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头条号“中研普华研究院”,私信“行业报告”,即可获取报告节选,速来研讨!

中研网
11月9日,特斯拉官方微博发布消息,即日起,Model 3/Y长续航版售价正式上调,Model 3长续航版涨价1500元至29.74万元。Model Y长续航版涨价2500元至30.24万元。
特斯拉这轮涨价早有预兆
实际上,特斯拉这轮涨价早有预兆。10月27日,特斯拉中国已经把Model Y高性能版车型上调了1.4万元,调整后售价为36.39万元。与此同时,北美Model Y长续航版的价格也上调了500美元。
彼时就有传闻称特斯拉即将同步调高中国售价。“特斯拉的定价策略是以成本定价,如果出现原材料的价格波动大概率不会只影响一款车。”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联盟理事高云鹏表示认为,Model Y刚刚完成了全系车型的进化升级,如新增氛围灯,仪表台和前门饰板采用科技织物材质,更新了19英寸双子星轮毂等,这些配置都会增加整车的成本。
目前国内电动车市场竞争加剧,大多厂商都在试图通过降价促销保持和扩大市场份额。在此背景下,特斯拉却“反弹琵琶”,一方面宣布车型售价上涨,另一方面,引荐奖励也开始退坡。
对此,高云鹏认为,产品的价格本就由市场供需关系决定,特斯拉的底气来源于源源不断的订单,公司上调售价应该是与市场供需直接相关。
据特斯拉官方数据显示,上海超级工厂实际年产能已经从第二季度的75万辆/年,扩产到第三季度的95万辆/年以上。根据最新产能标准,上海超级工厂每三十几秒,就可以下线一辆车。
但伴随着焕新版Model 3和Model Y相继上市,上海超级工厂即便满负荷运转,市场依旧供不应求,被外界认为是此次价格调整的重要原因。销量方面,据国内车系周销量排行榜数据显示,特斯拉在10月30日至11月5日的周销量暴涨至1.4万辆,比去年同期增长39%。而随着下周Model 3焕新版的大范围交付,特斯拉的周销量还将进一步提升。
交付周期方面,据特斯拉官网显示,截至目前,特斯拉主销车型交付周期均出现一定程度延长,其中Model Y提车周期为2周至8周,Model 3焕新版的提车周期更是达2周至9周。特斯拉第三季度毛利率下滑
针对此次调价,也有观点认为,这是特斯拉基于其利润压力和市场竞争作出的涨价调整。今年年初,特斯拉分别在中国、日本、韩国、美国、欧洲等多国和地区大幅降价,涉及Model 3和Model Y等畅销车型,这也成为今年前两季度销量高增长的主因。
彼时,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表示,愿意在动荡时期下调电动汽车的价格,尽管这会影响公司毛利率,但愿意牺牲毛利率换取销量增长,“特斯拉需要继续降价,以降低用户每月还款压力,这样才能让更多人负担得起。”然而,持续的大范围降价令特斯拉毛利率显著下降。
10月18日,特斯拉公布了2023年第三季度财报,数据显示,特斯拉第三季度总营收为233.5亿美元,同比增长9%,然而毛利润为41.78亿美元,同比下滑22%,毛利率为17.9%低于上一季度的18.2%,也低于去年同期的25.1%。
特斯拉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主要目标在2023年第三季度保持不变,即降低单车成本、产生自由现金流,同时最大化交付量。
上述负责人表示,特斯拉的单车成本在第三季度已降至3.75万美元。为了进一步降低单位成本,特斯拉在第三季度实施了必要的产线升级,保障实现180万辆的全年交付目标。
在德基先进制造与出行产业合伙人张帆看来,近期包括碳酸锂等电动汽车主要原材料价格持续低位盘旋,在此背景下车价不降反升,表明特斯拉此番涨价更多是基于业绩考虑。
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出版的《2023-2028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统计分析显示:
10月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析
10月份国内汽车销量再创新高,其中新能源汽车成绩尤为亮眼。数据显示,10月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7.9万辆和90.4万辆,同比增长16.1%和27.7%。然而10月份之后,传统淡季叠加年底促销压力,使得车市“价格战”重燃。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1月6日,本月已有4家车企宣布降价促销优惠,从10月份至今,降价促销的车企多达10余家,其中不乏比亚迪、智己、极氪、零跑等多款热销车型,优惠幅度最高达5.1万元。
有媒体人士实探北京地区AITO问界、理想汽车等品牌门店了解到,相较于上述车企官宣降价,部分品牌还搞起了终端价格“暗降”操作。
“目前行业已经进入年末冲量阶段,由于今年车型迭代快、‘价格战’激烈,经销商库存情况不容乐观。”中国乘用车产业联盟秘书长张秀阳表示,车企之间的竞争促销一方面会对年底车市构成稳定支撑,助力车市销量冲击新高点。但另一方面,冲量阶段随着竞争压力进一步加剧,未来会有更多车企加入促销降价行列,进一步挤压车企利润空间。
前三季度新能源汽车出口数据分析
今年9月,我国汽车整车出口量同比增长38.7%,整车出口金额同比增长45.1%;1—9月,汽车整车出口量同比增长64.1%,整车出口金额同比增长83.7%。前三季度新能源汽车出口82.5万辆,同比增长超110%。
商务部研究院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张建平曾表示,近年来,中国汽车研发投入不断加大,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升,无论是智能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新技术,还是产品的质量管理和品牌竞争力都有了很大进步,而且,在性价比方面,中国汽车品牌也有一定优势,这些都是推动中国汽车出口快速增长的重要支撑。
以新能源汽车为增长主力,中国汽车出口迎来规模效应与品牌效应的新机遇期。要借着先发优势,将性价比竞争力转化为技术含金量、品牌溢价,把握汽车行业变革的新话语权,离不开政策发力,为新能源汽车出海“护航”。
10月27日,欧盟通过抽签方式确定比亚迪、上汽集团、吉利汽车三家车企将成为反补贴调查对象。自10月初欧盟宣布启动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以来,汽车行业展开了对不公平贸易保护的热烈讨论与积极应对。“这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强大后的必然伴生现象,强大了才有人关注、有人感觉不舒服。”乘联会如是说。
随着中国汽车品牌加速布局全球市场,想要“走出去”“走上去”,就必须直面贸易壁垒、行业标准、运力配套、市场差异、文化认知等复杂因素挑战,如何规避贸易壁垒、提升抗风险能力,如何在全球竞争格局中把握新话语权,成为汽车出口高质量发展的新命题。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分会会长、中国国际商会汽车行业商会会长王侠指出,中国汽车产业出海需要政府部门、整车和零部件企业、标准和认证机构以及金融、保险等诸多后市场服务机构集体行动,单打独斗会寸步难行。
未来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和投资机会在哪?欲了解更多关于行业具体详情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报告《2023-2028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关注头条号“中研普华研究院”,私信“行业报告”,即可获取报告节选,速来研讨!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