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背景和选车历程。#哪吒L真实分享
首先,常用用车环境是每周跨县通勤一个来回,单程140公里,混合二级国道(半程爬坡500米随后再下降400米),高速(90公里爬坡约500米)。

其次,作为深受头文字D熏陶启蒙的重度车友,上一部车是在13年4月直选二代福克斯手波1.8,还是最原汁原味的两箱构型,目前14.4万公里,车辆驾驶性在我个人倾向里优先程度极高。我在这台车上学会了跟趾,循迹刹车,轴荷转移控制(高速上我习惯猛收一脚油门,利用车头下压去快速变道),单车道走线级别的控车精度(可以80+速度掠过右弯角的无盖水沟),尽可能少的方向盘转角去转弯,掌握了对向车和同向车交汇点预测不超过15米误差的预判能力,前几年在数次未伤及车架的事故中打磨了心态(目前倡导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平和预判)(目前6年8万公里内无自身责任事故(停车状态被别人挂到也是无语))。

最后,这台伴随我驾驶技术进步的福克斯已转让给家父。累积里程14.4万,目前油耗约7.8-8.5左右变化,换轮胎3组,刹车片4组,维修过气门室盖和左侧半轴渗油故障,更换过主驾车门定位拉杆(异常磨损),现存前后左悬挂防倾杆衬套偶发异响故障及刹车盘过度磨损问题。其它钣金和漆面修复经历以及正常保养消耗不再详述。

换车契机在于经济宽泛后加上家里人支持,利用新能源车降低出行支出实现可能。遂于今年年前开始换车流程。

之前油车关注过斯巴鲁XV,凯迪拉克CT4,福克斯MK4,GOLF8,思域和型格11,可以看出,无一例外都是底盘转向素质不弱的运动车。但真正购车时计算发现这些车很少有油耗低于6的车型,且自动变速箱和引擎始终没有一个完美组合。机缘巧合下,试驾到了同事朋友的深蓝03,电车优秀的经济性,敏锐的动力响应,以及低重心带来远远好于预期的弯道安定性给我留下深刻印象,那么,为什么不稍微放弃一些弯道性能,比如说轻量化,比如说转向反馈,去选一台更经济,更敏锐,更安定,同时对家人照顾更多的现代高科技车型呢?毕竟我想要的并不是硬核运动车,只是一台奶爸自嗨车而已。

于是新能源车正式进入选车视线,首先,从驾驶感受来说,个人更倾向基于后驱和全电驱动的增程车型。虽然理论上国内基于IMMD发展而来的DHT方案更适合高速,但毕竟在驾驶性上还是有些追求的,而且考虑到我的单程通勤距离以及冬季零下十几度的低温,300增程几乎是必选项。然后,原本想考虑轿车,但增程轿车大多太宽,太溜背,前者意味着我常跑的4.2路宽县乡道会不得不在憋屈的速度和跨过中线上二选一(本人坚持跑山不过线原则),后者意味着我的家人基本都得在后排烫头。所以,最终决赛圈很简单,本文主角,哪吒好兄弟(死对头)的C11,深蓝S07,哪吒S猎装,就这四台车而已。

其中原本很长时间都在看C11,这几台车里面最大的空间,上举升机以后全铝双叉臂五连杆加转向节,车底极其平整,看起来超级符合我个人美学。可惜,最后找到弯道试驾时,按照标准的循迹刹车——保持——渐开出弯节奏去开时,整车优秀的硬件却因为底盘设定关系表现出明显的笨拙感,车身建立姿态慢,侧倾较大(但是稳态可以撑住,毕竟是双叉臂)——对比号称它底盘逆向对象的GLC完全没有那种灵巧而稳健感觉,反而有点像TNGA的RAV4,还算稳健但极度无聊。考虑到这车在直线上处理沟坎收敛极快极稳极扎实,且具有线性程度最好的油门刹车,转向手感也很不错(比哪吒要好),只能说让人扼腕。最后,考虑到其异响频发,和电耗高企(255胎宽韩泰EVO3的代价)的口碑(我遇到那个试驾车也有异响问题),这几台车里最斋的内饰,排除。

然后说S07,首先说明,这一代底盘收敛特性显著优化,这是和之前S7最大的进步,别的方面差别不大,但深蓝的问题在于方向盘过于像老福特那种敏锐了,不是很符合现在的用车需求,而刹车和油门线性程度最差,总之这不是一台很好控制的车。
猎装S的问题还是后排压头,以及目前价格没有优势,特别是考虑到身为哪吒竟然没有宁德时代的电芯。低配时皮座椅扣掉通风算是一败笔,个人觉得可以用HUD交换。
最后,哪吒L真的就成为15万级别最具性价比的全能,比C11电芯和底盘更好且便宜(哪吒L其实和C10的底盘开起来更像,C11种种细节都让人感觉它老了),比S07便宜,虽然它底盘基本没有封闭也不允许封闭,轮胎最差最窄且无法合法升级(出现过一次在多灰沾水柏油路上低速直角弯出弯时触发ESP闪灯,但未感受到其调整),但续航一流,底盘中上,转向中等,配置拉满,让人挑不出啥大问题。

