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日产拒做本田子公司,合并或终止!

    赛博船长头像赛博船长头像
    赛博船长02-06

    本田、日产合并的发布会,开完还不到一个半月,就要宣告破产

    有消息传出,日产汽车已决定撤回与本田就经营统合达成的基本协议书。

    原因是双方在统合比例等条件上未能达成一致,以及日产反对本田提出的让其成为子公司的方案

    后者早些时候已有传闻,日产当时认为这违背了最初的平等合并框架,并表露出可能会取消谈判的态度。

    另外,部分日产高层管理人员,也对本田的收购提议持反对态度,认为这会削弱日产的独立性

    日产对此回应,已经在与本田就报道涉及内容等多个方面协商,计划在2月中旬左右确定方向,并发布公告。

    另一个参与合并的三菱,也被传出倾向独立,但对外的说法还是:将在本田和日产的决定公布后决定其参与的性质。

    不对等的合并

    事实上,合并传闻刚刚出现时,我们就曾有过判断。

    本田和日产与其说是合并,更不如说是收购恰当

    本田的市值约为7.92万亿日元,是日产的1.44万亿日元的五倍多。

    本田中国市场乏力,但全球利润尚可,日产则到了破产边缘

    经历2024前三财季严重亏损后,日产还做出了全球裁员9000人,削减20%产能的决定,连自家社长内田诚都自愿减薪50%。

    所以,在这场合并中,本田扮演的是拯救者

    更关键的是,两家公司产品和产业布局极为相似,而合并的必要条件,却是互补

    以当初的雷诺日产为例,日产就曾用雷诺的韩国工厂,生产销往美国的奇骏(图片|配置|询价)。

    如果本田和日产合并,造成的结果可能非但不是技术和产业互通,反而可能因为重叠过于严重,加大裁员和削减产能的力度

    换句简单的话说,就是日产只需要本田的钱,不需要本田的技术和产能,而本田却什么都不需要日产。

    外力推动

    那么在这种条件下,本田和日产的合并被推动,则有很大可能来自于外力。

    曾在2019年底,就有消息传出,日本相关部门政府官员,试图推动本田和日产进行合并谈判

    目的是为了形成日本汽车的“第二极”,与丰田“双极并进”,更有利于建立起良性竞争生态。

    这次合并,也被前雷诺日产掌门人卡洛斯·戈恩,判断为日本经济产业省的成果:

    “这笔交易并没有什么工业逻辑,但有时候你必须在业绩和控制之间,做出选择。”

    “毫无疑问,经济产业省更倾向于选择控制,而非业绩。”

    但作为商业公司,经营也是优先要素。

    本田和日产宣布合并时曾声明,通过潜在合并实现30万亿日元的联合销售目标,将共同目标定为年营业利润超过3万亿日元。

    分配到日产内部的目标是,2026财年,年营业利润至少需要增长3倍,并作为了“谅解备忘录的条件”。

    也就是说,日产无法按时完成,合并可能会被推迟或取消。

    这一期间,本田和日产还是作为独立公司经营,得不到本田过多帮助。

    另外,特朗普上任后可能加征的美墨关税,或许也对合并造成了干扰。

    晨星分析师Vincent Sun认为:“与本田和丰田相比,日产面临的美墨关税风险也更大”。

    里昂证券(CLSA)日本汽车分析师Christopher Richter也表示,“由于无法控制局面,本田似乎要放弃了。”

    三菱也在上个月传出,终止了加入合并的想法。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