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汽车市场这片风起云涌的蓝海中,各路英雄豪杰纷纷登场,企图在这片新大陆上留下自己的足迹。然而,市场的残酷远超想象,不是每一个参与者都能笑到最后。今天,我们就来揭秘那些看似光鲜亮丽,实则暗藏危机的十大新能源品牌,它们或资金链紧张,或技术薄弱,或销量惨淡,总之,选择它们,你可得三思而后行!
创维汽车:碰瓷“大厂”的尴尬

提到创维,你首先想到的是电视还是汽车?没错,就是那个做电视的老牌子跨界造车了。但造车可不是换个壳那么简单,没有核心技术,没有充足的资金储备,创维汽车在碰撞测试中拿了个史上最低分,销量更是惨不忍睹。这样的品牌,你真的敢把未来托付给它吗?
合创汽车:广汽的“弃子”?

如果说创维是碰瓷“大厂”,那合创汽车则真的是背靠大树好乘凉——广汽集团。然而,大树底下也不好乘凉,广汽自家的亲儿子埃安和昊铂都忙得团团转,哪有心思管你这个“干儿子”?合创汽车资金短缺、销量萎靡、技术落后,负面新闻不断,这样的品牌,你真的确定它不是广汽的“累赘”吗?
哪吒汽车:周鸿祎的流量也难救场

哪吒汽车曾一度被看作是互联网造车的新星,周鸿祎亲自下场为其站台,流量一时无两。然而,现实总是比理想骨感得多,哪吒汽车的销量在2023年同比下滑了16.2%,2024年一季度更是只完成了年销量目标的零头。没有大融资的加持,市场竞争又如此激烈,哪吒汽车还能否挺过下一个寒冬?
极越汽车:吉利与百度的“貌合神离”?

吉利和百度强强联手打造的极越汽车,看似前途无量,实则月销量仅200多辆。两个巨头之间的博弈和妥协,让极越汽车的发展充满了不确定性。在这样的背景下,你真的愿意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吗?
极星:沃尔沃的“弃婴”?

极星作为沃尔沃旗下的电动品牌,曾经被寄予厚望。然而,高昂的售价、惨淡的销量、巨额的亏损,让沃尔沃也顶不住了,开始减持股份,不再提供资金支持。极星的二手车价格更是一跌再跌,成为二手市场的“烫手山芋”。这样的品牌,你真的确定它不是下一个“特斯拉 ”的牺牲品吗?
大运汽车:重卡转型乘用车的“笑话”?
大运摩托、大运重卡,这些名字你可能耳熟能详。但大运新能源乘用车呢?恐怕很多人都没听说过。大运汽车试图从重卡转型乘用车,但隔行如隔山,拿来主义注定走不远。再加上现在如此艰难的市场环境,大运汽车还能否“风驰天下”?
极石汽车:融资能力强,销量却惨淡
极石汽车虽然成立时间不长,但融资能力却不容小觑。然而,销量却成了它的软肋。第一款车极石01(图片|配置|询价)量产以来,销量一直不尽如人意。面对内卷严重的市场,极石汽车能否“死里求生”?这真是一个大大的问号。
凌宝汽车:“老头乐”的末路

凌宝汽车曾凭借政策红利和极致压缩成本的产品,在A00级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然而,随着市场的变化和竞争的加剧,“价格战”愈演愈烈。凌宝汽车因为压缩成本而使用的国产普通商用级零部件,现在也开始反噬自己,网上关于其元器件故障的投诉层出不穷。这样的品牌,你真的确定它不是下一个被淘汰的对象吗?
领途汽车:苟延残喘的“老头乐”制造商

领途汽车的前身是做“老头乐”的,整治以后获得资质开始做乘用车。然而,车型的投诉量出奇的高,停产之后又重组,现在分明是苟延残喘。这样的品牌,你真的确定它不是下一个倒下的多米诺骨牌吗?
北汽制造:真假“北汽”的迷局

北汽制造全名“北京汽车制造厂”,和北汽集团没有半毛钱关系。但它却擅长蹭热度,“碰瓷”北汽集团的车型。新能源方面,北汽制造推出的嫦娥、家宝、元宝等微型车,销量惨淡。所以提醒大家,看到“北汽”俩字可别激动,没准是个“李鬼”。
在这个新能源江湖里,选择比努力更重要。面对这些充满不确定性的品牌,你真的确定要押注它们吗?还是选择那些经过市场检验、技术成熟、销量稳定的品牌更为稳妥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