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合资品牌40年——伴你成长的那些车(26):广州本田 雅阁(上)

    车轮下的时光头像车轮下的时光头像
    车轮下的时光2024-09-29

    1985年3月15日,广州标致汽车签订合资协议,广州这座城市迎来了近距离接触世界先进汽车工业的最佳时机,不过在短短的12年之后,1997年10月31日,中法双方在广州正式签署协议,结束了广州标致汽车的合资经营。广州汽车工业和重新回到了原点,“三大三小”发展战略下的广州拥有的轿车生产资质这一稀缺资源,它是广州汽车手中的一张王牌,但同时又背负了广州标致合资公司批产后遗留的几十亿的债务,无论是后续与哪家汽车企业合作这笔钱是一定要还清的。

    曾经红火的广州标致变为了过眼云烟

    广州寻找新的合资伙伴早在1996年标致505库存积压严重、亏损逐年扩大的时候便已经开始了,作为改革开放前沿和汽车保有量领先的大省,广州自然不会让刚发展起来的汽车工业草草结束。宝马、奔驰、欧宝、菲亚特、现代、本田、通用等十几家公司都先后和广州汽车建立起了联系,同时国家计委给广州市提出了两条建议,一是可以和东风汽车也就是二汽搞合作,二是可以与日本的本田公司合作。

    东风当年的合资对象是雪铁龙,主推产品是老三样之一的富康

    关于引入与二汽或者本田的合作是因为在1996年,二汽与本田在广东省惠州市建立发动机工厂的项目正式立项,本着让二汽帮助广汽的想法,计委才提出了上面的建议。不过广州方面也有自己的打算,本着优中选优和货比三家的方案,最终选定了通用汽车和本田汽车两家公司作为最终谈判的对象。在众多备选的合资对象当中,本田其实是最晚的一位入场者,通用汽车和韩国的现代汽车都已经到了合资谈判阶段,其中通用公司凭借旗下的欧宝品牌和愿意分担此前广州标致公司债务的合作意愿本已经快要板上钉钉,本田的加入让快要接近最终协议的广州汽车合资项目又有了变数。

    欧宝曾经非常接近于国产

    广州汽车、二汽和本田汽车三方从谈判开始就不太顺利,涉及三家公司利益、股权分配和分担债务等问题开始了拉锯战。首先在合资公司中,本田汽车的股份占比为50%,剩下的50%中,与本田已合作多年的二汽提出的方案中二汽的股比要高于广汽,并且优先生产发动机。显然这是广州汽车无法接受的。最终达成的合资协议中,广州与本田的轿车合资项目由三家公司共同出资成立两家新的合资公司,其中广州本田合资公司为整车生产项目,广州方面为主导;东风(即二汽)本田合资公司为发动机项目,作为整车项目的配套,二汽作为主导,这样一来就兼顾了三方的利益,广州汽车的新项目成为了“一个项目两个公司三个伙伴”。

    广州本田汽车有限公司、东风本田发动机有限公司举行挂牌仪式

    而此前已经基本谈妥的通用汽车此时则面临着出局,这里面的原因也有多方面,首先就是通用已经和上海汽车签署了合作协议,如果广州的合资项目也交给通用公司可能会造成一家独大的情况。再有就是此前的几个合资项目无论是Jeep、大众还是标致、雪铁龙和通用无一例外来自欧美,引入日本品牌也是出于公平竞争和良性发展的考虑。至于另一个潜在的合作对象韩国现代汽车,彼时的实力尚未能够和本田相比,因而也失去了更早进入中国市场的机会。

    广州本田汽车有限公司合同章程签字仪式在广州花园酒店举行

    此前遗留的广州标致合资公司债务问题,通过广州本田和东风本田两家公司出资购买原广州标致公司的固定资产、支付市场准入费、出售剩余的标致505积压车辆以及额外支付一笔债务偿还金等方式全部解决完毕。1998年7月1日,新的广州轿车项目正式尘埃落地,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和东风本田发动机有限公司两家新的合资公司同时挂牌成立,继广州标致项目之后,广州汽车工业迎来了新的开端。与此同时,本田汽车也成为了第一家进入中国市场合资生产的日本汽车品牌。

    回头再来看看当年的本田汽车到底有什么样的实力:

    出生于1906年的本田宗一郎在少年时代便开始在汽车修理厂学习手艺,此后的六年的学徒生涯让本田宗一郎对于汽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学成回乡的宗一郎开设了自己的汽车修理店,凭借高超的技术生意越来越好,这是本田宗一郎个人创业的起步,此后喜欢研究的宗一郎陆续申请了不少专利。1934年,凭借发明和创业的第一桶金,本田宗一郎创办了制造发动机活塞环的“东海精机重工业株式会社”,并在此后成功的获得了丰田汽车公司的认可,开始为丰田汽车公司提供活塞环,之后的东海精机逐渐成为了日本国内一家优秀的制造企业。

