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赛力斯、理想汽车喜与忧 最终“牌桌门票”属于谁?

    铑财头像铑财头像
    铑财2023-10-31

    大浪淘沙,不进则退





    作者:蒙多

    编辑:吴双

    风品:令煜

    来源:铑财——铑财研究院


    好产品、好企业,市场会用脚投票。


    9月以来,伴随华为mate60系列的横空出世,资本市场最靓仔无疑是“华为概念股”,从智能手机到新能源汽车,供应链企业炙手可热。以赛力斯为例。截至10月30日收盘价82.81元,相比6月8日的24.82元,四个多月涨超230%。市值1248亿元,为比亚迪、理想之后,中国市值第三大新能源车企。


    10月7日,华为常务董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董事长余承东在朋友圈称:“10月7日(截至10点)问界新M7累计大定55,506台,单日新增4,197台。”


    升势足够撩人,难怪市场不淡定,甚至有舆论称赛力斯已坐实第一梯队。然而,10月28日发布的营收下滑、净亏增加的第三季报,让看好者有些猝不及防。股价与业绩背离,看似遥遥领先的赛力斯战力究竟如何?价可配位么?


    01

    销量掉队,新款问界能救赎?

    与华为合作的喜与忧

    LAOCAI


    说千道万,车市遵循的仍是销量为王逻辑。


    10月12日,乘联会发布销量数据:9月国内狭义乘用车市场零售销量201.8万辆,同比增长5.0%,环比增长5.0%;前9月份累计销量1,523.3万辆,同比增长2.4%。


    其中,新能源狭义乘用车销量 74.6 万辆,同比增长 22.1%,环增 4.2%;累计销量 518.8 万辆,同比增长 33.8%,增速继续跑赢大盘。


    按累计销量排名,前9月TOP10为比亚迪、特斯拉中国、埃安、上汽通用五菱、吉利、长安、理想、长城、蔚来和哪吒。新势力中,理想以22.42万辆牢居榜首,同比增超180%。紧随其后的是蔚来,销量10.99万辆,同比增超33.4%。


    9月,赛力斯新能源汽车销量10246辆,同比下滑41.77%。其中,赛力斯汽车销量7125辆,同比下滑29.75%;其他车型销量7706辆,同比下滑31.96%。该品牌产量 17270 辆,同比减少 41.11%,销量 17952 辆,同比减少 37.93%。


    前三季销量68223辆,累计同比-25.16%;其中赛力斯汽车产销为39568辆和40389辆,累计同比-24.82%和-18.53%;其他车型累计产量67050辆,销量68563辆,均出现大幅同比下滑。


    升降之间,赛力斯俨然已经掉队,增速拖了行业后腿。看看高热的股价,是否有些辜负错付、价不配位呢?


    10月30日,赛力斯相关工作人员表示,第三季营收变动主要受销量同比下降影响,不过目前问界订单已破七万,生产经营、交付平稳有序,问界M9将于12月发布。


    的确,根据公司描述,新款问界新M7系列车型于9月中下旬发布及交付,换言之,上述增势并未在前三季体现多少。用余承东的话说,赛力斯汽车智慧工厂正每天22小时开足马力生产,加班加点,全力以赴搞交付。


    能够预见,四季度上述排名有望迎来大变。问题在于,仅凭新款问界就能逆转么?会不会一直爆火、成为救赎神器?往期战略战术又该啥反思?



    问界M7热销毋庸置疑,但其他车型的下滑亦需引起警惕。随着mate60系列手机的一鸣惊人,与之形成生态呼应的问界M7自然成为“华粉”的忠实选择。另一面,问界M7搭载的智能驾驶系统表现优异,增加了产品竞争力。


    公开信息显示,赛力斯与华为自2019年便开始合作。新款问界M7前,还曾推出过SF5、问界M5等产品。小康股份创始人、董事长张兴海曾将两者合作视作:新能源车企与ICT企业跨界融合的先河


    紧抱华为大腿,赛力斯大火不意外。可越是繁华高光时刻,越要居安思危、不忘隐忧。比如两者的合作模式,外界不乏审视声,甚至质疑问界系列产品其实就是完全由华为主导的产品。


    上述揣测是否正确呢?深一度看,问界系列产品是“智选模式”的产物。相较其他模式,华为在该模式下可深度参与车辆的设计研发、生产制造、质量把控以及销售等全流程环节,并将高于汽车业的通信网络级质量标准与智能层面的技术积累注入其中,从而提升了驾乘体验、市场竞争壁垒。


