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在与用户的沟通中我们发现,20-30万元价位的主流中高端用户、特别是家庭用户,往往对车型的缺点容忍度较低,“全面均衡”更可能是决定购买决策的终极要素。但现实是,作为这一细分市场中长期的追赶者,在产品力、品质、销量、口碑、保值率以及品牌这些合资品牌曾经的优势领域,中国品牌做到没有短板通常只能在用户心里拿到60分,想要彻底扭转那些固有认知需要的是全面领先。本期《新车全透视》咱们就借比亚迪汉、唐这两款王朝网的旗舰车型最新的荣耀版,来聊聊中国品牌该如何在新能源时代跨过合资品牌的护城河。
六边形分项解读
相比于需要长期积累和发酵才能有所收获的口碑、保值率和品牌,产品力与品质的提升通常更容易以车企自身的努力和技术升级来实现。首先在设计上,就需要服务中国人的审美和用车习惯。以比亚迪王朝网汉、唐这两款旗舰车型为例,我们看到了车企在自信地表达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高级质感,而从千山翠到暮山紫、藕韵灰更是取材于这个民族几千年来对于色彩和美的认知。
同时在新能源时代里,电动化的驱动系统,智能化的辅助驾驶、座舱和悬架等维度,成为了锚定车辆产品力的重要指标,中国品牌也在这些领域都有着不错的技术储备。比亚迪的技术鱼池中也有着刀片电池、DM-i超级混动、DiLink、DiPilot、云辇等在用户群体中很有影响力的技术标识。这次在汉、唐两款车型的荣耀版上,就全新搭载了能实时收集前方路面信息、主动调整车身姿态与四轮悬架阻尼的云辇-C智能阻尼车身控制系统。算力和分辨率提升的DiLink 100高阶智能座舱,支持高速/城市快速路导航辅助驾驶、远距代客泊车的“天神之眼”高阶智能驾驶辅助系统——DiPilot 100,也是此次改款的亮点。
再加上荣耀版的“电比油低”、 冠军版的“油电同价”、 换装铝合金多连杆悬架等在技术、配置、价格上的连续迭代与调整,相比四五年换代一次、产品更新缓慢的合资品牌对手,显然更能满足消费者的期待。
而在品质角度,从耐针刺、长寿命的刀片电池,到三电终身质保,再到整车60万公里的设计寿命,以比亚迪为代表的中国新能源品牌也从技术、设计和质保三个角度发力,力图改变消费者对于国产车可靠性不足的惯性思维。比如在比亚迪官方案例中,行驶里程最长的汉EV,截至23年底已累计驾驶了近50万公里,并做到了整车无大修、三电系统0故障。
优秀的产品力叠加高品质和能与燃油车一较高下的价格,自然能为车型带来不俗的销量。而长期热销累积下的庞大的用户群体,也是最能为品牌塑造口碑的存在。
在过去的2023年比亚迪汉的纯电版+插电混动版车型销量超22.8万,是中大型轿车市场的销量冠军。唐家族两种动力版本在2023年的销量也超过了14万辆,是最热销的国产中型SUV。上市8年,累计销量超120万辆的两款车型,既经受了超过百万用户的品质验证,也让用户口碑得到了有效的发酵和传播。
根据蓝本价、中国贸促会联合发布的2023年度保值率榜单显示,汉唐双车无论是DM系列,还是EV系列都是所在细分市场的保值率前三,以新能源车型的身份,拥有了媲美合资燃油的保值率,也从侧面体现了一款车的口碑、保有量、故障率以及市场需求。
最后,也是最不容易做到的,是品牌价值的沉淀。毕竟做一款热销的车型容易,做一个百年的品牌困难,做一个能与时俱进的品牌更是难上加难。新能源时代的大洗牌,让大家来到了同一起跑线。而作为全球销量第一的新能源车企,年销量超300万辆的比亚迪可是不折不扣的新能源大厂,一次又一次的“新款既爆款”,也最直接的展现了消费者对比亚迪品牌的认可程度。
总结
龙年伊始,比亚迪的“电比油低”策略带领着中国新能源品牌在价格层面掀起了一阵热潮,价格的降低无疑是最能撩拨消费者神经的要素,但价格战背后的价值战是更值得长期关注的维度。尤其对于想要深耕中高端市场、硬刚合资品牌甚至是BBA这些豪华品牌的中国品牌们,产品力、品质、口碑、销量、保值率、品牌更是“一个都不能少”。 摆在眼前的路虽然艰难,但我们马上将要看到一场“更彻底的颠覆”与一次“更全面的超越”。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