    本田宗一郎

    二战结束后的1945年,本田宗一郎将东海精机的股份全部转让给了丰田织机,并在次年创办了本田技术研究所,开始了小型发动机的研制。1948本田宗一郎在日本滨松成立了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也就是我们熟知的本田汽车公司,并且用自己的姓氏Honda作为公司的名称和商标。公司成立后本田宗一郎将目光放在了摩托车的研制上,凭借此前在制造业积累的经验本田公司短时间内成为了日本最大的摩托车制造公司,50年代末本田摩托车开始在海外设立经销商并逐渐成为世界最大的摩托车制造商。

    在摩托车领域本田也是一家非常成功的公司

    1963年8月,本田公司从生产摩托车迈向研制汽车的重要转型达成了,本田推出了首款量产的汽车产品——中置后驱的微型货车T360。两个月后,本田的首款乘用车S500发布,从此本田汽车开始了在汽车行业的飞速发展。本文的主角——雅阁(图片|配置|询价)便是本田汽车在轿车产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一款车型。

    第1代(1976)

    1976年,本田发布了全新的一款车型Accord雅阁,当年的雅阁还并不是一台豪华宽敞的中级轿车,而是一台标准的紧凑型轿车。在雅阁诞生前的1972年,本田发布了另一款畅销的车型Civic思域,当年的思域是一台介于微型车和紧凑型车之间的经济型轿车。雅阁的出现正是为了填补思域车型之上级别的市场空白,满足那些对于思域感兴趣但是寻求更舒适宽敞空间的消费者的需求。最先发布的雅阁是三门的掀背款,次年推出了三厢版车型。

    第1代雅阁掀背版

    第1代雅阁三厢版

    初代的雅阁从结构上来看基本上就是思域的放大版,前置前驱的布局让尺寸不大的雅阁有了宽敞的车内空间,搭配上1.6L和1.8L发动机,在动力输出还算不错的基础上让第一代雅阁还拥有了优秀的燃油经济性。真正让雅阁乃至本田在1970年代闯出名堂的是本田刚刚研发出的CVCC(Compound Vortex Controlled Combustion复合涡流控制燃烧)发动机技术,通过加入副燃烧室实现类似于分层燃烧的效果,是第一台能够在不加装催化转化器便能够通过美国当年新颁布的《清洁空气法》的发动机,大幅减少了尾气排放中的CO、HC 和 NOx 污染物。

    CVCC技术

    凭借CVCC领先所有竞争对手的节能减排技术,本田在石油危机到来之时得以在北美市场脱颖而出,率先搭载这一发动机技术的便是思域,随后推出的雅阁同样凭借这一优势迅速打开了美国市场,尤其是三厢版推出后迎来了意料外的热销。从1976年开始到2016年,本田雅阁在美国的累计销量超过了1270万辆,成为了40年间最畅销车型。为了满足消费者对于舒适性的要求,雅阁上还配备了绒布座椅、AM/FM收音机、间歇式雨刷器,后期还增加了空调、助力转向、真皮座椅和电动车窗等配置。

    基本参数:

    车长:4,135mm(三门掀背),4,450mm(五门轿车)

    车宽:1,620mm

    车高:1,360mm

    轴距:2,380mm

    发动机:1.6L(68马力)、1.8L(72马力)

    变速箱:5速手动变速箱、2速/3速自动变速箱

    第1代雅阁内饰

    第2代(1981)

    1981年诞生的第2代雅阁仍然提供了三门掀背车和三厢轿车版本,在日本本土、欧洲和北美市场都成功的延续了上代车型的热销局面。在第二代雅阁上内饰风格保持不变,外观更加现代化,除此之外本田为它配备了定速巡航、行车电脑、世界第一套速度感应式助力转向、世界第一套两段式车高调整装置等。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本田开发的世界第一套车载导航系统便装配在了第二代雅阁上。这还并不是我们如今所使用的卫星导航系统,因为真正民用化\高精度的GPS导航系统要在进入21世纪后才被规模化的使用。

    第2代雅阁三厢版

    雅阁上的这套系统依靠的是陀螺仪和地图二者组合实现,在使用时需要驾驶员将出发地和目的地标注在本田提供的特制塑料地图上,然后将地图插在导航显示屏前,屏幕中会有闪烁的亮点并在透明图纸上展现当前的位置,驾驶员则依靠地图上的路线行驶。由于系统开发和绘制特殊地图的高昂成本,这套系统的成本相当高昂,所以也仅限在日本本土使用,不过这并不妨碍在40多年前出现的这套系统对未来车载电气系统的发展起到的示范意义。

