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研发多年的老司机,见证着油车转型新能源电车的时代,也在见证电车超越传统油车。从技术角度,看到「腾势汽车科技日」发布的“易三方平台”,感触会更加深刻一些。
可能作为消费者,只是看到了比亚迪又推出了新的平台、新的技术,宣传语是全球首创、XX领先之类的,好像别的品牌开发布会,也有很多这样的词汇,至于到底是不是,傻傻分不清楚。
作为从事多年汽车行业的老斯基,这里特别有必要强调一点:与很多车企发布会推出的XX平台不同,比亚迪近两年所推出的新平台技术,都是自主研发!
与有些车企引进供应商技术,为车型做同步开发,再宣传是自主研发的套路不同!
是真正的,自己招聘技术工程师,自己从整车→系统→零件一步步研究分析,自己做控制算法,核心零部件自己生产制造,真正的,自主研发。
比亚迪的真.自主研发对本土汽车行业带来的示范效应是非常显著的!
在以前,针对先进的电控系统,车型总监们往往都青睐于外国货,根深蒂固的、习惯性的觉得国产不行(确实在很长一段时间,国产供应商是跟不上国外同行)。当比亚迪推出了自主研发的混动、云辇等一系列技术,并且实现量产。
一些行业老人们的老观念也开始变化,我们的工程师也越来越多地被询问到:这个系统自己研发行不行?
这一句简单的询问,就是行业的一大进步!
这两年不止是比亚迪自我实现了升华,也带动国产汽车行业实现了进步。越来越多的国产品牌开始相信:国产电控系统也可以量产,成本还更低。从而带动了国产供应链的飞速发展。以我长期关注的智能化底盘领域为例,近两年我的主机厂朋友们负责的车型项目,电控系统供应商均切换成了国产供应商, 而在3年前,70%以上份额都还是外资企业。
这些令人振奋的变化,比亚迪所坚持的真.自主研发,功不可没!
回归题目,今天,就让我来跟大家详细聊聊“易三方平台”。

一、汽车行业在蓬勃发展,但面临的问题同样明显
我们正身处在传统燃油车转型为新能源车的时代,对于新能源车最终形态有着无限畅想。都在盼望着比传统油车带来更优的使用体验、驾驶享受、安全保障,但残酷的现实真相总在提醒我们,还需要走很长的路。
1、整车智能控制概念仍处在雏形阶段
汽车电子控制架构从传统燃油车时代的分布式电子电器(E/E)架构,到现在常见的域集中式架构和域融合架构的分布式E/E架构,正在慢慢从多个ECU控制不同域功能变成了多域融合。但大多数车企目前仍处在采购+配装车阶段,缺乏整车智能的全维突破性思考与技术,智/电融合仍处在雏形阶段,是不完整的。
随着比亚迪提出未来智电融合的整合智能是发展方向,将整车智能化、电动化作为发力目标。将动力域、车身域和底盘域整合为整车控制域,打破智/电之间的壁垒,实现数据跨系统调用,执行多系统联动,让车辆的感知更全面、规控更科学、执行更精准,真正打通车辆运行各个环节。
在功能域集中的基础上,通过跨域融合进一步增强协同并合并为整车控制域。才让中央计算+车载云计算架构的中央集成式E/E真正成为了车企竞争的新领域。可以说,整车智能化控制这个大概念,需要很强的全链自主研发技术,在新能源行业中目前依旧处在雏形阶段。

2、驾驶质感仍待改进
在燃油车时代,不论是前驱、后驱还是四驱,都只有一个发动机驱动,四驱只不过结合了差速器和电子限滑系统。到了新能源时代,不仅可以只靠单电机驱动,还可以采用前+后双电机独立驱动。
只不过,新能源电车只是加速快,上了一定速度后,还是燃油车的动力与马力更为稳定。再加上电车是固定齿比变速箱,爬坡的持续能力较一般,还有新能源电动车搭载了电池的原因,在同级别中比汽油车更重。这种先天条件下存在马力不足的情况还待解决。
还有,新能源车依旧无法真正提升驾驶质感。
大家在驾车中应该会有这样的经历,在高速行驶、急转弯的时候会有失控的感觉。这是因为前驱在高速行驶时,过多转向会使得纵向和横向两方向上会增加前轮接触地面的反作用力,导致车辆无法保持适当的不足转向特性,必然会发生侧滑,丧失路径跟踪能力。
在燃油车时代就开始有的解决办法就是增加后轮转向,相当于添加适当数值的横摆力偶矩,为前轮创造一个更大驱动力,可有效提高弯道行驶能力,进一步提高汽车的操纵稳定性。不过,这套系统成本非常昂贵,燃油车时代只有豪车会搭载。
到了新能源时代由于底盘空间进一步压缩,后轮转向需要在后副车架上布置转向电机,需要更深的轮拱,会占用一定的后排横向空间,使得空间更加紧促了。因此,大多数新能源车是不具备后轮转向系统的条件的,转向稳定性不足。


