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越卖越亏、资金链断裂、协会紧急发文,压垮4S店的究竟是什么?

    车坛小刘头像车坛小刘头像
    车坛小刘2024-10-14

    最近,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向政府提交了一份报告,讲到了汽车经销商现在面临的资金问题,挺严重的,有的店都快撑不住了。报告里提了两大问题:一是卖车的不给力,厂家还一个劲地压货,经销商库存堆得跟山一样,为了少亏点,只能低价卖车;二是价格战打得厉害,经销商卖得多亏得多,融资到期还不上,资金链随时会断。说白了,经销商现在这么难,主要就是厂家压货太狠。

    你看,现在汽车行业里,压货几乎成了规矩。一开始,有车企这么干,尝到了甜头,结果全行业都这么干。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现在这规矩还合适吗?有没有解决的办法呢?

    经销商得听厂家的,只能卖被授权的品牌车。虽然规定说厂家不能过多插手经销商的经营,但厂家聪明得很,就在授权合同里做文章,让经销商必须完成一定的销量。这样一来,经销商就得硬着头皮把车提回来,不管市场好不好。

    《报告》里说消费不行,其实不全对。经销商库存高,是因为他们经营不善,市场判断失误,销售能力不行。不管库存多高,经销商都得完成提车任务,因为合同里写了。

    建个4S店得花好多钱,再花同样的钱买车,这样的投资人不多。厂家这时候就会出面,用承兑汇票帮忙,但承兑到期,如果卖车钱不够,经销商就得自己掏腰包。

    经销商还得听厂家的,价格、市场推广、销售流程、培训,都得按厂家的来。这些都是商务政策的一部分,合同里写了,每年可能都不一样。就算当年没定,经销商也得遵守。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价格战打得经销商亏得厉害,还得继续卖车。厂家会用各种办法考核经销商,让他们不敢不完成任务。

    要想改变这种局面,就得重新梳理厂家和经销商的关系。如果继续现在的模式,经销商就得承担库存和资金压力。要想真正改变,就得用代理制代替经销制。

    具体来说,经销商负责店面建设和运营,但不负责买车和库存。车归厂家,经销商交押金就行。利润来自销售佣金和其他服务。消费者订车后,按约定时间提车。

    这种模式在新能源车销售中越来越常见。它可以有效遏制压库问题,让厂家更直接地感受市场反应,专注于提升产品力和应变能力。

    这种合作模式,对厂家的生产线、供应链、产品设计都有影响。但如果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对厂家有利的经营环境,经销商的困境就不会真正改善。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