    然深度绑定亦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华为的合作伙伴并不限于赛力斯一家;另一面,华为深度参与虽能快速弥补公司短板,却也弱化了企业独立自主、是否有利核心技术、渠道等建设,为长远发展添新绊脚石也值考量。


    行业分析师郭兴表示,如果华为在汽车业中的供应链地位稳固了,伴随合作伙伴增多,赛力斯技术上存在失去华为“独家”或“首发”优势的可能,甚至有被与华为合作的其他竞对挤压超越的可能。且越来越多品牌加上华为标签,是否透支市场影响力、品牌力也值警惕。


    02

    营收下降、净亏增加

    现金流量净额持续为负

    经营困点知多少

    LAOCAI


    或许,也有无奈与急迫。


    放眼未来,未雨绸缪固然重要。然赛力斯眼下,当务之急则是保持流动性。


    自2019年两家企业达成合作后,赛力斯(小康股份)的年营收逐年增长,从181.32亿元增长到了2022年的341.05亿。


    可令人困惑的是,同期归母净利却从0.67亿元跌到了-38.32亿元。2020-2022年三年间,累计亏额达73.85亿元。何以越卖越亏?


    2023上半年,归母净利-13.44亿元,亏额可喜收窄,然营收110.32亿元,同比降超11%。


    前三季虽净亏22.94亿元,亏损收窄(上年同期为净亏26.75亿元),但营收166.8亿元,罕见同比下降27.86%,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8.6亿元,同比大滑171.84%。


    第三季营收56.48亿元,同比下降47.25%;净亏9.50亿元,二季度净亏7.19亿元,上年同期为净亏9.48亿元。


    从增收不增利,到增利不增收,再到第三季的营收下降、净亏增加,业绩可谓起伏不定、何时摆脱亏损魔咒呢?


    钱都花在了哪里?费用支出是大头。2020年至2022年,赛力斯营业总成本分别为169.91亿元、202.67亿元、396.28亿元,分别约是同期营收的1.19倍、1.21倍、1.16倍。


    其中,销售费用又占到支出大头。2020年至2022年为7.29亿元、12.80亿元、48.20亿元,对应销售费用率5.10%、7.66%、14.13%。其中,2022年同比增长276.55%,远超同期营收、管理费、研发费增速。投入效率、精细化水平如何呢?


    赛力斯解释称,主要是新能源汽车渠道建设,营销推广费的增加。而随着渠道网络的逐步建立,公司前期投入产生的费用支出将逐步得到控制。


    好消息是,今年前三季销售费计26.71亿元,同比下降13.36%。也确实需要精打细算了。据第一财经,公司前三季累计销售13.68万辆汽车,同比下降30.65%,每卖出一辆车亏额达1.68万元;而上半年数据测算,每卖出一辆车亏损额约1.46万元。


    截至今年6月底,公司账面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91.51亿元,同比下滑42.08%;账面短期借款25.21亿元,同比下降1.23%;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15亿元,同比增长64.83%;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为175.24亿元,同比下滑1.77%。


    虽能覆盖账面的短期债务,但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的高企,亦给企业流动性造成压力。


    深入现金流量表,截至6月底,赛力斯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虽高达117.03亿元,同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却为-30.45亿元。


    若将视线拉长,2021年,公司销售商品、提供劳动服务收到的现金180.94亿元,同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9.87亿元;2022年前者为367.23亿元,后者-11.69亿元。现金流量净额持续为负,且持续恶化,足够引起企业警惕,造血力提升亟待改善。


    进入2023年,随着国家补贴退场、产业成熟度提升、消费日益理性,降价博量成为车企共同选择,赛力斯销售净利回正难度亦有增加。


    截至今年6月底,销售毛利率只有6.34%,同比下滑12.77%;销售净利率-19.39%,同比下滑3.95%。


    据同花顺,整体看本期及过去5年赛力斯存在4个财务风险:营业利润率平均为-12.67%,赚钱能力较弱;净利润同比增长率平均-567.49%,成长力弱;流动比率为0.72,短期偿债力较弱;货币资金110.20亿,短期借款23.47亿,有存贷双高风险。



    显然,繁花似锦亦烈火烹油,市值“三哥”赛力斯仍有诸多麻烦待解。


    目前来看,各界都把扭亏希望、销量逆转放到了热卖的问界M7身上。能成为胜负手、大力出奇迹么?