3、驾驶安全性欠佳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到,新能源车轮胎与传统油车的轮胎大不相同,但新能源车在很多测试中,反而频繁出现“爆胎“的情况。
新能源车的专用胎虽然在静音、节能方面做了一些优化,但抗造性方面还是软肋。新能源车自重比燃油车更大,轮胎侧壁承受的压力更大,我们都知道轮胎最脆弱的部分是侧面,胎侧一旦受伤,只能下岗报废了,行驶时碰到路面异物或驶上烂路时,爆胎风险比油车大多了。
而汽车爆胎会导致失控的情况。当汽车行驶时遇到爆胎情况,会瞬时破坏汽车稳态行驶,增加汽车行驶角度β,使得质心高度hg增大,当侧向加速度>0.8g时,汽车开始侧滑,甚至侧翻。

以上这些情况的解决方案,我们能都能在【腾势科技日】中找到了答案。这种全新进化的智电融结构,正是比亚迪技术的集大成者。
二、易三方平台为什么是比亚迪技术的集大成者?
最早提出整车智能的概念是比亚迪,拥有行业中最快实现整车智能也只有比亚迪。整车智能控制就要做到“智电融合“,需要车企拥有覆盖智能汽车全技术领域的技术,做到全栈自研、垂直整合,才能实现各系统之间的顺畅交流。
比亚迪早在2015年之初已经开始建立认知,之后开始密集布局“下半场智能化”,经过多年的全链整合,布控智驾团队,直到2024年推出了自主研发首个智电融合的智能化架构“璇玑”。
“璇玑架构”由一脑、两端、三网、四链组成,即由一个中央大脑控制车端+云端两端实时部署,通过车联网、5G网、卫星网,三网融合,外加上传感链、控制链、数据链、机械链,四链深度贯通,打破不同系统间的隔阂,迅速调节车辆“身体”状态,大幅提升驾乘安全性和舒适性。
这种就是整车中央集成式E/E架构,域控制器整合为超级电脑,包含了中央计算机→车载云计算之间的从端到端的整合,让汽车智能化创造更多可能。

