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跨越深渊:本田、日产与三菱合并的“国运防线”

    智驾未来DriveNEXT头像智驾未来DriveNEXT头像
    智驾未来DriveNEXT2024-12-24

    东京的冬日,寒意凛冽,一如笼罩在日本汽车产业上空的阴霾。12月23日下午,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总部大楼的发布厅里,气氛却与外面的寒冬形成鲜明对比,座无虚席,人声鼎沸。来自全球各地的记者们,如同嗅到血腥味的鲨鱼,将长枪短炮对准主席台,焦急地等待着即将到来的“风暴”。

    镁光灯闪烁,快门声此起彼伏,本田社长三部敏宏、日产社长内田诚和三菱社长加藤隆雄并肩走上讲台。三部敏宏西装革履,神情严肃,内田诚则略显轻松,嘴角带着一丝苦笑。两人脸上都写满了疲惫,仿佛刚刚经历了一场漫长的谈判。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三部敏宏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今天,我们在这里宣布一个重大的决定……本田和日产,将合并!”

    话音未落,发布厅里顿时炸开了锅。记者们如同被点燃的火药桶,争先恐后地抛出问题,现场气氛瞬间白热化。

    “请问合并后新公司的名称是什么?”

    “谁将担任CEO?”

    “三菱汽车会加入吗?”

    ……

    面对记者们的“狂轰滥炸”,三人保持着镇定,他们深知,这只是一个开始,未来的挑战才刚刚拉开帷幕。


    “闪婚”背后:是无奈之举,还是战略抉择?


    一周前,关于本田和日产合并的传闻就开始在业内流传,但谁也没想到,这两家公司会如此迅速地做出决定,消息一出,本田汽车美股盘前大涨超16%,12月24日,本田股价一度涨14%,这或许是资本市场对两家公司合并的积极回应,也承载着人们对日本汽车产业未来的希冀。

    这背后,究竟是怎样的压力和考量,迫使这两家巨头走到一起?

    答案或许就隐藏在“跨越深渊”这四个字中。

    近年来,全球汽车产业格局剧变,电动化、智能化浪潮席卷而来,中国车企在新能源赛道上高歌猛进,特斯拉更是掀起了一场颠覆性的革命。反观日本车企,却显得有些步履蹒跚,在新能源领域的发展明显落后。

    面对这场关乎生死存亡的危机,日本车企必须做出改变。与其各自为战,不如抱团取暖,共同抵御寒冬。本田和日产的合并,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和考量。

    当然,也有人认为,这是为了抵御“外敌入侵”。据说,台湾的鸿海集团一直对日产虎视眈眈,想通过收购股权的方式来个“曲线救国”。而这场“偷袭”的幕后黑手,居然是日产的前副社长关润,如今,这位关先生是鸿海集团汽车事业的最高负责人。

    为了守护“国之重器”,本田和日产选择“联姻”,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三菱:是“被迫营业”,还是“锦上添花”?

    就在本田和日产打得火热的时候,三菱突然冒了出来:“等等我,我也要加入!”

    于是乎,这场“双雄争霸”变成了“三国演义”。

    三菱的加入,看似“被迫营业”,实则“暗藏玄机”。

    一方面,三菱汽车的第一大股东是日产汽车,日产都同意了,三菱还能咋办?

    另一方面,三菱也并非“一无是处”。这家创建于1904年的老牌车企,虽然近年来表现平平,2023年的年产量在日本八大车企中排名第六,但底蕴犹存。如果三家公司能够成功合并,三菱的加入将使其年产量超过800万辆,成为仅次于丰田(2023年产1123万辆)和大众(2023年产923万辆)的全球第三大汽车集团。

    此外,本田、日产、三菱汽车已共同表示,将探讨三菱汽车参与本田与日产业务整合的可能性,三菱汽车也计划在2025年1月底之前决定是否加入合并。


    合并之后:谁主沉浮?

