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电混合动力,几乎是每一家车企所必须要走的技术路径,无论是否插电,混动车都将逐步取代传统纯燃油车成为未来市场的主体。所以,入雨后春笋般的混动车正在向主流市场不断发起冲击,例如我本次体验的启辰大V(图片|配置|询价) DD-i超混动。具体是何表现,且听我给您细讲。

事实上,这台大V混动和燃油版车型共享相同的制造平台,所以包括白车身、总体内外造型、驾乘空间等方面都十分接近。不过新车在很多造型细节上也都做了调整,与燃油版也有着一定的区别。首先最明显的就是这款车的外形颜色了,我们拿到的这台车的颜色就很接近牛油果,当然它有着自己的官方正式名称:不焦绿。另外,它也有“非常白”、“不怕黑”和“哇塞灰”三个相对常规的颜色。

细节方面,新车的车头变化最为明显,虽然超大尺寸的中网依然是最为夺目的设计,不过其整体造型基于字母“V”型向外扩散,精致感还是不错的,再加上顶端的轮廓灯,同头灯一起点亮的时候非常有辨识度。那说到头灯,其整体造型和内部结构也都有了调整,主光源在下、LED日间行车灯在上,和燃油版刚好相反。
保险杠造型其实同样也做了一定的调整,包括下方的黑色护板也都变得更加锋利了一些,看似与燃油版变化不大,但细节上几乎没有一处是相同的。

侧面的整体轮廓就几乎没什么变化了,最为明显的就是这个双色车身,上半身采用全黑处理,包括车顶、行李架、ABCD柱、甚至连两侧外后视镜壳都变成了黑色,看上去还挺有层次感的。
尺寸方面,新车的长宽高分别为4607/1917/1624mm,轴距为2700mm。整体宽度比较突出,横向空间会比较宽敞。

另外两个变化也比较显眼,一个是左后翼子板上增加了快充接口,方便用户给车辆外接充电。右侧相同位置是燃油加注口,加92号汽油就行。全新造型的轮辋采用的是大面积遮蔽的低风阻设计,造型很炫酷,19英寸的尺寸确实不小了。匹配的轮胎规格为245/55 R19。
说实话,大V的车尾造型确实很有标志性,棱角分明已经不足与形容它,这绝对是一个能让人一眼就记住的设计。尾灯是极其细长的贯穿式造型,如果能合成一整根就更精致了(现在是从中间断开的左右分段式)。
变化方面,大V混动只是修改了后保险杠底部护板的造型,相比燃油版造型更复杂,增强了一定的运动感。
车内部分整体沿用了燃油版车型的设计,整体造型没有太大区别,变化同样集中在细节部分。例如它换装了更多与车身颜色相呼应的淡绿色皮革,包括仪表台、方向盘、座椅表面等区域。

全液晶仪表其实没啥好说的,毕竟这玩意现在还不标配的话,就不要在市场上混了。左中右三区的内容显示还是挺好分辨的,左侧的显示内容可以通过方向盘是的案件进行切换,想看轮胎压力、导航、动力流什么的,按一下就行。
中控屏与仪表盘“同框”,不过二者是相对独立的两块屏幕。整体并没有一个所谓的主界面的设计(当然也许是我笨,没找到),底层直接就是导航系统,需要调整车辆各项功能的话,直接从屏幕顶端的下滑菜单进行操作。整体控制逻辑需要花点儿学习成本去适应,用熟了就好了。

空调控制面板保留了几个最常用功能的机械按键,不过全车只有一个温区,乘客们得互相迁就一下了。
前排座椅依旧是一体式设计,不过表面皮质的拼接造型进行了调整,再加上双色的搭配,视觉效果是可以给高分评价的。另外,两个前排座椅都是电动调节,也都有加热和通风功能,实用性也不错,只是希望这些功能将来不是顶配独享就好。而在乘坐舒适性方面,整体还算可以,如果能再调整一下坐垫的角度和软硬程度就更好了,现在这个设定稍微有一点点硬。

中控台上方放置了一个无线充电面板,表面进行了防滑处理,不过这里的开口相对有点儿小,取放手机的时候得多加一份注意力。中控台下方是一个狭长的储物格,开口同样不大,比较挑剔物品的形状。
相比前排座椅,后排的坐垫就软和不少,而且靠背的角度也比较合适,介于半坐和半躺之间,舒适程度很高,再加上较为靠上的中央扶手,只坐两个成年人的情况下,还是很惬意的。
后排具备独立的空调出风口,而且是上下都有,只不过这里只提供了一个USB接口还是显得有些不够大方了,希望后期能追加。后排地板中间几乎是纯平的,并没有因为动力电池的增加而影响乘坐体验,这一点给好评。

后备箱整体比较规整,地板很厚实,承压能力比较好。当然,和大多数新能源车一样,盖板下方被一部分电控系统占据,所以没有备胎,只给了补胎液和充气泵。
这台大V混动提供了电控开闭的尾门,只不过开启和关闭的按钮并非单独设计,而是合二为一,初次使用的用户很容易在需要关闭尾门的时候产生疑惑(别问我是怎么知道的),暴脾气的可能直接愣关,说不定就会损坏电机,所以车主们还是记得及时提醒家人。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