基于“璇玑”架构强大的底层智能化逻辑,比亚迪曾经推出过易四方技术。易四方技术简单理解就是四个电机独立驱动构成整车核心动力源,每个电机可以独立控制每个车轮,通过感知-控制-执行的智能逻辑,让车辆具备超强的车身姿态调整能力。可以实现行业内首次车辆在传统制动、转向系统失效的情况下,仍具备制动和转向能力。
易四方技术具备驱动冗余、电源冗余、制动冗余和转向冗余,能应对高速爆胎、应急浮水和冰雪路面等极端环境,保障乘员的安全。大家在某新能源品牌上面看到的应急浮水脱困能力,原地掉头等等,都是依靠易四方技术所实现的效果。
只不过,伴随科技快速进步,不少车主对于车辆的需求更加多样化,特别是对于驾乘体验方面。因此,深度融合第五代DM技术、e平台3.0Evo、易四方技术等顶尖技术优势,以腾势Z9GT为首搭载的易三方技术应运而生。
易三方技术平台同样基于璇玑架构打造的产物,以整车智能理念全新进化的智电融合技术平台,围绕三电机独立驱动与后轮双电机独立转向融合控制,真正做到了感知、规控、执行的全链路融会贯通,通过整车的软硬传感,结合中央大脑及AI大数据模型,赋能给这套全球首创的整车智能控制先进执行架构,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
1、全球首个整车智能控制技术平台
在现有汽车的发展中,研发过程其实还是免不了传统油车的影子。在新能源上通常只会看到单电机、双电机负责传统前/后轮,驱动车辆行驶。
而易三方平台打破了传统思想,在原有整车智能化理念的基础上又再一次创新性,打造了全球领先的三电机独立驱动与后轮双电机独立转向融合技术平台。所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通过三电机分布式独立驱动能增加动力分配的灵活性,给整车带来更多的控制自由度。
同时,后双电机可与独立转向陪同相互配合,赋予车辆更多精准控制能力,提高整车安全性和稳定性。
以腾势Z9 GT为例,所搭载的圆规掉头、易三方泊车等功能,都是这种可创性调整车辆行驶轨迹所带来的。
上文我们说过,璇玑架构是端到端的智电融合平台,使得基于一脑、两端、三网、四链所诞生的易三方也同样能做到感知、规划、执行全链路合一。
- 感知,融合了整车传感器与智驾传感器(激光雷达、超声波雷达、毫米波雷达等等),识别周遭障碍物;
- 规控,所感知到信息回到“一脑”中进行控制协同和算法协同,将多模态感知信号融合,实时互通感知信息,实现精准决策和控制;
- 执行,车辆上的三电机以及后轮双电机独立转向系统相互配合,实现精准执行和多样化控制,并使得“一脑”不断根据执行结果调整方案,进一步细化感知和精密化执行,实现敏捷度和准确度极高的避障能力。
2、全球首屈一指的插混与纯电双强平台
易三方深度融合了比亚迪第五代DM技术的超低油耗优势、e平台3.0 EVO的高性能优势、易四方的精准控制能力优势等,实现全系统全链的完全自主研发。全球领先的三电机智电融合技术平台兼顾了纯电平台和插混平台,通过比亚迪所积累的行业领先的技术鱼池,实现对现有技术的全新突破。
- 易三方插混平台:搭载了全新一代EHS电混系统+全球首创插混CTB结构+2.0T插混专用发动机,所使用的2.0T插混专用发动机功率200kW,峰值扭矩315N.m;
- 易三方纯电平台:三电机独立驱动,前电驱峰值功率230kW,峰值扭矩430N.m;后双电驱采用自研碳化硅,两台电机独立控制,多核心芯片级融合,单电机峰值功率240kW,峰值扭矩360N.m,最高效率99.8%。
使得搭载易三方技术的车辆能展示出澎拜的性能动力。
以腾势Z9 GT为例,所搭载的2.0T插混发动机可实现全球D级车最低油耗仅为:6.6L/100km(WLTC)(NEDC 5.6 L/100km 左右);纯电平台实现综合马力接近1000匹,实现3秒级的百公里加速,性能非常强悍。

3、全球最灵活的技术平台。
得益于三电机独立驱动技术与后轮双电机独立转向技术的融合控制加持,使得搭载易三方技术的车辆,可以实现同向/内八字/外八字转动效果,大幅减小转弯直径。
打造了全球首创的“极致转向”、“圆规掉头”、“易三方泊车”、“智能蟹行”等超灵活的技术平台。

4、领先的VMC整车运动控制技术
车辆控制器VMC(Vehicle Motion Control)被誉为是智能汽车的“小脑”,负责让车辆在不同驾驶模式和各种路况始终保持车身稳定。随着道路环境复杂多变,VMC系统对车辆的加速、制动、转向和悬挂等功能进行综合控制,以提升车辆的操控性、安全性和舒适性。
而腾势易三方的VMC能够利用车辆上所有具备可控的执行器(制动、悬架、转向、驱动等)
对车轮运动进行联合控制,协同指挥多个执行器实现三向六自由度多维控制。
相比于普通的VMC,腾势VMC能够协同控制更多执行器。具有信号传输速率更强,对整车运动的控制更快、更精准、更全面的优势。在VMC的加持下,整车麋鹿测试成绩93.6km/h,刷新全球麋鹿测试成绩!!
5、插混/纯电双平台CTB电池车身一体化
首创全球兼容纯电和混动的双平台全系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其中,插混CTB平台采用了车身地板集成电池上盖-电芯-托盘的整车三明治结构,能量载体和受力载体二合一深度集成,底盘采用了“类蜂窝“状结构和多环形结构设计,应用大量高刚性铸铝、超高强度和高强韧性铝合金等材料,提升扭转刚度32%。
而且由于电池和地板集成一个整体,使得正面碰撞侵入降低15%,侧柱碰撞侵入降低35%。还有,二排无中央通道设计,可打造纯平地板提升乘坐空间,使得垂向乘坐空间提升15mm,不仅保障了安全性、也提供了乘坐舒适性。

