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二轮考古学:本田CBR600编年史2-从F到RR

    二轮史家头像二轮史家头像
    二轮史家2024-07-05

    本田在1999年推出的这一代全新CBR600F4车型再也不是之前老款的小修小补了,而是真正从内到外的推翻重做,脱胎换骨。

    几乎每一个零件都被拿出来重新审视并且优化了一遍,但是这其中最大的变革就是将车架采用了全新的铝合金车架。这使得这辆车实现了大幅度的减重的同时又进一步增强了刚性。

    由于采用了铝制车架,这也是 F 系列首次采用外露式车架设计。与此同时,发动机也进行了缸径和行程的优化,最终输出功率达到了110马力。

    110马力/168kg 的动力性能,在当时可以说相当能打。

    让本田真正下定决心将这款车型重做的契机是市面上这款车型的竞争对手越来越多且越来越强了。

    川崎铃木雅马哈这三家都加入了这一个细分市场的争夺,而且个个都有看家本领。雅马哈家的R6偏向于赛道硬核玩家,峰值功率做到了120匹;川崎在那个时候抛出了636,暴力川崎之名从此做实;铃木家也拿出了当时号称最适合新手下赛道的R600。

    本田就是这个熊样,如果一款车型他觉得市场上还可以卖,他就绝对不会想着给这个车升级换代。市场上竞争同级别竞争对手越来越多了,再从仓库里找几项技术把这款车升级一下;然后如果被逼的实在是没有办法,才会把这款车从里到外升级重做一遍。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本田家的那个CG125,大家有兴趣的可以去查一查这款车在国内是什么时间才变成电喷系统的。

    我们回过头来接着聊CBR600F4。所以说2000年左右那个年代600cc这个级别的仿赛车型市场竞争犹如神仙打架。各种小改款几乎半年出一次。

    然后在2001年的时候,本田又一次被逼的跟进了,把CBR600F4车型进行了又一次的大改款,推出了CBR600F4i,这款车可谓是抛弃了之前所有的F车系的属性,全面偏向了运动风格。

    这里的“i”代表着喷油系统(Injection)的“i”,虽然马力只有提升了0.2匹,但响应速度却有了显著提高。此外,改进工作也涵盖了多个方面,比如加强了车架刚性,采用了铝制卡钳活塞和内管,增加了空气滤清器的容量等。

    但是这款车型我们先抛开内部的变化不讲,最让人欣喜的变化就在外观上了。双灯设计更加的犀利,再加上终于把后扶手给取消掉后的分体鞍座。

    从CBR600F4i这款车型开始,这个系列开始逐渐抛弃日常通行所必需的那些妥协,开始正式偏向于追求运动性能。

    换句话说就是车型名称之中的F,已经慢慢的向RR这个方向靠拢了。

    不过另一方面,带有F属性的车型一直是欧洲那边的刚需。在欧洲,仿赛车型只不过是出行的一种方式,并不是买了这种仿赛就要下赛道的,平时后面拉个人装个东西什么的实属平常。

    所以像这种单体安座加上后扶手的F车型在欧洲一直卖到2006年左右。

    这一期篇幅不大,因为只能算是一个铺垫,因为下一个篇章当中我们将说到本田真正抛弃F,然后转变成RR第1款车型:CBR600RR。

    喜欢的老板可以加个关注谢谢。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