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手车市场,贷款购车似乎成为了许多消费者的选择,然而,这看似便捷实惠的方式背后,却隐藏着诸多问题。

徐先生的遭遇就是一个典型案例。去年 5 月,徐先生满心欢喜地在二手车行购买了一辆东风风行 T5L 二手车,本以为贷款金额是 35000 元,可到还款时才发现,实际从银行获得的贷款总额竟高达 44080 元。这多出的近万元包含了 3600 元的 GPS 费用和 5480 元的车商权益包等附加费用。提前还款时,还要额外支付 350 元的解押费。像徐先生这样被“坑”的消费者不在少数,在互联网投诉平台上,相关投诉层出不穷。
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实际贷款金额里存在各种“猫腻”。不仅仅是徐先生,还有很多消费者都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计入了名目繁多的服务费等附加费用。部分业务人员在为客户办理贷款时,故意表述模糊,让客户稀里糊涂就申请了贷款。比如白女士在申请车贷面签时询问工商银行申请金额偏高的问题,得到的却是业务员含混不清的回答。还有徐先生支付的 2300 元银行评估费和抵押资料管理费,居然是通过微信直接转给业务员,而非正规支付平台。这些附加费用的价格不透明,给消费者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二手车贷市场的利益链条也是问题的关键。银行通过提供高额返佣来吸引汽车经销商合作,经销商则为了缓解自身资金压力,极力说服客户申请合作银行的贷款。而且,总贷款金额越高,抽取的佣金也就越高。在这种利益驱动下,二手车平台的销售人员想尽办法做高贷款金额,各种暗箱操作屡见不鲜。
除了贷款金额的问题,能否提前还款也是一大“陷阱”。就像张先生,当初业务员口头承诺一年之后可以提前还款,只需交纳 1000 多元违约金,可今年他打算提前还款时,却被银行告知不能提前还款,必须支付三年近 16000 元的总利息。还有胡先生,业务员口头承诺两年后还款无违约金,可翻阅协议却未找到相关约定,银行也无法提供书面证明。

面对二手车贷市场的种种乱象,相关监管部门并非无所作为。此前已多次出台政策进行整治,今年 10 月底,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上海市汽车销售行业协会和上海市融资租赁行业协会还共同制定并发布了《推动本市汽车金融业务持续健康发展的倡议书》,强调要规范佣金支付等问题。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相关环节仍不够规范,消费者的权益仍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要想让二手车贷市场真正走向健康、规范,不仅需要监管部门持续发力,加大整治力度,更需要银行、经销商等各方严格自律,切实履行告知义务,以诚信为本,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同时,消费者自身在贷款购车时也要擦亮眼睛,谨慎签字,避免陷入不必要的麻烦。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让二手车贷市场迎来阳光明媚的春天。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