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从亏损到盈利:赛力斯如何实现自我救赎,并找到增长的正确姿势?

    2024年,对于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而言,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价格战硝烟弥漫,新势力风起云涌,传统车企加速转型,而在这场变革浪潮中,有一个名字尤为引人注目——赛力斯。

    这家曾经深陷亏损泥潭,被市场视为“二线”甚至“三线”的新能源车企,在2024年上演了一场惊天大逆转,犹如“大象转身”,笨拙却坚定。2025年1月21日晚间,一连串的消息炸开了锅:重组通过,全年盈利,销量暴涨……赛力斯,似乎一夜之间从“扶不起的阿斗”变成了“明日之星”。

    但在这表面的光鲜背后,隐藏着一场豪赌,一次重生,以及华为在这个棋局中暗藏的深远布局。

    从“扶不起的阿斗”到“黑马”:赛力斯的逆袭之路

    如果要给赛力斯过去的几年贴标签,“亏损”、“平庸”、“边缘化”恐怕是最合适的。

    这家以“小康”起家的传统车企,在新能源转型的大潮中显得有些格格不入。自主研发能力不足、品牌影响力薄弱、市场定位不清晰,让其在群雄逐鹿的新能源市场中举步维艰。

    曾经,“赛力斯”这个名字,甚至被很多消费者误认为是“塞里斯”,它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可用“默默无闻”来形容。早期的产品,无论是外观设计、内饰质感,还是智能化体验,都难以给消费者留下深刻印象。市场销量数据更是惨淡,连续多年的巨额亏损,让业界对其未来发展一片悲观。

    但转机,往往就在绝望处。2021年,华为与赛力斯正式官宣合作,推出“AITO问界”系列车型。这无疑是赛力斯的一场豪赌,也是一次“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抉择。

    与华为的合作,不仅仅是简单的技术输出,更是一场深层次的融合。华为将自己在ICT领域的强大技术实力,注入到问界产品的灵魂之中,包括鸿蒙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系统、三电系统等核心技术。而赛力斯则负责整车制造、供应链管理,以及线下渠道的建设。

    这种“软硬结合”的模式,让问界系列车型迅速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问界M5、M7、M9相继推出,每一款都引发市场的关注。特别是问界M9,更是成为高端市场的爆款,连续数月霸榜50万元以上豪华车型销量冠军。

    2024年,赛力斯终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高达42.69万辆,同比增长182.84%;预计营收更是高达1442亿元至1467亿元,同比增长302.32%至309.30%。更重要的是,赛力斯预计2024年将实现55亿元至60亿元的归母净利润,彻底摆脱了多年亏损的泥潭。

    这简直是一个“灰姑娘”逆袭的故事,让人不得不感慨:选择大于努力,有时候,一次正确的选择,就能改变企业的命运。

    重组背后的商业逻辑:从“租赁”到“持有”的战略升级

    在赛力斯业绩井喷的同时,其与龙盛新能源的资产重组也吸引了市场的目光。赛力斯拟通过发行股份的方式,收购龙盛新能源100%的股权,而龙盛新能源的核心资产,正是赛力斯此前租赁的超级工厂。

    从租赁到持有,这看似简单的转变,背后却蕴含着深刻的商业逻辑。

    消除不确定性风险,增强生产稳定性。 赛力斯与龙盛新能源此前的合作模式是租赁,这意味着,工厂的产权并不属于赛力斯。如果租赁合同到期,或者龙盛新能源出现经营问题,都会对赛力斯的生产造成影响。而通过收购,赛力斯将完全掌控超级工厂,不再受制于人,这无疑增强了生产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为未来的扩张做准备。 目前的超级工厂,主要用于生产问界M5、M7、M9等车型。随着未来更多新车型的推出,以及销量的不断攀升,赛力斯必然需要更大的产能。而通过持有工厂,赛力斯可以更加灵活地调整产能布局,满足未来发展的需求。

    提升资产价值,优化财务报表。 租赁模式下,赛力斯需要支付高昂的租金,而这部分租金并不会转化为企业的资产。而通过收购,赛力斯可以将超级工厂纳入自己的资产负债表,提高资产价值,并优化财务报表。

