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日本制造,正跌落神坛

    智电玩家头像智电玩家头像
    智电玩家2024-06-06

    属于日系车的“工匠精神”,已变成“躬匠精神”或“鞠躬精神”。

    丑闻缠身的日本车企正在成为“造假”的代名词。6月3日,日本国土交通省发布公告,丰田、本田、雅马哈、马自达、铃木五家公司在型号指定申请中存在欺诈行为报告。

    本次调查造假的起因是,之前丰田子公司大发工业公司出现违规操作等情况,国土交通省对85家车企在量产认证申请过程中是否存在违规操作进行调查。

    结果调查到,丰田、马自达、雅马哈发动机、本田、铃木的38种车型存在认证欺诈问题。

    在38款车型中,包括已停产的车型在内,5家企业违规规模超过500万辆。

    目前正依法对上述5家问题车企开展进一步调查。

    同时,还要求在确认丰田、马自达和雅马哈发动机3家公司的6款现有车型符合安全标准之前暂停其出货。

    6月5日,日本国土交通省对静冈县磐田市的雅马哈发动机公司总部实施了入内检查。

    6月4日,国土交通省已对丰田位于名古屋的总部入内检查。

    都针对哪些环节作假了?

    丰田是在行人和乘员保护测试数据上有问题,以及四款停产车型的碰撞测试方法错误。

    马自达在目前生产的2种车型中发现了发动机控制软件的改写行为,已经停产的3种车型中则发现了碰撞试验车辆的非法数据。

    本田汽车是对22款车型的噪音测试报告中存在虚假陈述。

    铃木汽车对制动装置测试结果进行虚假陈述。

    雅马哈在现行生产的车型中发现噪音试验违规,在警示音试验的数据上存在虚假记录。

    这其中,最令人气愤的是,造假违规已涉及到了车辆安全部分,涉及到消费者人身安全。

    造假曝光后,熟悉的鞠躬道歉环节又来了。

    丰田、本田和马自达三家企业的高管3日分别召开记者会,就相关事件鞠躬道歉。

    丰田汽车公司会长(董事长)丰田章男说:“造假是动摇认证制度的原则性问题,是汽车制造商绝不能做的事”。

    那为什么丰田接二连三出现造假问题呢?

    本次调查初衷就是因为丰田子公司大发工业造假。

    去年底,丰田子公司的大发工业公司被发现存在174项违规操作,被迫暂停其在国内外所有正在生产的车型出货。


    今年1月29日,丰田自动织机公司生产的4款发动机被曝“尾气排放测试数据造假”。

    日本企业逐渐成为造假代名词。

    作为日本制造的代表企业之一,三菱电机公司2021年被曝检验数据长期造假,导致社长杉山武史当年引咎辞职。

    当时的报道说,三菱电机旗下长崎制作所自1985年以来在列车空调批量生产或出厂前,未按合同约定进行产品检验,而是伪造检验数据,造假行为持续30多年。

    2015年,全球第二大安全气囊供应商高田被曝重大安全气囊伪造丑闻;

    2017年,日本日产汽车出厂检验采用没有资质的检验员,此种操作持续了30年;

    2017年,日本神户制钢曝出篡改品质数据(铝制部件强度不达标),此种操作持续超过10年;

    2017年,日本化工巨头东丽株式会社(子公司主要负责汽车轮胎)曝出造假;

    2018年,斯巴鲁曝出燃效造假,持续15年甚至更长;

    2021年,日本曙光制动曝出质检造假,造假持续20年之久;

    2022 年,丰田日野汽车被曝篡改为其排放测试数据,以及发动机燃油效率性能数据,各类违规行为至少长达近20年时间;

    等等...等等...

    层出不穷的造假事件,正在成为日本制造令人唾弃的新名片。

    而为什么要造假?

    据新华社,成本管理是制造业造假频出的原因之一。

    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国内成本上升、利润率下降,为了确保市场份额、提升竞争力,各大公司被迫持续推进降本提效改革,压缩成本成为企业首要目标。

    长期压成本导致一线常处于人手不足、设备陈旧、工期太紧的困境。

    有分析说,很多历史悠久的制造业巨头自20世纪90年代起就开始出现设备老化问题,叠加人力不足等因素,企业运转压力倍增。

    其次,供应链的垂直体制使供应商受制于下游采购商也是引发造假问题的重要因素。

    多数供应商在议价、工期、产品标准等方面缺乏话语权,只能服从、满足采购商要求。

    以汽车制造为例,大牌车企的各种高性能、低排放要求靠供应商落实,一家车企往往有大量一级、二级、三级供应商。

    供应商达标难、达标成本高,同时难以获得采购商的理解和支持,生存空间不断被挤压,为达标走捷径、造假现象频出。

    1. 经营层与生产一线严重脱节。为了提高竞争力,经营层常常制定难以达成的目标。

    大发公司去年12月就违规造假公布的调查结果表示,“工作时间表过于紧张和僵化,造成极大压力”“现场过度担责,管理层缺少参与”“管理层只注重短期发展,对违规问题视而不见”。

    此外,日本企业集团内部条块分割、组织机制相对固化,总部与基层明显割裂,各基层单位更看重自身局部利益,这种企业文化也是造假问题的诱因之一。

    关于日产汽车公司数据造假的调查报告中就提到,相关工厂长期使用无资质的质检员,每次国土交通省进行定期审查时,工厂负责人就将这些人撤下生产线。总公司也难以了解工厂实际情况。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