2021到2024年,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从41.2%扩大至60.5%。反之,便是合资阵营份额不断被压缩。其中,日系份额从22.6%跌到13.7%;德系从22.3%跌至17.6%;美系从9.6%跌至6.1%;韩系从2.7%跌至1%;法系从0.5%跌至0.3%。
近两年,无论声量还是销量,合资车都远不及自主品牌。比亚迪、吉利、奇瑞、长城、长安,乃至于自带话题的小米、理想等等,都成了舆论场的顶流。而大众、丰田、本田乃至宝马奔驰等豪华品牌,推出的新车往往很容易泯然于众,再也没有当年风采。
合资车完全没优势了吗?也未必!
在传统燃油车领域,这些跨国品牌都有百年积淀,技术成熟,可靠性佳,只不过它们的价格和保守的设计、配置等等,在如今的自主品牌车型面前,确实少了点吸引力和新鲜感。
但如果它们的价格能降下来,那么对很多务实型用户来说,还是很香的。
2024年,国内乘用车零售2289.4万辆,其中新能源占1089.9万辆。也就是说,依然有52.4%、也就是1199.5万用户,选择了油车。
过去两年,舆论场上总充斥着各种油车即将被取代的论调。比如2024年10月,零跑CEO朱江明就曾在巴黎车展公开放言:“三年后国内纯燃油车可能将不复存在。”蔚来创始人李斌也曾表示:“我搞不懂为何还有人买油车”“2025年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将会达到75%,2027年将会在90%左右。”
不过,在这一片唱衰之中,也渐渐有了不少反思的声音。
11月,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郭守刚在重庆一个论坛上,就提到要“坚持稳妥转型,要在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同时,同步推动内燃机技术发展,激发传统能源汽车和内燃机产业发展活力,实现高水平转型升级,以更高站位、更大格局、更为理性地看待产业变革与市场竞争。”

郭的观点是从“坚持稳妥转型”出发,因为一味鼓励新能源,让新能源车挟着政策优势不断挤压燃油车生存空间,已经导致汽车制造业出现严重失衡。
从2020年到2024年,我国汽车产销屡创新高,但行业利润率屡创新低,从6.2%一路下滑至4.3%,最低的时候甚至只有3.3%,远低于工业企业利润率6.1%的平均水平。
2023年,我国整车制造企业的总利润大约只有600亿人民币,2024年这个数据只会更低。上汽集团2024年的净利润预计只有15亿到19亿,同比下跌87%到90%;广汽集团净利润预计只有8亿到12亿,同比下跌72.91%-81.94%;长安汽车前三季度净利润只有35.8亿,同比下跌63.8%。一汽、北汽、东风、江淮等等,统统处境艰难。
即使比亚迪、吉利、奇瑞这样的头部玩家,净利润和单车利润都无法呈现出和它们的营收/销量相吻合的增长曲线。唯有主动放弃价格战与激进新能源转型的长城汽车,2024年实现了利润翻番,预计全年净利润124-130亿元,单车净利润稳居自主品牌之首。

做个对比,2024年现代汽车净利润约合人民币666亿,超过了2023年我国整车制造企业的利润总和。起亚汽车的净利润也高达493亿人民币,几乎是长城汽车的四倍;就连被认为已经凉透的福特,2024年在华净利润也达到44亿元人民币。
所以,卖油车虽然不符合长期战略,但当下它在现实层面的价值不容忽视。无论产业层面还是消费者层面,只要需求还在,合资车的竞争力就还在。
写在最后
就在广汽丰田官宣“一口价”的同一天,特斯拉也宣布降价了,Model 3全系车型提供限时保险补贴8000元优惠政策,并叠加5年0利息与特享充电权益,三项合并使用,相当于降了2.8万元。
过去,就是因为特斯拉、比亚迪等新能源头部率先打响价格战,导致了全行业、全市场的价格内卷,如今,这一画面又将重现。在广汽丰田之后,势必还会有更多合资企业走进“官降”的行列,被逼到了墙角的它们,必须放手一搏了。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