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的 150 度半固态电池实现了 1000 公里续航,宁德时代的液态麒麟电池也能实现 1000 公里续航,而且成本更低。蔚来干嘛不直接用宁德的电池?
真正的固态电池,是用锂金属代替石墨作为负极材料,用固态电解质代替电解液作为传输介质,最终实现电池能量密度和安全性的大幅提升。
但这一技术目前还在科研阶段。全世界对固态电池研究最深入的公司是丰田,已经投入了 30 多年,但量产时间多次跳票,最近一次跳到了 2025 年(眼看着又要推迟了
中国的“四小龙”——北京卫蓝、江苏清陶、宁波锋锂、台湾辉能,做的都是“半固态”电池,即用高镍正极材料+搭配硅基负极+氧化物半固态电解质,做出来的一种介于全固态和液态电池之间的过渡产品。
说是过渡产品,是因为既不具备全固态电池的安全性,又面临与液态电池的成本和性能竞争。
最典型的就是,蔚来用 150 度半固态电池把ET7的续航做到了 1044 公里,而宁德时代通过结构改进也把电池做到了 1000 公里以上,而且成本更低。搭载宁德140 度麒麟电池的极氪 001 WE 版用更少的电量把 CLTC 续航做到了 1032公里(极氪 001 还比 ET7 重180kg
液态电池的发展确实也快到极限了。这几年电池技术的改进都是通过结构创新实现的,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宁德时代的 CTP 电池,都是把模组拿掉,电芯直接集成到电池包里。特斯拉的圆柱电池也一样,从18650 到 21700 再到 4680 电池,圆柱越做越粗,越做越高。通过结构改进,提升成组效率,进而提升能量密度。
特斯拉、宁德的 CTC 、比亚迪的 CTB 技术,已经把电芯集成到底盘上,以提升体积利用率。再往后,很难想象电池结构还能怎么改进。
与结构创新相比,电池材料上的创新这几年几乎停滞。前几年电池厂试图提升正极材料中镍的比例,以提升能量密度。但高镍电池的热稳定性一直做不好,所以目前主流的还是中镍电池。
枪击、针刺都不会起火的固态电池一直被产业看做颠覆性的下一代技术,但这一技术目前仍未走出实验室,配方都没确定下来,也不会在 5 年之内量产。
如果固态电池真的走到产业化的那一天,或许丰田能打一场翻身仗了吧。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