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25’01冬末春初云南跨年自驾游散记(第二天)

    今天的自驾计划,是从澄江市抚仙湖君临酒店自驾前往红河州的元阳憬悦云图酒店。途中,主要看了红河州的红塔公园、建水县的十七孔桥、哈尼元阳的爱村梯田等。

    夕阳下的爱村梯田

    早上高德设置时,显示路程280多公里、用时4个小时。但走下来,这里多转一下,那里再停一会,实际走了320公里,用了6个多小时。我想,这也可以叫“计划赶不上变化,变化赶不上′领导′们的一句话″吧。

    出发前“高德”显示的数据

    今天自驾旅行感受是“三多一复杂”,即沿途景点多、故事多、感受多,下高速到元阳的山路比较复杂。印象比较深的有以下三点:

    一、时代发展日新月异,红塔文化“涛声依旧”

    吃完早餐退完房后,我们驾车上澄川高速转通建高速,一个小时后到达“虽已扬名立万、却要低调行事”、“埋头兴国强军,甘当无名英雄”的红塔公园参观。

    让历史告诉今天和未来

    放眼全国,回顾人生,谈起云南特产和特色文化,不能避开云南烟草,不能不说“红塔山”文化,不能忘记其历史贡献。

    为“红塔山纪念碑”点个赞

    走进公园,迎面而来、吸人眼球的是红塔山纪念碑,以及纪念碑对面的“三包烟”标志。据介绍,红塔原名白塔,初建于元代,重建于清代道光十九年(1839年),位于玉溪市东南约二公里的文笔山上。1958年“大跃进″时,当地政府将塔页为“红塔山”,其景内涵亦由“红塔朝晖”所取代。红塔山有“大红塔山”与“小红塔山”之分。玉溪烟厂所产名烟以红塔山为名,新成立的以卷烟工业为主体的跨行业跨地区的红塔集团,亦以红塔注册,1998年全国名牌评估其价值为386亿元,居全国第一位。一九八四年九月列为市级重点文物。

    著名的“三包烟”标志

    在我的观察和记忆里,不论是当地人还是我们外地人,不论在绿色军营的机关、部队,还是地方各行各业、各条战线,或是军官士兵、干部群众,红塔山香烟至少是几代人的记忆。记得在改革开放初期,社会就流行过这样的顺口溜:“手提大哥大,开着桑塔纳,抽的是红塔山,喝的是白兰地”,描述了先富起来的阶层或群体的生活状态。

    “红塔山″已诅合成“军团”

    我是1976初入伍到空军驻包头部队的,记的当时连队官兵多是抽“羊群″、“千里山″的本地烟,好一点抽“大前门″、“大境门”等京冀外地烟。过了四五年,红塔山牌香烟由南方籍官兵探亲回来带入部队,很快成为官兵们最喜欢抽的一种香烟。

    玉溪已成大名片

    有资料和文章介绍,在对越自卫反击战期间,前线上的官兵战友多喜欢抽红塔山。而在各地政府、各界群众支前慰问品中,香烟竟占四分之一多。著名小说、电影《高山下的花环》里,也有官兵战场上吸红塔山、用烟盒写家信的情节和画面。

    烟叶雕塑艺术品

    就连经典电视剧《士兵突击》中,也有一个情节,成才揣着三种烟:红塔山给连长排长抽、红梅给班长班副、春城给战友抽。战友们笑侃他不地道,狗眼看人低。

    烟农生活也辛苦

    记得当时我在团政治处理论组当战士,宣传股的袁干事下连队回来,给我们讲了新听到的顺口溜:营团干部大重九,这样关系处得久;小官小兵红塔山,这个小伙不一般。现在看来,这些段子虽然是笑谈,但也说明抽烟现象和文化、以及红塔山,在当时部队官兵自用和交流的地位和作用,可谓是“天下无人不识君″。

    科技的加技让其焕发第二春

    我也知道,吸烟并不是好的生活习惯和方式,我也不吸烟,更不想为烟民辩护。我只是讲,我们是历史、辩证唯物主义者,对任何事物或现象,都不应忘记其历史、现实和贡献。有文章讲,在国家的税种、税收中,烟草的税收好像是最高的。我有个在中央机关当公务员的同学,一段时间喜爱抽烟。他曾对我说,上个世纪有个大数据,说是国家一年烟酒税收,相当于当时国家一年军费的开支。我吸的每支小烟里,都有对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大"贡献啊。这当然是开玩笑话。

    任何劳动都应得到尊重

    当我们在免费停车场泊好车,就带着一颗对玉溪的陌生,对一种商品文化现象求索的心态,进入了红塔山公园。公园对过就是著名的红塔山集团。

    入园后,我们顺着草甸旁边的台阶,看见了红塔山,心情略有激动。因为呼吸到肺部的不仅仅是満满的氧气,还有隐约感到的轻轻的烟丝香味,加上眼前的蓝天、白云和漫山遍野的油菜花,我似乎觉得发展特殊商品生产,与文明健康社会的持续发展,并不是你死我活的矛盾。

    “烟事文化馆”似乎低调收敛

    我们以谦恭学习的态度,参观了“烟事文化馆”。首先是了解了世界烟草几千年的简史,看到了中国烟草的发展、种植加工工艺的进步。尤其是看到多年没有看到的烟标,似乎和老朋友异地重逢一样,既惊喜又亲切,既遗憾又无奈。这些烟标,既有”蝴蝶泉”、“阿诗玛″、“石林”、“红梅”等基层最爱,也有“软玉溪”、“钓鱼台”、“中南海”等高档特制烟等。图文并茂的珍惜照片,展示了世界各地名人与烟草的特别情缘。这里还有“允许吸烟”的标识,似乎是我第一次遇见。