三、易三方的智电融合对汽车行业带来的颠覆性变化
在汽车基础的《汽车理论》的一书中,汽车有五大性能:动力性、经济性、制动性、操稳性、通过性,这些其实也是我们在底盘研发时候重点关注的性能。
在新能源时代,先进的底盘控制的新动态与智能驾驶是我国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卡脖子”技术(先进底盘控制技术包含电控/线控制动、转向、主动悬架、传动驱动、集成控制相关领域)。

而这些卡脖子的技术,在比亚迪推出了易四方的时候,就已经向我们证明了国产汽车有能力突破,但由于都在百万级的车上面,很多人感知不强。
如今易三方的全新的智电融合,在驾驶方式、新能源汽车技术方面都做到了全新的突破,颠覆了行业内多年被“卡脖子“的桎梏。
1、驾驶场景的颠覆:
目前大多数车企都会采用的电动式四轮转向系统(Active Four-wheel Steering),由主动前轮转向(AFS)+主动后轮转向(ARS)。可实现三向六自由度,最大后轮转向角度<10°,一台车长5米3的C级车,转弯半径可到10.8米,相当于A级车。
而易三方技术在转弯时最大后轮转角可达双向20°,在三电机的加持下整体转弯直径可达到9.25m,使D级车也拥有A0级别车的转向灵活性。且能对后轴左右两侧车轮施加不同方向的力矩,从而实现车辆以支点轮为圆心,极限转弯掉头,完成绕任意前轮定轮旋转0-360°的效果。

还有,易三方在极端驾驶场景中能联动车辆的云辇系统,从云辇、驱动、制动三个维度提升爆胎时的整车稳定性,在湿滑/对开路面辅助稳定控制车辆,为生命保驾护航。
(1)日常驾驶场景
在转弯/掉头的驾驶场景中,我们常驾驶车辆时会出现一把掉头难以通过,在转弯路口多打几把方向盘的情况,这是由于后轮没有转向机制,越大型的车转向就越笨重,所需半径就越大。
而易三方技术得益于后轮最大双向20°的转向+三电机独立驱动的加持,能够实现全球同级最小转弯半径,使D级车也拥有A0级别小车的灵活性,辅助车辆平稳完成转弯、掉头以及泊车等。甚至在结合制动、扭矩矢量控制后,实现绕任意前轮定轮旋转0-360°,实现车辆极限“圆规掉头“。
在泊车的驾驶场景中,我们在路边常会遇到侧方停车时只有两车狭窄的停车空间,有经验老司机也要转很多把方向盘才能停好,非常考验驾驶员的技术,也会浪费很多时间。
而易三方技术基于整车深度感知融合,利用图像视觉融合、高精定位的规控算法,帮助驾驶员在极限侧方、极限断头路等场景泊入。由于是全栈自研路径,泊车效率相比普通泊车提升了65%。
在遇到前方障碍物的驾驶场景中,我们经常会在小巷子遇到那种曲折的巷口,巷口之间相互错位,需要打很多把方向盘调整车辆位置,才能顺利离开曲折的巷子。
而依靠易三方技术,驾驶员可转动方向盘时前后轮同向转动,整车斜向平行移动,实现对角“螃蟹移动”,在狭窄、侧方贴边停车变动和更加灵活。
(2)激烈驾驶场景
在高速过弯的场景中,我们通常需要大幅度降低车速,这样才能维持车辆的稳定性,车才不会有发飘的感觉。
而易三方技术凭借后轮双电机独立转向系统能使后轮与前轮同向偏转,能够进行三向六自由度稳定控制,并且能实时感知弯道内外侧不同需求,调整内外侧后轮驱动并增速10%,增加高速过弯的稳定性。
在紧急躲避障碍的场景中,就是在路上可能会遇到货车突然掉落物、前方车辆故障突然停在路中间等等,在后方驾驶时就会出现需要紧急避险的情况,需要急打方向盘换道。行业内常使用“麋鹿测试”检验车辆回避障碍的能力,大多数车辆的麋鹿测试最高时速都在70-80km/h之间。
易三方凭借领先的VMC技术协同指挥多个执行器(制动、悬架、转向、驱动等)对车轮运动联动控制,提升驾驶体验,提高整车运动的精准控制。这也使得易三方系统加持的车辆可实现全球最快的麋鹿测试93.6km/h。
(3)极端驾驶场景
在高速爆胎的场景中,车辆会瞬态进入剧烈横摆状态,车身承受巨大的倾侧、俯仰的力。在学车的时候,我们知道车辆行驶时爆胎就需要依靠司机紧握方向盘,纠正偏移方向,维持车辆向前行驶。之后在松抬油门踏板,间断踩制动踏板直到平稳停车。这样的复杂的操作大部分新手司机都做不到,连老司机都容易犯错。
而搭载易三方技术的车辆能在爆胎的瞬间在以毫秒内感知并应对,联动云撵系统缓冲车身倾侧、俯仰,利用非爆胎轮的抓地力提升车辆稳定性+制动系统补偿航向偏差,减少爆胎瞬间的方向偏移,提升爆胎时的整车稳定性。
对开路面(两侧附着力差异较大的路面)或湿滑路面的场景中,轮胎与地面的摩擦会大大降低导致轮胎附着力不足,容易出现打滑现象。这时候大多数人都会紧急制动刹车导致车轮空转,进一步加剧打滑情况,导致车辆失控出现漂移、甩尾等情况。
易三方能有效提升车辆控制,保持车辆稳定性,在可控场景下极大程度保护了驾驶员安全。

