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一场AI Talk,一次重新认识李想的机会

    电动实验室头像电动实验室头像
    电动实验室2024-12-30

    在2024理想AI Talk过后,作为这次访谈的采访者,张小珺通过腾讯新闻平台,把她与李想的这一次对话,整合成了一篇三万字的记录:《独家|与李想的3小时对谈》,在这篇信息量爆炸的文章底下,有这么两条评论是让我出乎意料的。

    「看完对李想有很大的改观」、「看了这哥们三万多(字)思考,我忽然不讨厌他了」......

    在大家的眼中,李想此前的形象是怎么样的呢?有人觉得他就像他打造出来的产品一样,吃尽了时代政策的红利,会用「运气」甚至是「鸡贼」一词来形容他。而李想此前在微博上的一些发言也会给人一种「极端自信」的表现,不得不说,作为一个汽车品牌的CEO,李想的路人缘的确不算优秀。

    自从今年3月份,理想的纯电旗舰车型MEGA在上市后遭受了滑铁卢,曾经在社交媒体上极度活跃的李想,就从网络舆论场中「隐退」了,直到前段时间因为买入了一台法拉利而再次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在闭关九个月以后,借着12月25日举办的2024理想AI Talk,这位理想汽车董事长、CEO也是再次现身,向我们描绘自己对于人工智能以及如何将理想汽车,从一家车企,转变成「人工智能企业」的想法。而除了向世人展现了理想这家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外,这次访谈也让我们得到了一个重新认识李想的机会。


    李想的理想是AI?

    与一般车企发布会,让老板站在台上滔滔不绝、侃侃而谈向大家灌输品牌宏图伟业的做法不一样,这场理想AI Talk采用的是访谈直播的形式,用最自然的方式,在采访人与被访人的一问一答之间,向大家传达关键信息。

    早在2023年的1月份,李想就曾在公司内部宣称要「在2030年成为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企业」,在被问到理想内部对人工智能的态度,是不是一次受到Open AI影响,而进行的「跟风」时,李想表示:「不是跟风,我们每年春季战略发布起源于上一年9月份,在北京雁栖湖开的每年一度内部战略会。2022年9月,我们已经确定,要把人工智能包含自动驾驶作为真正重要的方向,这是未来竞争关键。」

    但同时他也承认Open AI对理想策略确实产生了影响:「2023年初发布战略时,我们做了根本性变化,把人工智能从隐藏战略变成开放的阳谋战略。OpenAI发挥了非常大作用,把一个全新的人工智能时代打开了。所以,我们对人工智能内心所有的想法、所有的期盼,不用再藏着了,应该拿出来正面讲。」


    自动驾驶只是起点

    在这次理想AI Talk结束以后,作为全新重磅产品的「理想同学APP」已经在12月27日正式上线各大应用商城了。定位个人助手的理想同学APP,在后续将会成为在智能汽车以外,理想的另一AI产品。

    从车机走向手机,理想同学的「独立」也意味着理想正式全面向AI领域进发。而在聊到理想同学与汽车智能驾驶时,李想则认为这两样在普通人看来属于两个不同领域的产品,实际上是「殊途同归」。

    李想的说法是:「只有你真正去这个领域大规模做,才知道这两个有一天一定会连在一起。如果一个人只有语言智能,他足够聪明,但不能行动。如果一个人只有行为智能和空间智能,他像一个普通工种。一个人什么呢?是这几个结合。」

    要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L4自动驾驶,除了有强大的智能驾驶能力以外,系统还必须拥有认识世界的能力,去自行理解物理世界,并调用自己的行动。在现阶段,与更复杂的人形机器人相比,相对「单一」的自动驾驶智能汽车,确实是人工智能的「思想」与「行为」相互结合的最佳载体。

    那么,理想最后也会像特斯拉一样,造人形机器人吗?

    「概率是100%,但节奏不是现在。」李想说到:「我们如果连L4级别自动驾驶汽车,都解决不了,怎么去解决更复杂的?车是无接触机器人,包括道路提示、参与者都是标准化的,每个人都受交通规则的训练,这已经是最简单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如果车没法实现,其他人工智能机器人非常有限。」

    不过,对于特斯拉一直极力推广的Robotaxi,李想的态度却是比较抗拒,而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理想品牌的理念始终还是「创造移动的家,创造幸福的家」,是将汽车融入到大家的生活当中,而不是充当一个简单的交通工具。