    03

    硬刚避无可避,理想何消焦虑?

    LAOCAI


    如愿掀起“巨浪”的前提,是实力够硬朗。毕竟,竞品也没闲着。


    问界M7热卖,同样在行业引发了连锁反应。据36氪消息,理想战略会上,管理层达成共识,销售端“短期避开华为锋芒”。与此同时,公司内部的强劲对手排名中,华为已超越比亚迪和特斯拉。


    若从盈利能力衡量,理想是当前最出色的国产新能源车企。除了前9月交付新车遥遥领先,上半年净利32.2亿元,已连续三季度盈利,与其他竞品的持亏乃至加剧形成强对比。


    就在问界M7发布会不久,理想汽车便宣布第50万辆量产车在常州智能制造基地下线,成为国内首家达成这一成绩的新势力车企。


    但深入一度看,理想的挑战隐忧一直都在。


    以问界为例,旗下产品与理想定位相似,配置相近。据悉,问界M7与理想旗下的L7、L8均定位于中大型SUV,且价格带存在重叠。配置方面,问界M7与理想旗下产品均采用的是增程式技术。


    懂车帝最新数据显示,车系9月销量排行榜中,理想L7、L8虽牢据前两名,但问界M7排名飙升最快。能够预见,虽说短期避锋芒,可明眼人都能看出两者“硬刚”避无可避。



    事实上,早在去年理想便感觉到来自华为、赛力斯的压力。


    今年6月,李想曾发文感慨:“2022年三季度,问界M7的发布和操盘,直接把理想ONE打残了。我们从来没遇到过这么强的对手,很长一段时间我们毫无还手之力。HW(华为)的超强能力直接让理想ONE的销售崩盘、提前停产,一个季度就亏损了十几亿,团队都被打残了。”


    据悉,去年7月发布的问界M7,月销接连破5000台。更早前,双方打造的问界M5,上市87天就销售11296台,成为造车新势力中交付破万最快的品牌。


    如今,全新问界M7再现强势表现,试问理想管理层怎能不焦虑?


    据快科技,理想方面表示,若进入门店的潜在客户问及问界M7,销售统一回答是“理想明年出的L6,跟问界M7是一个价位的产品。”


    都说狭路相逢勇者胜。那么,理想真能避其锋芒吗?


    04

    留在牌桌 两块“难啃的骨头”

    LAOCAI


    直面挑战,理想在最新战略会上给出了答案。


    据媒体报道,该会对外传递三点信息:除要重视华为外,还强调“2028年卖出300万辆车”、加大对智能化的投入力度。


    理想认为,到2028年,国内市场新能源渗透率可达90%,如只剩下四五家车企,华为、比亚迪、特斯拉都会在其中。理想要留在牌桌上、拿到入场门票,2028年销量必须达到300万辆。


    近年来,有关新能源车市格局的预测不绝于耳。余承东此前也称未来主力玩家不超5家。近期又表示只有成为巨头才能活下来。


    李想甚至更激进性,在朋友圈发文称,2023年到2025年就是中国智能电动汽车市场上的1943年到1945年。在2025年12月份,预计中国汽车市场上新车销量中,NEV占比将达80%以上。与此同时,NEV五大常任理事品牌也将会诞生。


    最新的市场走势,亦印证了强者领衔逻辑。截至9月,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已达30%,一些市场表现不佳的造车新势力已处被淘汰边缘。前不久,威马汽车的种种动荡即是折射。


    行业分析师于盛梅指出,理想汽车想活下去、活更好,必须在产品端补齐纯电短板。增程式技术可靠性更高,但业内普遍认为其只是过渡技术,纯电产品才是主流。销量、业绩都不错的情况下,需要警惕行业变天、消费疲劳,比如有舆论称其套娃,各款产品除外形相近,技术亦都采取增程式技术。而问界的咄咄逼人,也意味着面对跟进者分食,没有躺赢可能。


    的确,无论短期应战问界,还是长期2028年目标,除夯实既有产品力,更需增强进化力、拓展市场边界。


    除了纯电,智能化是另一块“难啃的骨头”。李想在战略会上表示:“(智能化)全力投入晚了半年,落下的课只能通过强投入来解。”


    智能化既包括智能座舱,也包括自动驾驶。相比智能座舱,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难度更高,远非一蹴而就,被多家后发企业视作决胜逆袭关键。


    比如,还未投产的小米汽车,一开始就选择全栈自研智能驾驶技术,并提出2024年进入行业第一阵营。


    前狼后虎、新老竞对虎视眈眈,意味者光靠避其锋芒是不够的。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已净利也好、销量也罢都只是过去时。赛道方兴未艾、市场仍处爆发前夜,理想汽车想拿下留在牌桌的门票、活得更久更舒服些,攻下上述两块“难啃的骨头”就是避无可避。


    只是,电动化、智能化一日千里,强迭代、高门槛、重积累,破圈谈何容易呢?