    体现长期发展的决心。 从租赁到持有的转变,也体现了赛力斯深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决心。这不再仅仅是短期利益的考量,而是一项着眼长远的战略布局。

    当然,监管部门对此次重组也进行了严格的审查,重点关注了其商业合理性。毕竟,从租赁到持有,是否真的能带来预期的效益?而赛力斯的解释是,问界M9等车型的热销,以及未来更多新车型的推出,都对超级工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将工厂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更好地支撑未来的发展。

    华为暗藏的棋局:不只是供应商,更是“造车新势力”的幕后推手

    赛力斯的崛起,离不开华为的鼎力相助。但华为的野心,绝不仅仅是成为一家“供应商”。

    表面上看,华为只是为赛力斯提供技术支持,但实际上,华为正通过与赛力斯的合作,逐渐渗透到汽车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成为“造车新势力”背后的重要推手。

    华为通过与赛力斯的合作,验证了自己“HI模式”的可行性。

    “HI模式”是指华为向车企提供包括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网联、智能电动等在内的全栈解决方案。而问界系列车型的成功,证明了华为的这套方案是可行的,甚至是非常具有竞争力的。

    其次,华为通过与赛力斯的合作,积累了丰富的造车经验。

    虽然华为并不直接造车,但通过与赛力斯的深度合作,华为可以深入了解汽车的制造流程、供应链管理、市场营销等各个环节,为未来可能的造车计划做好准备。

    华为通过与赛力斯的合作,建立了自己的品牌影响力。 问界系列车型的成功,不仅让赛力斯获益,也让华为的品牌影响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消费者在认可问界的同时,也开始认可华为在汽车领域的实力。

    华为通过与赛力斯的合作,构建了自己的生态圈。 鸿蒙智能座舱是华为生态圈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问界系列车型则是这一生态圈的重要入口。通过与赛力斯的合作,华为可以进一步拓展自己的生态圈,并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可以说,赛力斯是华为在汽车领域的一枚重要棋子,也是华为实现自己“造车梦”的关键一步。华为的真正目标,或许不是成为一家简单的供应商,而是成为未来智能汽车时代的“规则制定者”。

    在光环之下,依然要保持清醒

    赛力斯的逆袭,值得我们为之喝彩,但同时也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在成功的背后,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思考。

    首先,过度依赖华为,是否会失去自主研发的能力?

    赛力斯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华为的技术,这固然可以快速提升产品的竞争力,但长期来看,也可能导致赛力斯失去自主研发的动力。如何平衡与华为的合作关系,同时保持自主研发的投入,是赛力斯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其次,问界系列车型的成功,是否只是昙花一现?

    虽然问界M9等车型表现亮眼,但市场竞争依然激烈,新势力层出不穷,传统车企也在加速转型。赛力斯能否持续保持这种增长势头,还需要市场的进一步检验。

    第三,如何建立自己的品牌价值?

    目前,问界系列车型的热销,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华为的品牌背书。赛力斯如何建立自己的品牌价值,让消费者真正认可赛力斯这个品牌,而不是仅仅依赖华为,是赛力斯需要努力的方向。

    最后,如何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挑战?

    新能源汽车市场瞬息万变,政策、技术、竞争都在不断发生变化。赛力斯如何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挑战,保持持续的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是赛力斯需要未雨绸缪的。

    一场豪赌、一次重生,以及未来的无限可能

    赛力斯的逆袭,无疑是一场豪赌,也是一次重生。它充分证明了,在时代变革的浪潮中,只要敢于抓住机遇,勇于改变,就能实现“大象转身”。

    但赛力斯的成功,不仅仅是属于它自己的,也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一个缩影。它代表着中国汽车企业正在逐渐崛起,并开始在全球市场崭露头角。

    当然,赛力斯的未来仍然充满挑战。它需要持续保持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产品竞争力,构建自己的品牌价值,同时还需要平衡与华为的合作关系。

    赛力斯的逆袭之路,都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信心。而未来,赛力斯与华为,又将在这场“造车运动”中,上演怎样的故事?

    次阅读
    1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1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