2、新能源汽车技术的颠覆
“整车智能”概念下打造的易三方整车智能控制技术平台,颠覆了传统行业中对于电气化、智能化的定义,革新了智电融合技术,真正做到了动力电动化,整车智能化。
(1)颠覆传统行业电池车身一体化,实现插混/纯电双平台兼容
传统的CTM到CTP技术都是电芯封装集成方式的革新,而电池车身一体化则是从另一个维度实现了底盘+电池的融合,像某新能源品牌的CTC,就是将电芯密集排布在车辆底盘中,电池上盖肩负密封电池与车身地板两项功能。
而比亚迪提出初代的CTB电池车身一体化则是另一种现实方式,将电芯集成于电池上盖,再将电池包作为整体,风险可控。并且保留了地板上的一些横梁,使得车体刚度和车身整体稳定性更好。
但不论是CTC还是初代CTB都是只服务于纯电平台,对于混动、插混车辆并不友好。
易三方技术平台全球首创了全系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兼容纯电、混动双平台,其中插混的CTB技术采用了车身地板集成电池上盖-电芯-托盘的整车三明治结构,将能量载体和受力载体二合一深度集成,不仅提高了垂向乘坐空间,还提供了超高安全系数,整车扭转刚度提升32%。

(2)颠覆性三电机独立驱动以及后轮双电机独立转向,提供了更加省油、灵动、智慧、安全的澎湃动力
市面上绝大多数的智电融合都基于只纯电架构实现的,一方面是基于传统燃油车技术进步,插混都是以燃油为主电为辅,另一方面是技术有限,底盘空间难以容纳更多部件。而易三方技术采用前单后双布局的三电机动力架构,以三电机独立驱动+后轮双电机独立转向,辅以VMC整车运动控制技术,得以实现对三电机、云辇、后轮转向系统及电动尾翼等多个执行器的协调。
①更加从容灵动
依靠三电机独立驱动、后轮双电机独立转向系统的加持,易三方得以实现灵动的驾驶效果,配合VMC整车运动控制技术,实现了全球最快麋鹿测试、全球D级车最小转弯半径、全球最大双向后轮转角、全球最大蟹行角度等成就。
- 全球最快麋鹿测试成绩:以腾势Z9 GT为例,得益于腾势VMC正常运动中枢+强大的运动控制算法,整车麋鹿测试成绩可达93.6km/h,刷新全球麋鹿测试成绩;
- 全球D级车最小转弯半径:以腾势Z9 GT为例,得益于全球首创“极致转向”功能,全球同级最小转弯半径达到4.62米,相当于一台A0级别小车,过弯更加灵活;
- 全球最大双向后轮转角:易三方拥有全球最大双向20°后轮转角,创新可实现现后轮“内八转动”、“外八转动”的姿态,增加车辆稳定性、灵活性;
- 全球最大蟹行角度:易三方拥有全球领先的蟹行角度,能实现整车斜向平行移动、对角移动,使得驾驶者在狭窄空间中更好操作车辆。
②更加智慧
得益于全球首创智电融合功能,深度融合感知、圆规掉头等技术,利用视觉融合、高精定位的控制算法,结合三电机独立驱动的能力,实时控制驱动、转向、制动、悬架等系统。帮助驾驶者在极限侧方、极限断头路等极限场景轻松泊入、这项“易三方泊车”技术,不仅全栈自然路径规划,还能提升65%泊车效率。