    当我们走出公园时,我思潮澎湃,感悟甚多。“红塔山”没有原生错,它养育了一方百姓,殷实了一国之库,丰富了消费文化。在科技的加持下,它会发展得更好更快。

    二、建水人文名不虚传,爱村梯田让人惊喜

    从红塔山公园出来后,我们就直奔建水县。由于时间的关系,江水古城我们就“忍痛割爱”了,只能一睹“十七孔桥”的风采了。

    说到参观十七孔桥,我们也是因为北京颐和园有座十七孔桥、老伴每年都去拍“金光穿洞”而起。我也做过小作业,建水此十七孔桥非彼十七孔桥,它位于建水城西的泸江与塌冲河上,因两河蜿蜒如龙,也叫双龙‬桥,但“十七孔桥”的名声更大。

    我从远处遥望,十七个桥孔一字排开,孔孔相连。“十七孔桥”的名字比“双龙桥”,要更响亮、更形象、更好记。

    远眺十七孔桥

    走在桥上,感觉就更不一样了。只见桥面宽阔,石阶整齐;桥上两边的栏杆上雕刻着各种精美的图案,有龙凤呈祥,有云雷纹饰,还有一些古老的文字,仿佛在向我们讲述昨天的故事。我伸出手,默默地触摸着这些古老的石雕,仿佛在看一部纪录片,能隐约感觉到历史脉搏的跳动,感受到世间沧桑的变迁。

    桥头稳重有气势

    肚子真有点饿了。我们按照“高德”美食搜索,来到了建水当地网红打卡地“老八小吃”,品尝了红米线、山药片、炒菌菇等当地美食,十分可口好吃。

    本想品尝建水名吃、菜馆的镇馆之菜“豆腐”,但老板讲已经卖完了。看到我们有点失望,老板出去给我们找了一碗豆花,颇让我们感动。

    临安小吃 美味流长

    当我们从建水前往元阳时,真让饭馆老板说对了,这段绕山路特别不好开,路窄、坡陡、弯多,有的路面损坏严重,颠簸得不得了。我按照饭店老板“慢慢开,不能着急”的嘱咐,低速行驶,小心转弯,让速度不让路权,直线有安全距离再超车,终于走过了这段“破山路”。

    爱村梯田

    进入元阳地界后,我们翘首期待的是哈尼梯田。查资料得知,元阳哈尼梯田是哈尼族人世世代代开垦的,用来种植农作物,历经1300多年,先是艰难生存之需,后为农耕文化之极。它于2013年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和菲律宾的巴纳韦梯田、瑞士的拉沃梯田并称为世界三大梯田。哈尼梯田主要由多依树、大瓦遮、阿者科、爱村等组成。与全国各地的梯田美景相比,哈尼梯田以多样化、独特化而鹤立鸡群。

    因我们是从建水方向翻山过来,看到的第一家梯田是爱村梯田。俗话说,来得早不如来得巧。我们现在到元阳,正是哈尼梯田放水泡田看景的最佳时期。因为从去年11月开始放水,现在已是“丰水期”,漫山遍野的梯田形成一片片错落有致的汪洋。爱村是元阳梯田里面的一个小村子,其梯田之所以名气很大,是因为每天上午9-10时,由于光线作用的结果,这个时间段的梯田正好呈现出迷人的蓝色,所以就成了赫赦有名拍摄蓝色梯田的地方。这是不是对做事创业,要坚“人有我新、人新我奇”理念的佐证吧。

    爱村爱田以“色”诱人

    而我们到达爱村时,已是下午四点多了,也就难睹蓝色梯田的芳颜,我们也有思想准备。但当坦克车拐弯后,我们初见爱村梯田时,还是被它的壮观、奇观所震撼和感动。一层层泡水梯田,象一块块形状各异的光伏光板,平放衔接,排列成阵,错落有致,在下午阳光的照耀下,反射出银色的光芒。

    狗狗也爱美

    爱村梯田不收门票,这让我们惊喜。只是当我们把车停在路边一家门前时,主人提出收10元的停车费,我们欣然答应,立即扫码付清。我心里想,安全第一,这比放在路边让人放心得多。

    走在梯田里,重回少年时

    我们在上边拍完照片视频后,就顺着坡路往下走,下到田里去拍看。到梯田看水田,等于接地气了,梯田也不高大上了。眼前的水田就是一块平凡的灌满水的稻地了。梯田之间的路也有主干支干之分,比较少的主干路略硬宽一些,多数的支线路很软,有点像踩在棉花上一样。当走到上下梯田路时,顿时有独木桥的感觉,担心自己马上就要掉下去。

    雄伟的“多依树梯田”观景台

    看完爱村梯田,我们即前往元阳梯田的“领头羊”多依树梯田所在地多依树村。今晚所住的憬悦云图酒店(元阳1号店),就在离“多依树梯田游客中心”200多米远的临崖边。酒店条件很不错,员工们帮我们用电动车运行李、用背篓扛行李,走的是上下坡沟路,很辛苦,让我们感动。

    梯田不攀比 平凡且长久

    回顾今天的行程,有两点收获:一是看元阳梯田,因为点多线长,还是自驾方便一些。二是云南高原,紫外线强,中午温度高。我初驾坦克300,对其自带导航的使用不大熟练,就用苹果手机“高德”地图导航。期间,插在前挡风玻璃下支架的苹果手机,两次因为温度过高主动关机。明天开始,导航就要启用坦克300上的系统。

    2025年1月29晚于腾冲一苇渡全景客栈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