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买车被套路是一种很常见的消费陷阱。一些不诚信的销售...

    无名3653头像无名3653头像
    无名36532023-12-06

    买车被套路是一种很常见的消费陷阱。一些不诚信的销售商可能会利用消费者对汽车市场的不了解,采取一些套路来诱骗消费者购买车辆。我买车的时候就遭遇过这种糟心的事情。#买车那些事。# #购车经历分享#

    一、虚报价格

    这是比较常见的套路之一。销售商可能会故意报高价格,然后在成交时给予一些折扣,让消费者感觉他们获得了一个“好价”。实际上,销售商已经通过虚高的价格赚取了更多的利润。

    应对建:多打听多了解,多跑几家店。

    二、强制消费

    这种套路通常是在车辆的原价基础上增加一些不必要的配置或者服务,例如导航、真皮座椅、保养套餐等。销售商将这些额外的费用加到车辆价格上,从而赚取更多的利润。

    应对建议:在购买车辆前,首先要明白自己买的这个车的档次标配有些什么东西?然后要明确自己的需求和预算。如果销售商强制要求你购买一些不必要的配置或服务,你可以选择拒绝或者要求减免这些费用。

    三、隐瞒车况

    一些销售商可能会隐瞒车辆的一些问题或者瑕疵,如事故、维修记录等。消费者在购买车辆时如果没有注意到这些问题,可能会导致后续使用中的麻烦和额外支出。

    应对建议:在购买车辆前,一定要对车辆进行详细的检查,比如核对配件的出厂日期。最好能够找到有经验的亲友或者专业的汽车顾问陪同进行试驾,以确保你能发现并了解车辆的所有问题。

    四、低利率贷款陷阱

    一些销售商可能会提供低利率的贷款来吸引消费者购买车辆。然而,这些贷款可能会包含一些隐藏的费用和条款,如高额的手续费、违约金等。消费者在选择贷款时需要谨慎对待。

    应对建议:在选择贷款前,要详细了解贷款的利率、期限、还款方式以及所有的费用条款。如果有可能,可以要求销售商提供一份详细的贷款协议,以便你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我当年在东莞桥头镇一家4s店买的车,无良商家给我挖的坑,就是在贷款上面。交了首付款,然后到市区去提车,到了总店之后就在那里磨着,从两点钟一直到五点半,总店快下班了,这时候才带我去办理各种手手续,各种催促,也许这就是他们的一种套路吧,这个时候突然接到销售员打过来的一个电话,说银行方面要提前收取2400元的利息。因为当时正忙着办各种提车的手续,未加思索的就支付了2400元。车提出来一个月之后,有一天突然想起银行不会提前收取利息的。如是跑到建设银行,找到大堂经理,咨询了这个问题,得到的结论是,银行不可能收取这样的费用。于是再跑回4s店,要求拿回这2400元,结果人家就是不给。我这个人脾气也倔,该给的给,不该给的你来诈我的钱,那一分也不行啊。于是跑派出所去报警告他们诈骗,结果派出所的说你这个属于经济问题,根本不予立案,叫去法院。当一想那好吧,这辈子还没打过官司,那就拿这个试一下,看打官司是怎么个流程吧。

    于是开始了解各种打官司的流程,在网上递交了诉讼资料。桥头人民法庭受理了这个案件。三个月后开庭,对方是销售经理,我这边也是我一个人。当时以为这个官司胜算也不大,因为没有什么证据我就是只有一个支付的依据。但对方说这个是,贷款服务费。

    让我意想不到的是,在法庭上,法官比我更激动,当我要求发言的时候,法官直接跟我说,你不用说话,这个事情就我来跟他们说。最终的结果是对方的销售经理被法官问的哑口无言。我现在还记得法官说的一句话:你们这个卖车行业要赚什么钱必明确的向顾客说出来,他愿意给,那我们没有任何问题。但如果你采用各种坑蒙拐骗的手段,那绝对不允许。你们坑人家打工人的钱,不是一次两次,只是很多人这两三千块钱,没有人跟你们较真,忍忍就算了,今天终于有一个人来跟你们较真,那我就要把这个正义主持一下。我当时听了,真是万分感动。这哪是我想象中的法官,这是我亲哥呀。

    接下来,法官征询我的意见,说两种方式,一个是当庭结清结案,一个是庭后规定期限内结清,问我选择哪一种。选择当结清的话可以少一点 ,2000行不行?对方的经理不想当庭结清。法官就警告他说,你可以选择,但是我要告诉你,在一个月之内,你没有付清的话,我们会强制执行,到时候我们去了,那就是带着电视台的记者一起去,你自己看一下你这个生意,一上电视台,你还要不要做?最终,对方也同意了当庭2000元结清结案。所以在这里,我还是要感谢这位主持正义的大法官。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