    谈MEGA的「滑铁卢」

    这可能是李想最不愿意提起的话题,却又是大家最好奇的问题了。在问到如何看到MEGA的失利时,李想并未否认主持人所使用的「失利」一词,他总结道MEGA的现状主要是出在了两个方面:1、错判了MEGA的市场规模。2、对纯电的理解不够。

    关于第一点,李想说到:「我们认为MEGA可以在50万以上乘用车里去吃。L9发挥了这样的作用,既能抢轿车,又能抢MPV,还能抢SUV。」

    但实际上MEGA并未能从轿车以及SUV市场中抢到太多的销量,而是只能在高端MPV市场中搏杀

    「50万以上MPV,一个月是4000辆,我们今天做到1000辆,25%市场份额,可能还会再大。但哪怕我们吃掉50%,也就是一个月2000辆市场份额。」

    而第二个问题,则是出在理想对于充电桩建设的理解上,「我们开始认为,只要在高速建充电桩就可以了,不需要在城市建。但我们忽视了一个问题,车主的交际圈,比如他在二线城市居住,他去一线城市交际,除了路上要充电,这些城市也要能充到电。他的时间很值钱,他不愿意跟网约车司机挤在那里,等一个多小时充电。我们充电桩建的数量远远不够。」

    当然,对于理想而言,MEGA的出师不利对于整个品牌的后续纯电线路都是一次不小的打击,但对于消费者来说,这并不是坏事,后续我们也许就能看到理想推出更多如L系列一般,能够满足主流消费群体需求的纯电产品了。


    谈「法拉利风波」

    11月份,有路人在车管所遇到了正在给自己新买的法拉利296GTB上牌的李想,这件事一被发布到网上瞬间就掀起了轩然大波,大家都觉得作为新势力CEO的李想,购买这么一台既不智能,更不家用的跑车,有点过于「反差」了。

    在谈到这件事时,李想回应:「大家今天之所以看到L9是面向家庭最好的六座产品,很重要是我长期是宝马X7、奔驰GLX和特斯拉Model X的用户,这些体验不可替代。」

    他进一步说道:「买法拉利一个重要原因是,身边很多朋友,包含股东,对理想汽车提出了下一阶段的挑战:品牌如何做升级?在品牌层面,我向很多人拜访、学习。这包含汽车行业做得最好的品牌——我最喜欢的,一个是宝马,一个是法拉利。法拉利我还没体验过。只有通过体验,才能变成我的认知和能力。」

    同时,李想还表示「可能到2030年,我们甚至有50%概率会做一辆非常有趣的超级跑车,但它一定是人工智能的。」


    理想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可能你会觉得,作为目前众多新势力当中,鲜有的已经进入良性运营,且有着稳定盈利、拔尖销量的品牌,理想突然想要转型「人工智能企业」,是不是有些言之过早了。

    但恰恰相反,从李想这次总长达3小时的访谈中,我反而觉得,经过过去九个月的静思,李想似乎对当下的汽车市场有了更透彻的看法。

    但从销量上来说,把理想称之为过于两、三年里最成功的车企之一,我觉得一点问题都没有,但是理想的成功其实有相当一部分是建立在市场以及政策红利上的,更重要的是作为品牌最大标签的「冰箱彩电大沙发」其实并未筑成足够深的护城河,之所以在2024年他们的销量还能继续遥遥领先,更多是依赖入门车型L6对下沉市场的冲击。

    根据销量统计,目前理想L6在全系产品中的销量占比已经接近50%,加之瞄准高端市场的MEGA失利,L9份额也不断被问界M9蚕食,这也导致了理想品牌新车成交均价不断下滑。

    更重要的是,以零跑为首的一众竞争对手,已经杀入到增程SUV的市场之中,与L6同级别的智界R7也是来势汹汹,作为市场头部的理想在明年只会面临着一波又一波的「绞杀」。

    从客观上来说,理想的产品,已经不再是「不可取代」了。

    这也是为什么,从去年开始,理想就开始在智驾、AI方面慢慢布局,以求在面对一个个崛起的对手时,仍有足够应对的皇牌在手,而转型人工智能企业这个似乎有「大跃进」之嫌的愿景,也自然说得通了。

    毕竟中国新能源车市场的总量终究是有限的,目前我们也已经隐隐约约地看到增幅顶峰,这也是为何大量中国品牌都已经陆续研究出海战略,而如果理想真的能够在人工智能方面有所建树,未来影响他们的行业话语权的就不再仅仅是每个月的新车销量了。

    不过在这次长达三小时的深度访谈过后,在期待看到一个新的理想的同时,我也重新认识到一个「新的李想」——他收起此前的锐利,变得更真诚也更加平和了。

    你觉得呢?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