遂选择之,9月2日提车,5年贷款方案最后等于是16.3落地顶配,灰蓝外漆搭美拉德棕内饰。目前已行驶450公里,用电67度(跑过一次高速了)

先说续航吧,我单人单车,半箱油,运动模式,动能回收3级(得益于本人以前循迹刹车的练习,最强动能回收完全能掌握,只是哪吒的动能回收相比零跑延时有点大)开着座椅通风和空调,在这条100公里的高速公路上全程125速度冲坡(前面说过这高速海拔高差500),超车直接130+,这种基本不考虑节约的开法,电耗大约23-24。个人觉得续航这方面很出色了,轮胎性能不算白白牺牲。而日常城区驾驶,均速28的那种,加空调通风全开,基本是12-13度电耗,如果动能回收介入较多的下坡,2-3的电耗也是正常水平。跑高速之前满电270的续航,也就是9折,非常优秀了,跑完高速加山道,最后余电39%,对应纯电续航91公里,折算下来也有75折。考虑到我的驾驶风格,很满意了——毕竟增程车对速度,坡度和载重非常敏感(增加一个人城市通勤速度空调上坡很容易增加4度多电耗)

然后说底盘和转向,跟踪路面起伏挺快,收敛很干净,控制侧倾也挺好(但感觉弯中到出弯渐开油门时推头有点多,可能是本人使用运动模式,但油门控制技术还需改进),车尾动态也比较明显,称得上有韧性,打方向到车身响应也够快。但有个问题就是建立转弯姿态时非常依赖循迹刹车,三档动能回收在我弯前冲到近100,然后65过弯都基本不用刹车,问题是如果不用循迹刹车压车头,会像MR那样明显推头,而且哪吒这车的转向手感,标准太轻,运动可就太重,而且越是转向轮在吃负荷越神经质一样的重,简直都有点精神分裂,所以跑山是有点吃车手感知——当然毕竟我拿它跑山也就这30公里,也许后续再适应后会有变化。相比而言,底盘隔音不太行导致的明明车身平稳,但是悬挂动作声音较大这种低质感都是小事儿。

接下来说驾驶界面,不算难掌握,油门初段有一点死区便于你解除自动手刹的同时不至于一头撞前车的车尾(360环视的绿黄红线警戒值是120,80,40,后段明显很薄,个人暂未触发AEB),然后进入到线性区,很难踩窜。刹车线性度还可以,不过本人遇到过两次和动能回收衔接出现空档而导致需要紧急调整刹车力度的情况(已关闭舒适停车——这是对练过循迹刹车的人的侮辱)不过踏板编排有些问题,刹车还行,休息踏板相比风琴油门太靠后,导致要么长短脚,要么拧着坐(特别是你包了360大软包时),方向盘可调极限略远略高,不过现在普遍方向助力大,也不是必须要手腕严格勾紧方向盘顶端。仪表台几乎不反光,数码管显示屏除了违和没啥毛病。内车门没有花里胡哨好评。坐垫很软,可以很低(对比福特),整车驾驶坐姿感觉莫名其妙有些像斯巴鲁XV。

下面我想说说各种辅助和内饰,车机语音辅助会在手机信号不太行的地方发呆,空调调整算是方便,但天窗,灯光,外后视镜都需要在车机内多步调整是有些问题的。360环视在车周围边界会因为像差和阴影而难以判断,所以泊车时仍然需要经验判断,所幸自动泊车系统到目前为止还未出过差错。开门预警也就只有预警,而且并不明显(毕竟物理内门把手,难以做电子驳回或者延迟开门),已经发现360环视预警对于低于后保险杠,窄于20公分的物体不能触发雷达警告。门把手平台,方向盘触控,中控台为了美观使用塑胶壳体刷柔性漆的做法不太实用,个人建议后贴皮防止磨损和脏污。

最后说说乘坐相关吧,对于170的我来说,前后头顶均宽阔,后排轻松二郎腿,坐垫也不短。不过后排中央靠背较硬是个问题(似乎所有有中央扶手的车都这样),座椅通风使用率极高,按摩次之,没有方向盘加热,但目前来看,正确设置出风口的话,暖风可以吹到手上。副驾屏和主屏的各类视频,音乐,游戏别的不说,绝对遛娃神器。可开启天窗加遮阳帘绝对良心,一个通风模式就不是天幕们可以比较的了。

对了,这车是那种典型的实车比照片好看的多的类型,或者说不太容易照好看,又是很像我喜爱的斯巴鲁的一点。

总之,这次选车是改变了我不少以往观念。不画地为牢就是可以真正体验到科技的力量,国内造车的进步。国产电车领域确实比目前国外要强,不过,仍有很大进步空间。出海建厂,和国外的老牌车企,老牌车友多打交道,取长补短,总是好事,我相信,SU7,仰望,方程豹这些有意思的电车,只是起点。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