    导航显示屏和地图卡

    第2代雅阁的动力系统上新增加了本田新款的单缸3气门发动机和全新的4速自动变速箱。从第二代雅阁起,本田开始在美国建厂(俄亥俄州的马里斯维尔工厂)生产,本田雅阁成为了日本汽车公司在美国生产的第一款乘用车,同时本田雅阁开启了连续15年占据日系品牌北美市场销量第一的宝座的传奇历程。

    第2代雅阁三门掀背版

    美国建厂

    基本参数(轿车):

    车长:4,410mm

    车宽:1,650mm

    车高:1,375mm

    轴距:2,450mm

    发动机:1.6L(79马力)、1.8L(86马力、101马力)

    变速箱:5速手动变速箱、3速半自动变速箱、4速自动变速箱

    第2代雅阁内饰

    第3代(1985)

    1985年发布的第三代雅阁车身尺寸逐渐加大,前大灯使用了当时流行的跳灯设计,另外在保留了前代掀背和三厢版的基础上还增加了轿跑版本。这代雅阁的前后悬挂都采用了双叉臂结构,这让第三代雅阁在同级别车中颇具优势,保留舒适性的同时强化了车辆的操控性能。

    跳灯

    第3代雅阁三厢版

    动力系统的升级体现在了新的2.0L排量的发动机上,此款既有化油器版本同时也提供了电喷的版本,最大输出功率从73kW至动力最强的B20A型发动机的108Kw,其中这台使用铝合金材质和DOHC双顶置凸轮轴的B20A发动机的动力表现确实优秀,在本田引以为豪的VTEC出现前便可以达到如此高的动力输足以体现本田在发动机方面的技术积累(此时距离本田获得第一次F1大奖赛冠军已经过去了20年)。

    2.0L发动机

    基本参数(轿车):

    车长:4,564mm

    车宽:1,712mm

    车高:1,356mm

    轴距:2,600mm

    发动机:1.6L(88马力)、1.8L(100马力、115马力)、2.0L(98-145马力)

    变速箱:5速手动变速箱、4速自动变速箱

    第3代雅阁内饰

    第4代(1989)

    第四代雅阁的车身设计更加的现代化,大灯设计回归了传统,前三代车型中提供的3门掀背款不再提供,保留了4门轿车、5门旅行车和双门轿跑车。随着车身尺寸的逐渐加大,整体看起来第四代雅阁开始像是一台真正的家用中级轿车了。为了纪念在美国投产10周年,在1992年时本田还推出了雅阁10周年纪念版车型。北美版的车型上增加了一台排量为2.2L的全铝合金电喷16气门发动机,动力更加充沛。在这代雅阁上,本田还在部分车款中加入了四轮转向这一配置,这在一台轿车上还并不多见。

    第4代雅阁三门版

    第4代雅阁旅行版

    第4代雅阁成为了第一款正式进入中国市场的雅阁轿车,此外在这代车型上还衍生出了雅阁的姊妹车型Inspire(后来国产的东风本田英仕派便用了这个名字),这和本田另一款车型Vigor一样,最初都是基于雅阁的底盘平台开发出的中级轿车,可以看作是一台高配置的豪华版雅阁。

    本田Inspire

    基本参数(轿车):

    车长:4,704mm

    车宽:1,704mm

    车高:1,341mm

    轴距:2,720mm

    发动机:1.8L、2.0L、2.2L

    变速箱:5速手动变速箱、4速自动变速箱

    第4代雅阁内饰

    第5代(1993)

    从第5代雅阁开始,本田为欧洲市场和北美+日本本土市场分别开发不同的车型版本,这其中的欧版车型是本田通过与罗孚汽车的合作共同开发出来的,罗孚公司旗下的罗孚600就可以看作是一台换了Logo的欧版雅阁。当年罗孚还通过引进本田的平台和技术推出了车型,如罗孚200(思域Civic)和罗孚800(里程Legend)。

    第5代雅阁日版的旅行车

    第5代雅阁美版三厢轿车

    这代车型的外观加入了更多流线型的线条,整体更加圆润,内饰也采用了人体工程学的设计风格。车身尺寸除了轴距和车身长度小幅缩减(后期改款又有所加长)外都有所增大。动力方面的变化同样也很大,首先是加入了本田特有的VTEC技术,其次在1995年款的北美版车型上还增加了一台2.7升排量的V6发动机,欧版的车型上还增加了一款适应当地消费习惯的柴油发动机。

    第5代雅阁欧版三厢轿车

    很多人并不知道的是这代雅阁曾经也以进口散件组装的形式出现在国内市场,上世纪90年代初的广州羊城汽车厂曾经组装过一批第五代雅阁,不过由于当时国家严控轿车项目的原因这一合作最终下马,而当年组装的这一批雅阁并没有使用本田的“H”Logo,而是悬挂了羊城汽车的“Y”字形车标。

