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以BBA为首的合资车宣布退出价格战的消息可谓愈演愈烈,其中宝马更是被曝出个别4S店要求此前已经订车的用户加价提车,宝马官方也在近期做了回应将会督促这些违规的4S店按照订车合同正常交车。实际上,这次的合资降价潮已经远不止于BBA这三个豪华品牌了。

近期,多家媒体报道继奔驰、宝马和奥迪之后,本田、丰田、大众、沃尔沃都表露出了“拒绝降价”或降低优惠幅度的意思,甚至丰田更是向旗下经销商明确表示,从7月起调整终端政策,降低终端优惠力度。之后,丰田官方也是站出来再次强调,“七月之后降价幅度不会再扩大,价格将趋于稳定”。
这些言论是不是合资品牌们放的烟雾弹呢?根据多个消费者反映以及我们自己的线下走访来看,合资品牌们这波确实是在涨价。
本田全系价格都有一定的上涨,特别是其热门车系思域更是明确涨价1万元左右,包括此前打折最狠的雅阁,现在15万是肯定提不走了,价格已经上涨到16万左右;
有深圳的车主反馈,当地凯美瑞双擎2.0运动Plus车型全款现金优惠不到4万元,光现金优惠就少了几千元不止,更过分的是,该车型还取消了电池终身质保;
大众的帕萨特车型此前推出的“夏日风暴”优惠也开始缩减,帕萨特380车型16.5万落地的优惠价格也一去不复返了。
很多消费者看到这样的态势,觉得现在赶紧去买合资车还能享受到部分优惠,之后肯定会越涨越高,这也造成了合资品牌们虽然集体涨价,但线下门店的人流量不降反升的奇怪现象,但现在真是买合资车最好的时机吗?
合资车的这波降价背后确实存在一部分品牌想要稳住自己品牌调性,因为此前好几年的“以价换量”并没有换来太好的销量,甚至还丢失了自己部分注重高端的既有客户,BBA很大程度上都是这个原因,但像大众、丰田等车企跟风涨价可就不好说了。
实际上像凯美瑞、帕萨特等车型,虽然此前降价比较多,但同样换来了不少的销量。帕萨特上半年售出10万辆以上,相比去年提升了25%,领跑合资B级车市场,凯美瑞也卖出了6万多台的好成绩,在合资B级车中仅次于帕萨特与迈腾,这些车型都属于成功的“以价换量”,也没有品牌调性的需求,可以说完全是来凑BBA的“热闹”。
丰田高管发布的言论更是证明了这个挂念,广丰的彭宝林公开呼吁消费者“优惠退坡,价格确实到底了,可以出手了”,很明显,至少从丰田层面来说,所谓的“涨价”更像是一种利用消费者心理从而达到“逼单”的效果,让一些本就有意但摇摆不定的消费者及时下单,促进成交的可能性。

实际上7、8月份对于汽车销售来说是一个非常尴尬的日期,6月份各品牌的大促往往会提前释放很多市场订单,再加上天气炎热之后,买车的需求会进一步缩减,这导致了7、8月份市场消费欲望不强,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淡季,这种情况直到“金九银十”才会有所好转。
更重要的是,不少主机厂在暑假期间都会有季度性的调整,“高温假”要放的,因此厂商肯定会减产,再加上6月份的爆单,大部分品牌的库存都处于低位。这一点从乘联会的统计中也可以看到,6月份汽车经销商综合库存系数仅为1.40,环比下降2.8%,位于警戒线之下。
对于品牌们来说,既然BBA正好开了“涨价”的头,自己反正没库存压力,正好可以跟一波,还能落个“保护品牌价值”的美名,可谓两全其美。这不禁让我们想到了此前闹的沸沸扬扬的“保价联盟”。在去年的7、8月份左右,有媒体曝光了近16家车企共同签署了一份承诺书,成立了“不降价联盟”。

可事实上仅仅一个月后,大众就率先打破了所谓的约定,其旗下多款ID系列进行了大幅度的降价,随着大众开头之后,多家车企迅速跟上,这件事最后也成为了汽车圈的“笑柄”。
这次BBA牵头的集体不降价几乎是在重演去年的情节,因此对于最近想要买合资车的朋友来说,千万不要听销售忽悠以后会越涨越高,产品的价格一定是会随着市场变化而变化的,等到下半年国产品牌持续发力之后,这些合资车迟早又会回到“以价换量”的时候,到那时再买也不迟。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