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6日,比亚迪A股尾盘突然涨停,市值单日飙升超800亿元,总市值重回9000亿元大关。这场资本市场的躁动,源于一则即将到来的消息:比亚迪将于2月10日发布其自主研发的高阶智能驾驶系统“天神之眼”。市场用真金白银投票的背后,是比亚迪试图通过技术平权颠覆行业格局的野心。这场智能化战略发布会,不仅关乎比亚迪的市值走向,更可能成为中国汽车行业从电动化迈向智能化的关键转折点。

一、天神之眼的三大技术优势:从传感器到生态的全维度突破
“天神之眼”以多传感器融合为核心,结合雷达探测、机器视觉与激光雷达,搭载比亚迪自研的高算力智驾计算平台。其端到端大模型算法架构依托中国最大的车云数据库,实现了高速、城区、泊车全场景的无缝覆盖。例如,无图城市领航(CNOA)功能无需依赖高精度地图,仅凭实时感知即可完成复杂路况的导航,这在2024年已通过全国范围的路测验证。
比亚迪此次最受市场关注的策略,是将高阶智驾功能下放至10万元级车型。例如,改款海豹06 DM-i以9.98万元起售,全系标配“天神之眼”基础版(100 Tops算力),支持高速领航和智能泊车。这一举措打破了“智驾专属高端车”的行业惯例,直接冲击主流市场。相比之下,特斯拉FSD(完全自动驾驶)仅适配30万元以上车型,小鹏XNGP系统则集中在20万元价位段。
比亚迪的销量优势为其提供了海量驾驶数据。2024年,比亚迪全球销量达427万辆,稳居全球车企第五。庞大的用户基数和覆盖全场景的行驶数据,使其算法迭代速度远超竞争对手。国联证券预测,比亚迪将在2025年实现高速NOA算法全自研,并通过数据闭环加速城区NOA技术的成熟。

二、行业对比:比亚迪的智驾路线如何破局?
当前智能驾驶领域呈现“两超多强”格局:
特斯拉FSD:依赖纯视觉方案,优势在于全球数据积累和算法成熟度,但受限于法规和硬件成本,难以快速渗透中低端市场。
华为ADS 3.0:以激光雷达+高精地图为核心,技术领先但成本高昂,主要搭载于问界、阿维塔等高端车型。
小鹏XNGP:主打城市NOA,依赖高精度地图且覆盖范围有限,商业化模式仍在探索中。
而比亚迪的差异化在于规模化降本+全场景覆盖。通过自研计算平台和供应链整合,其智驾硬件成本比同类方案降低30%以上。同时,无图CNOA功能规避了高精地图的合规与更新难题,更适应中国复杂的道路环境。民生证券指出,2025年比亚迪计划让60%的车型搭载高速NOA及以上功能,推动智驾成为10万-15万元车型的“标配”。

三、行业影响:从技术竞赛到生态重构
1. 加速智驾普及,重塑竞争门槛
比亚迪的“技术平权”策略可能引发连锁反应。若10万元级车型标配L2+级智驾,传统燃油车和缺乏智能化能力的电动车将面临淘汰压力。东方证券预测,2025年中国高阶智驾渗透率将从目前的15%跃升至35%,比亚迪、小鹏等车企有望通过平价智能化抢占市场份额。
2. 供应链格局重构
“天神之眼”的规模化应用将带动传感器、域控制器、智驾芯片等产业链需求爆发。例如,比亚迪DP600车型需搭载3颗激光雷达,而基础版DP100则通过4D毫米波雷达实现低成本方案。受益企业包括激光雷达供应商禾赛科技、摄像头模组厂商联创电子,以及域控制器龙头德赛西威。
3. 商业模式创新
比亚迪或许会探索“硬件预埋+软件订阅”模式。例如,低配车型预装智驾硬件,用户可通过付费解锁高阶功能。这种模式已在特斯拉和小鹏的实践中验证可行性,而比亚迪的规模优势可能进一步降低订阅价格,推动智驾从“配置”变为“服务”。

四、未来展望:天神之眼的挑战与机遇
比亚迪有望通过智驾系统巩固其全球销量优势,并打开软件服务收入的新增长点。若“天神之眼”在海外市场适配成功,或成为继刀片电池后的又一技术输出标杆。
同时智驾技术迭代风险不容忽视,城区NOA的算法成熟度仍需验证,尤其在极端天气和复杂交通场景下,系统的可靠性将直接影响用户口碑。并且行业内卷加剧,华为、蔚来等车企已宣布将智驾功能下放至20万元以下市场,比亚迪需持续保持成本与技术优势。
比亚迪的终极目标或许可以理解为“智能驾驶时代的丰田”——通过规模化量产和技术普惠,定义大众市场的智驾标准。而这场战役的关键,在于能否将“天神之眼”从技术亮点转化为用户日常依赖的出行伙伴。

结语:一场重新定义汽车价值的革命
当比亚迪用“天神之眼”叩开全民智驾时代的大门,其意义已远超一场产品发布会。这场技术革命不仅关乎股价涨跌,更将重新定义汽车的核心价值:从“交通工具”进化为“智能移动空间”。对于行业而言,比亚迪的激进策略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智能电动车的终局——技术唯有服务于人,方能成就真正的伟大。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