而且智电融合专属架构可通过OTA持续进化,帮助驾驶者获得更加安全、灵动、舒适的操控和驾驶体验。
③更加安全
现有市面上车辆基本都配备车身稳定系统,能够在车辆侧滑等危险情况时主动纠正车身姿态,保证车辆安全。但这只能建立在轮胎良好、有完好的抓地力前提下的。为了实现爆胎防护,大部分车辆选择采用通过防爆胎(缺气保用轮胎),不过防爆胎的胎壁比较厚,会导致行驶舒适度不高,而且防爆胎只能尽量避免车胎出现爆胎情况,难以守护爆胎之后的车辆安全。
当然,市面上也有少量的爆胎稳控系统,通过不同的手段实现爆胎后稳定车辆行驶。

从上面几家系统对比的技术可以看到,易三方依靠制动、扭矩矢量控制和后轮转向的控制的强大的稳定性,在高速爆胎情况、低附路面都能维持稳定驾驶。对于安全防护更加有效果。
- 高速爆胎稳定控制:易三方所打造的全球领先高速爆胎稳定系统,能以毫米级识别爆胎信息,三电极快速调节扭矩分配,减少爆胎轮手里,减少横摆速度峰值达47%,外加智驾识别车道线,减少车辆偏移导航的可能。在最高时速140km/h时,同样可做到车身稳定控制;
- 低附路面增稳系统:车辆行驶在遇到湿滑、高低附路面时,易三方技术能保持车辆行驶、制动稳定性,最大程度下保证驾驶者安全。
④更加澎湃动力
得益于与众不同的三电机配置,超越传统单电机、双电机输出,使得搭载易三方技术的车辆能够发挥超强马力。市面上三电机的车型并不多,国内外的三电机车型默认都采用了前单+后双的布局,不过电机性能不同,也带来了不同的效果。

腾势Z9 GT所搭载的 易三方技术,三电机综合马力接近1000匹,零百加速更是达到了3秒级,在一众高性能豪华纯电车型之中都十分出色。
⑤更省油
市面上的D级大型轿车并不多,混动/插混的车型并不多,基本都是在百万元豪车级别。大多数都搭载了2.9-30T左右的发动机,油耗并不低。

而搭载了易三方技术的腾势Z9 GT,依靠深度融合DM5.0插混技术,外加VMC协同控制,将强硬件、高性能与最优算法和控制策略相匹配,使得车辆能够更加高效。作为一台D级2.0T插混车辆,NEDC油耗仅5.6L/100km,满足了动力性能与燃油经济性的平衡,实现全球D级车最低油耗。

四、整车智能是大趋势
现阶段,大多数新能源车企还是处于全车各处独立“智能化”阶段,但随着比亚迪所带来的“智电融合”趋势愈发显现优势。随着易三方技术全球首发,车轮独立矢量控制,控制车辆行驶轨迹,实现原地掉头、高速爆胎控制等场景化功能被消费者广泛接受,其带来的便捷高效性能、优秀的驾驶质感,未来肯定会有越来越多的车企学习。
在未来,“整车智能”的整合、主机厂与各个供应之间的零部件完美协调,都是“新四化“大成的大趋势。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