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65亿巨亏,销量为零,北汽昌河Q7的失败警示录?


    2017年,北汽昌河Q7带着“圆梦之车”的口号闪亮登场,8万的起售价,试图在SUV市场分一杯羹。可现实却狠狠地打了它一个耳光,最终65亿巨亏,销量更是跌至零。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雄心勃勃的“山寨”梦

    北汽昌河Q7的出现,着实让不少人眼前一亮。它那借鉴奥迪Q7和路虎揽胜的外观设计,的确吸引了不少追求高端SUV,但预算有限的朋友的目光。 这波“借鉴”操作,初看很惊艳,但仔细一想,是不是有点太“投机取巧”了呢? 毕竟,外观只是吸引眼球的第一步,内在的品质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


    不堪一击的产品力

    说句实在话,Q7的产品力着实让人失望。外观看着唬人,内饰却是一言难尽。 塑料感十足,各种缝隙大得能塞进指头,这和它高大上的外观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体验感极差。 空间也让人抓狂,宣传里说的宽敞舒适?不存在的!后排空间狭窄,后备箱更是小得可怜,这哪里是“圆梦之车”,简直是“噩梦之车”吧!更别提那动力不足的发动机和顿挫感明显的变速箱了,开起来就像在开拖拉机一样。 最要命的是,配置还落后,很多同级别车型都有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车联网功能,Q7却一个都没有,性价比更是无从谈起。 看看网上那些负面评价,就知道消费者有多么失望了。


    65亿打了水漂,销量为零的残酷现实

    据报道,Q7连续12个月销量为零,65亿的投资彻底打了水漂。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啊!除了产品力差,市场营销策略失误,以及品牌影响力不足,可能也都是导致失败的原因。想想那些同级别车型,人家靠着过硬的产品力和精准的营销,早就赚得盆满钵满了。而Q7,却在“抄袭”的路上越走越远,最终只能黯然退场。 这65亿的教训,真是血淋淋的啊!


    北汽昌河的反思与转型之路

    好在北汽昌河并没有一蹶不振,他们开始反思Q7的失败,也认识到单纯依靠模仿和低价策略是走不远的。他们开始推出Q25、Q35等新车型,以及A6轿车,试图拓展产品线,并计划推出更多新能源微型车。 这说明他们开始重视自主研发和创新了,这无疑是一个好的开始。 当然,转型之路充满挑战,能不能成功,还得看他们接下来的表现。


    给中国汽车行业的警示

    北汽昌河Q7的失败,为中国汽车行业敲响了警钟。 靠模仿,靠山寨,是走不远的! 只有不断创新,提升产品质量和用户体验,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中国汽车企业应该重视自主研发,加强技术创新,积极打造自身的品牌形象,这样才能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这65亿的教训,希望不会被其他企业再次重蹈覆辙。


    大家觉得北汽昌河Q7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一起讨论!

    次阅读
    3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3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