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蔡北瓜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2736625/answer/557610148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说起阿尔法·罗密欧,多年来一直未打入中国市场,一年多前在国内正式上市的Giulia和Stelvio,也似乎没有得到中国消费者认可。笔者在国外留学,能深深感受到罗密欧在国外的保有率远远超过国内。我从朋友手中借来了这辆阿尔法·罗密欧的入门车型,目前在国内没有上市,但在国外极其受玩车人追捧。她就是——Mito!
阿尔法·罗密欧 Giulia Quadrifoglio(四叶草)
阿尔法·罗密欧 Stelvio 1st Edition
给大家带来的Mito
Mito是阿尔法·罗密欧旗下最入门的车型。这辆Mito出厂时间是2008年,配1.4T Benzina 发动机+5速手动变速箱,155马力,最大扭矩230牛·米,百公里加速8.5秒,和2018款搭载1.5L+CVT飞度的8.67秒相近。考虑到这是手动挡的车,笔者亲测百公里加速时,2档便可上到100km/h的时速,但考虑到1档和2档切换过程中损失一定加速时间,而飞度的CVT变速箱由于本身机械设计的缘故,可以在加速过程中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根据加速度的积分等于速度的原理,可想而知Mito在加速过程中的瞬间推背感是可圈可点的,具体感受我会在以后的视频评测中详细提及。
首先我们直接掀开Mito的衣服,一睹这颗1.4T的心脏。


2008款Mito搭载的发动机有1.3JTDm/1.4T低功率(120马力)/1.4T高功率(155马力)/1.6L,而这台搭载的是1.4T高功率版本,直列四缸布局,3000转可爆发最大扭矩,5500转爆发最大功率。在油离配合得当的情况下,可以轻轻松松挠胎起步。由于这台车配的并非高性能轮胎,轮胎抓地力有限,更容易打滑,因此能十分轻而易举地做出挠抬动作。在这里笔者认为,轮胎的性能高低并非决定驾驶乐趣的关键,一套性能稍弱的轮胎虽然会降低车辆的过弯极限和加速性能,但能使驾驶者更容易游走在打滑的边缘,反而增加了驾驶的快感。况且这套普通轮胎的性能完完全全能应付日常驾驶,所以我反而觉得,高性能轮胎并不适合满足日常驾驶乐趣。

前后都是215/45/R17的轮胎,胎壁很薄,很有战斗味。

原厂配的是铝合金锻造的莲花树杈轮毂,是罗密欧的标志性轮圈。

原厂的刹车卡钳被喷成了红色,卡钳不大,透过轮毂看并不显眼。

Mito全系采用三门四座Hatchback设计,侧面像只卧倒在地的大鸡腿。

尾部很有力量感,像个臀肌丰满但身高只有一米六的拳击手。

正脸是阿尔法·罗密欧正统的家族设计,三角裤进气格栅,侧挂车牌,朝进气口收缩的流线兼顾空气动力学的同时增加了线条的层次感。



Mito的离地间隙特别低,通过性很差,悬挂行程短,调教硬,开着它在山路劈弯时,能感受到丰盈的侧向支撑力。但是这种悬挂调教对乘客极度不友好,每次开着它,笔者完全沉浸在激情的驾驶中的同时,一旁的乘客的菊花已经不保,妥妥的驾驶者之车。


车尾造型乍一看有点大众尚酷的意思

这是最后一代采用圆灯设计的Mito,之后的Mito已经改为方灯,转向灯被一圈刹车灯包围的设计特别呆萌,像个被血丝包裹着的鸡蛋黄。

无框车门的设计可以说很惊艳了,这个车门是我见过最好看的无框车门,比起MX-5和大众CC上的那个无框车门,由于这辆车是双门设计的缘故,车门比普通汽车要长出一大截,所以上方的无框玻璃也相应更长,视觉冲击也更震撼。

这辆车之所以起名Mito,来源于它在米兰(Milan)设计,并在图灵(Turin)生产,两个词合在一起,在意大利语中发音Mito。其实厂商最初给定的名字叫Junior,而2007年11月,欧洲举办了一场为这辆车命名的比赛,比赛向公众征集这辆车的名字,获胜者能获得一辆阿尔法·罗密欧的Spider(一辆阿尔法·罗密欧的老爷车)或一辆山地自行车。(笔者一脸懵逼,汽车和自行车二选一,还要啥自行车?)最终,Furiosa这个名字在意大利,法国,英国,德国获得最多投票,然而在2008年三月,阿尔法·罗密欧官方直接拍板将其命名为Mito,真是大佬说了算。

尾部的Mito车标
这辆Mito是Sport版本,尾部带了一个扰流用的小尾翼。

Sportiva+四叶草标识,象征其运动身份。自从法拉利和阿尔法·罗密欧这两个意大利品牌被菲亚特收购后,阿尔法·罗密欧从法拉利身上不少借鉴先进的造车技术,说阿尔法·罗密欧流淌着法拉利的血液,绝不为过。

看完外观,接下来是内饰,黑红的配色真是战斗感爆棚,Mito的战斗感真是由内而外。

原厂方向盘本身有真皮包裹,贴上碳纤维纸和赛车同款12点方向贴纸,只想问一句:思域在哪里?

6500的转速红区,260km/h的表底,带启动刷表功能。


车厢侧视
如果说宝马的电子档杆是小鸡腿,那么Mito上的换挡杆就是大鸡腿了。
说说这个5速手动挡的换挡感受:入档感觉并不顺滑,挂入挡位比普通家用车费力,而且完全没有吸入感,挡位行程很长,1档和3档的位置并不清晰,一方面挂挡费力更能带来驾驶激情,练就你的黄金右手,另一方面,不及日系性能车短小的换挡行程和吸入感,开久了会给人开着辆手挡公交车的感觉。

其次说说踏板,离合踏板特别特别重,每次开久了,左脚真的会瑟瑟发抖。离合的接合点比较清晰,但因为行程特别长,感觉比起大多数家用车的手动挡要难开不少,想开好手动挡的Mito需要熟练精准的油离配合。对初上手的人来说需要一点时间适应,笔者目前已经完全适应了这辆车的油门和离合特性,配合上这个手感丰盈的大鸡腿档把,开起来真的乐趣满满。油门踏板的设计不适合跟趾,笔者每次跟趾的时候需要用脚后跟才能够到油门,无法用脚底的左右两侧同时踩住刹车和油门。然而形如86/BRZ的风琴式油门外加左侧突出的设计,能更容易做出跟趾动作,Mito在这一点上比较遗憾。

Mito共有三种驾驶模式,D代表Dynamic(运动模式),N代表Normal(普通模式),A代表All Weather(全气候),三种模式正如其名。其中Dynamic的调教是方向更重,油门更加灵敏,在更高极限下ESP才会介入。


驾驶座控制面板

黑红配色+圆形翻盖出风口,内饰面板是塑料材质,只能远看,手摸不得。



Mito的后排空间和后备箱空间十分捉急,不过买这个车的人,谁会在乎这个?



总之,这是一辆驾驶者之车,可惜国内并不能买到,目前它在国外的价格等同于一辆2016年的二手飞度,可以说是超值了。
希望这个流动着纯正意大利运动血液的品牌,在国内能有更多懂她的人。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