    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本田和日产合并后,谁来当老大?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本田似乎占据了主导地位。不仅控股公司的CEO由本田的人担任,董事会也由本田说了算。

    1、主要目标

    本田和日产的合并,不仅仅是为了“抱团取暖”,更是为了实现更大的目标:

    • 技术加速:整合双方在电动化与智能化领域的优势,推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
    • 全球竞争力提升:通过生产与销售资源的整合,应对多变的全球市场需求。
    • 碳中和与零事故推动:加速达成双方在可持续发展和安全技术方面的目标。

    2、合并方式

    • 本田与日产将共同成立一家联合控股公司,两家公司均成为该控股公司的子公司。
    • 控股公司成立后,“本田”和“日产”的品牌继续保留使用。
    • 控股公司的社长由本田派人担任,董事会半数以上的董事由本田指名担任。新公司将由本田持股过半。

    3、时程规划

    1. 2024年12月23日:双方签署基本合意书,正式启动经营统合协商。
    2. 2025年1月底:三菱汽车将作出是否参与合并的最终决定。
    3. 2025年1月6日-12月23日:本田将回购至多1.1万亿日元的股票,回购数量至多11亿股,占比23.7%。
    4. 2025年6月:双方预计签署最终合约,本田与日产公司正式成立联合控股公司,两家公司成为控股公司的子公司,明确控股公司董事会超过半数成员将由本田提名,包括首席执行官。
    5. 2026年4月:召开临时股东大会,进行统合计划的股东投票表决。
    6. 2026年6月:本田和日产分别宣布退市。
    7. 2026年7-8月:完成共同控股公司的设立与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届时,Nissan与Honda将从东京证交所下市,现有股东将持有新公司的股票。

    综合来看,本田在这场合并中似乎占据了主导地位。这或许与两家公司的市值和盈利能力有关。截至2024年12月,本田的股价高达6.7万亿日元,而日产的股价仅为1.6万亿日元。2023年度,本田的营业利润是1万3819亿日元,日产是5687亿日元。

    根据双方预测,整合完成后,新公司将成为全球第三大汽车集团,年销售额预计超过30万亿日元,年营业利润将超过3万亿日元。

    当然,最终的合并结果还需要时间来验证。

    整合之路:挑战与机遇并存

    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合并,业内人士看法不一。有人看好,有人唱衰。

    本田汽车社长三部敏宏表示,整合将不止为汽车事业、也将为机车及飞机事业开启许多客户管道,这或许是本田积极推动合并的原因之一。

    而最“戏精”的,莫过于前日产CEO卡洛斯·戈恩了。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人物,在“逃离东京”四年后,再次回到了公众视野。

    想当年,戈恩作为法国雷诺公司派遣的干部,担任日产汽车公司社长近10年,可谓是呼风唤雨,无所不能。他不仅将日产从破产边缘拉了回来,还试图将日产收入雷诺旗下,建立一个庞大的汽车帝国。然而,他的“野心”最终让他栽了跟头。

    2018年,戈恩因涉嫌经济问题被日本警方逮捕,随后被保释。然而,就在所有人都以为他会乖乖接受审判的时候,他却上演了一出惊天大逃亡。2019年,戈恩藏在一只大型音响盒里,搭乘私人飞机从羽田机场逃离日本,最终回到了他的故乡黎巴嫩。

    这场“逃离东京”的大戏,堪比好莱坞大片,也让戈恩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

    而就在本田和日产宣布合并的当天,这位久未露面的“逃犯”,居然通过视频的方式在日本外国记者俱乐部举行了记者会。

    “我对日产与本田的合并感到非常的吃惊……”戈恩的语气中带着一丝嘲讽,“两家公司在相同领域既有优势也有劣势,业务互补性并不明显。如果从政治角度而非商业角度来看,这样的合并是合理的。但是,如果只注重如何控制企业,而不关心公司的业绩,那么,日产就会变得更加脆弱。”

    戈恩的这番话,无疑给这场合并蒙上了一层阴影。

    如何整合两家公司的企业文化、技术路线和市场策略,将是摆在新公司面前的一道难题。当然,如果整合成功,新公司也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结语:


    跨越深渊,是日本汽车产业的无奈之举,也是一场豪赌。

    面对全球汽车产业的剧变,日本车企选择了“抱团取暖”,试图在寒冬中找到一条生路。

    本田、日产和三菱的合并,不仅是三家企业的“权力的游戏”,更关乎日本汽车产业的未来,乃至整个国家的命运。

    这条“国运防线”能否守住,让我们拭目以待!


    数据来源于官方渠道和公开信息,

    如有出入,请以官方信息为准。

    以上内容仅代表 DriveNEXT 个人观点,

    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END~

    版权所有 智駕未來DriveNEXT,转载请注明来源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