    05

    谁将笑到最后?

    LAOCAI


    好在,新能源车市之争是一场马拉松,拼的不是一时爆发力。


    赛力斯、理想汽车作为竞争对手,长板短板均很明显。伴随市场的日益成熟、竞争日益高阶,长板易被抹平,短板则易被放大。因此无他,两者想留在最终“牌桌”就须抓紧补短板。


    对赛力斯而言,长板是华为赋能,短板亦是华为赋能。外界质疑智选模式下赛力斯的主导权、独立成长性、核心竞争力、长期可持续性如何。


    欣喜的是,上述困惑似已有解答方向。今年4月初,赛力斯集团CTO许林明确表示,赛力斯和华为的合作模式是真正由赛力斯主导、华为高度赋能进行的联合设计、联合开发以及联合质量控制和联合营销,跟“华为造车”是两回事。


    6月,赛力斯旗下重庆潽康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将问界商标转让给了华为。双方共同决定成立“AITO问界销服联合工作组”,全面负责营销销售、交付、服务、渠道等业务的端到端闭环管理。


    随之,华为造车路线得以清晰:构筑“问界生态汽车联盟”。


    在行业分析师孙业文看来,此举不仅遵循不下场造车的承诺,还突出了华为掌控供应链的野心。随着问界商标归属华为,不排除智选模式下统一品牌命名的可能。站在赛力斯角度,与华为合作或能帮自身在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但其亦应加快锻造自身技术力,因为华为的智选模式并非独家。


    好消息是,赛力斯在强化内核路上。今年上半年,聚焦战略城市、优化销售渠道建设,通过变革业务模式、夯实渠道建设、提升业务质量效率等推进能力建设,搭建“高标准、高品质、高效率”的交付与服务网络。


    比如对AITO用户中心的形象升级,集展示、销售、交付、服务多功能于一体。提升了重点城市的渠道质量、聚集度。


    另一厢,研发费持续加码。今年前三季研发费达到10.91亿元,同比增长20.42%。赛力斯表示,主因产品研发投入持续加大,重点推进智能化建设。


    9月12日,AITO问界新M7召开发布会。余承东连说五次遥遥领先,还用“起死回生”来形容新款问界M7问世。10月13日又现身赛力斯工厂“拧螺丝”称,大定超过6万,为供应链又投了10个亿,正在加快交付,提高产能。


    订单的火爆或从激增的合同负债中可看出,三季度末30.49亿元,去年底只有9.63亿元。


    长远看,赛力斯能够达到什么样的高度,还需看自身选择方向,合作角色定位。


    理想汽车同样补短动作凌厉。智能化方面,先是2022年宣布与英伟达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推进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AS)和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并将后者计算平台整合到理想车型中。又于今年5月成立涉足芯片设计领域的新公司。智驾团队扩员至800多人。


    值得一提的是,盈利能力占优,让理想有了更多腾挪空间、长远战略布局底气。截至今年6月底,公司账面的现金与现金等价物高达622.56亿元,若加上金融资产的115.13亿元,可用于投资的总现金737.69亿元。妥妥不差钱。


    再看电动化。理想汽车打造纯电动MPV——MEGA谍照近期曝光。此外,今年上海车展还公布了800V超充的解决方案,其中核心技术是基于第三代功率半导体的高压电驱系统,具备4C充电能力的电池、宽温域的热管理系统和4C超充网络。有评论称,此举为电动化转型打下新基础。


    争夺即洗牌,商场如战场,机遇稍纵即逝。如何保持快跑的同时补足短板、夯实根基,是摆在两企面前的必答题。如以2028年为界,新能源车企牌桌争夺的决战时间还有5年,说长很长说短也短。


    喜忧兼具中,留给赛力斯、理想的机会又有多少。


    托尔斯泰曾言,决心就是力量,信心就是成功。如果两者兼具,剩下的就是方向精准度、实操高效性、创新质量、市场敬畏心的比拼。


    谁将笑到最后?





    本文为铑财原创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