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系车就是一个笑话,这次倒要看看公知怎么洗!
近日,丰田汽车旗下的大发汽车,被调查人员发现存在高达174处的安全实验造假情况。

甚至还发现在碰撞实验中使用的安全气囊,跟实际出售给公众的汽车使用的安全气囊并不完全一样。
无独有偶,丰田汽车自己也被爆出类似的造假。
涉及到的车型更是高达64种,丰田,斯巴鲁,松田都有车型卷入其中!

虽然目前这些车型,丰田已经对外宣布停止出产,但日本网友不淡定了,有人更是留言:“日本的耻辱,完全失去了信任感”...

好嘛,所谓的“日本制造”,“工匠精神”,不过是“造假天堂”而已,呸!啥也不是!
日本汽车数据造假
长久以来,日本制造都被冠以“工匠精神”的美誉。
然而,如今看来,日本公司坑起人来,也很牛逼,被发现造假,鞠个躬说句“私密马赛”就这么算了。

果然是“躬匠精神”,而且是90度鞠躬的那种,不然都表达不出最大的歉意。
有意思的是,日本汽车业的造假历史,真是祖传的,而且越知名品牌,造假越多。
从整车到零部件,甚至上游原材料,造假事件更是层出不穷。
早在2016年,日本三菱汽车公司就因为油耗数据造假而震惊国内外。

三菱汽车承认,为了获得税收优惠,自1991年起一直使用违规实验方法来测算燃效数据,并在需要时对数据进行篡改,使燃效数据比实际上美化5%-10%。
而受影响的车辆总计约达62.5万辆,包括了三菱品牌和三菱日产合作开发的多款车型。
2017年,日本第三大钢铁企业神户制钢造假亦是如此,由于交货时间急迫,为了赶上进度生产,不惜以造假为代价。

长期篡改部分铝、铜制品出厂数据,冒充达标产品流向市场,部分产品的篡改历史甚至长达10年。
也是在2017年,曾是全球三大安全气囊制造商之一的日本高田公司,被披露气囊安全问题造假。

经相关调查,该公司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在气体发生器中使用了硝酸铵,该原料在变质受潮后,极易引起充气发生器爆炸,迸射出的碎片会对前排乘客造成安全威胁。
以至于最终发现的问题气囊多达1亿个,召回成本或高达数百亿美元,成为迄今为止史上规模最大的汽车召回事件。
2020年,日本汽车零部件巨头“电装公司”因生产的燃油泵存在缺陷导致车辆行驶中熄火,最终丰田、本田、斯巴鲁、马自达等多家车企被迫召回500万辆汽车。
2021年初,日本汽车零部件巨头“曙光制动器工业公司”也被曝出质检数据造假。

该公司公布其产品质检数据中有11万多项存在篡改等造假行为。
其中,大约有5000项没有达到与汽车厂商约定的标准值,波及丰田、日产等多家日系车企。
曙光制动器还公布,造假行为至少可以追溯到2001年,时间跨度长达20年左右。

2022年,丰田汽车的子公司日野汽车生产的大型和中型卡车引擎,被曝出油耗和尾气排放测试存在数据造假等违规行为,相关车型的产品认证被取消,受影响车辆高达56.7万辆。
调查显示,日野汽车的发动机排放数据造假时间长达20年之久。
然而,这些造假者们,似乎尚未感到愧疚。
比如东丽株式会社社长日觉昭广的回答更不客气,“若非迫于神户制钢数据造假事件的压力,他们并不打算公布造假的实情。”

对于造假问题,日本国土交通省曾表示:“如果日本汽车制造商不能解决造假问题,接下来受到影响的将不只是单个车企,甚至是日本企业对外的匠心形象,乃至日本经济。”
不得不说,日本假货始于高端,终于鞠躬!
没有什么造假问题是鞠个躬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再鞠一个。

日本造假原因分析
可以看出来,这一系列丑闻,大多并非个人所控,而是从上至下的系统性作案。
那么不禁要问了,日本人为什么要造假?认认真真做事情不行?
其实,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因素共同导致的。
首当其冲的就是大环境,尤其是中国汽车产业的强势崛起,使得日本车企面临的压力很大。

他们曾经引以为傲的“精益求精”“现场工作效率”方式,在面对中国日新月异的产品迭代和技术革新时,难以继续发挥优势。
技术跟不上也就算了,观念思维还是老一套,缺乏任何创新,“落后就要挨打”这句话不是没有道理的。
然后就是高级人才太短缺了,毕竟日本人口基数摆在那里。

日本帝国数据库的调查显示,劳动力不足已成为影响日本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其中整车及零部件零售业劳动力短缺企业占比高达65.7%。
乖乖,超过半数的缺口,就这样还想跟中国竞争呢?哪来的勇气?梁静茹给的?
21世纪最重要的是什么?是人才,没人才,搞什么都不行。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利益的驱使。
以汽车原料钢铁为例,虽然顶级钢材利润较高,价格也高,但对工艺要求高,良品率不高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而对于那些质量不合格的钢,怎么处理呢?回炉重炼呗!
但这样一来,无疑会消耗大量的人工和时间,以及成本。
这对于日本来说,是不能忍受的。

本来自己技术已经不如别人,如果在产品生产效率上再拖延的话,那么结局只有两个字,等死。
于是他们脑瓜子一拍,稍微改改数据不就行?只要改的不是太离谱,客户也不会察觉,一时半会也不会出事的。
结果他们就铤而走险,一传二,二传三,慢慢的形成了日本汽车行业造假之风。

这个公司连续造假5年,那个公司连续造假20年,只要不出事,没有人举报,就没必要担心。
然而,这种掩耳盗铃的行为,注定是纸包不住火,出事是迟早的。
结尾
一个不争的事实,曾经高高在上的日本车企乃至日本制造,现在已经开始跌下神坛。
既然日本这么喜欢鞠躬,那就继续鞠躬呗,反正不影响我们。

按照目前的发展节奏,中国汽车屹立世界汽车行业之巅,可能用不了多久就能实现。
到那时,日本就算鞠100个躬,也改变不了现实。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