    基本参数(轿车):

    车长:4,674——4,785mm

    车宽:1,781mm

    车高:1,400mm

    轴距:2,715mm

    发动机: 1.8L、2.0L、2.2L直列四缸,2.7L六缸

    变速箱: 5速手动变速箱、4速自动变速箱

    第5代雅阁欧版三厢轿车

    第6代(1997)

    在第六代雅阁上,本田将其细分为了欧洲版、北美/亚太版和日本版三个独立的型号,并且在日本市场和欧洲市场还分别推出了高性能版本的Type-R和Euro-R两款车型。在北美市场除了常规的四门轿车外还有两门轿跑的版本提供,欧洲版还增加了一款5门掀背车型,日本市场则提供了独有的旅行车版本。

    第6代雅阁美版轿跑

    第六代雅阁的整体风格更加偏向了一台居家风格的中级轿车,细长的矩形大灯、梯形的后尾灯、小巧的进气格栅搭配上流线型的车身线条,这些普通的元素合在一起却诞生了一代非常经典的车型。内饰方面同样是通过弧形线条和中控台的倾斜角度营造出温馨感,这也是日系品牌最擅长的地方。北美版车型搭载了2.0L、2.3L两款直列四缸汽油发动机和一款3.0L排量的V6发动机,搭配了5速手动和4速自动变速箱,北美版也是引入广州本田国产的原型。

    第6代雅阁美版三厢轿车

    1998年7月1日,广州本田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仅仅9个月后的 1999年3月26日, 广州本田汽车有限公司在总装车间举行了“庆祝广州本田雅阁轿车下线仪式”,这标志着广州本田汽车有限公司开始进入批量生产阶段。即使考虑到广州本田成立之初已经有了现成的厂房设备,但是考虑到涉及冲压、焊接、喷涂和总装四大车间的全面改造或重建、设备的引进安装等共计353项改造项目,从公司成立到批量生产仅仅9个月时间,创造了当时中国历史上汽车投产最快的记录,也是本田在全亚洲的第一次。

    1999年3月26日,广州本田轿车投产

    合资公司初期投产的车辆完全依靠CKD组装,而初创的广州本田在处理完标致项目的债务后在资金方面已经捉襟见肘,因此当时负责CKD散件进口业务的国家机电产品进出口办公室分两次共批准了6000台雅阁的进口散件,这就是广州本田的首批下线车辆,正式发布后由于销售情况的火爆,首批6000台雅阁被一扫而空,为合资公司带来了6亿人民币的收入。为了首批车辆的正式投产,本田方面也开出了优惠的技术转让费,并且因为引进的第六代雅阁只有半代的生命周期,这里面还包含了未来换代雅阁的提成费。

    广州本田投产,当年完成1万辆,创造了令人瞩目的广本模式

    国产雅阁的动力系统提供了三款发动机,分别是2.3L(110kW,206Nm)、2.0L(110kW,186Nm)四缸发动机,后续上市了搭载3.0L六缸发动机(177kW)的高配版车型。国产雅阁在配置方面也很实在,真皮座椅、定速巡航、自动空调及电动天窗等在当时来看尚属高档的配置在国产第六代雅阁上都没有缺席。

    第六代雅阁内饰

    国产第6代雅阁基本参数:

    车长:4,795mm,4,810mm(3.0L)

    车宽:1,785mm

    车高:1,455mm,1,465mm(3.0L)

    轴距:2,715mm

    发动机:2.0L、2.3L、3.0L

    变速箱:4速自动变速箱

    整备质量:1,423kg(2.3L AT)1,495kg(3.0L AT)

    也许是看多了国内市场上桑塔纳、捷达等等老面孔的原因,也有可能是此前进口雅阁(国产前还曾经音译为本田阿科德)的高品质和豪华感打下的基础,更多的是在于30万元级别轿车市场的稀缺,几乎与世界同步上市的国产第六代雅阁让广州汽车再一次感受到了抢购的热潮,甚至出现了加价购车的状况。可以说雅阁的一炮而响让本田在中国的发展几乎是从巅峰起步,而本田带来的也不仅仅只是雅阁一台轿车,更重要的是它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汽车销售模式——4S店模式。

    篇幅所限,关于本田以及雅阁后续在中国的发展故事请见下文。

    注:文中部分内容参考自《中国轿车史:四十年亲历》和《中国汽车史话》两书,部分图片来自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抖音同名账号分享更多汽车故事。

    本田雅阁的下篇文章已更新:

    合资品牌40年——伴你成长的那些车(27):广州本田 雅阁(下)

    次阅读
    2评论
    5赞同
    收藏
    分享
    2评论
    5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