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日系车在美国的发展历程

    小韩的盘车日记头像小韩的盘车日记头像
    小韩的盘车日记2023-10-22


    当你行走在美国的街头时,你就会发现与中国大不相同,在中国很少在意甚至销声匿迹的福特、通用(别克除外)和克莱斯勒反而在美国是香饽饽;而在中国家喻户晓的大众却少很多;在中国很多人看不上的韩系车在美国却销量排前10。但相同的是在美国看到日本车的几率也不比中国低。

    在美国经常见到的日系车

    也许很多人会觉得欧洲车、美国本土车和韩国车也不错,但在美国销量排前10的轿车里有6款是日本车;SUV销量高的主要有丰田汉兰达、本田CR-V、斯巴鲁傲虎和马自达CX-5;BBA在美国的销量还没有雷克萨斯高。

    时间回到二战后,当时德系车在美国销量很好,美国政府为了保护本土企业增加了关税导致大众汽车的销量断崖式下跌。随后日系车到了美国,但当时因为质量问题被称为“诶呀货”(指异响多),尽管日系车的经济性很不错但动力很低搞得有人说“我们家割草机的动力都比它大”,而美国人喜欢大马力再加上当时美国平均油价很便宜所以当时日系车在美国销量很低(大部分的是穷人)。

    当时刚进入美国市场的本田N600

    直到1970年,受空气质量对群众健康的影响,美国政府颁布了《马斯基法案》,其中一条就是5年之后的汽车污染物排放要达到现在的10%。该法案遭到了各大车企的吐槽,认为美国政府一点也不懂车在乱定标准。但1972年本田研发的CVCC发动机达到了标准并用在了第一代思域上成为了第一个通过该法案的车型,在加上一部分人的道德观中美系车是环境杀手就有了很多人上街游行抵制美系车。

    第一代本田思域

    更大的转折点出现在1973年第4次中东战争爆发使OPEC宣布石油禁运,美国作为以方支持者和石油进口大国使美国的平均油价从不到3美元涨到超过13美元,使美国消费者的需求变为低油耗的日系车。日系车因在市场上逐渐取代美系车导致福特、通用和克莱斯勒三大美国车企工厂大量减产甚至关停使大量工人失业又引发了一系列抵制日系车的打砸暴乱,卡罗拉、思域、雅阁和蓝鸟等畅销日系车在美国大杀四方打的美系车土崩瓦解。

    美国工人打砸日系车

    80年代石油危机结束美国政府为保护本土企业就和日本签署了VER(自愿出口协议)。想限制日系车出口数量。但由于没有限制金额,丰田、本田和日产分别成立了雷克萨斯、讴歌和英菲尼迪,凭借者良好的质量、优质的售后服务和广告营销在美国迅速抢占了奔驰和凯迪拉克等传统豪华品牌的市场,又因为协议上没有禁止在美国建厂所以日本企业在美国大量建厂把进口车变为国产车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成本使日系车销量进一步攀升。

    第一代LS

    90年代随着家用车市场的消费者反馈,1994年第一代丰田RAV4推出,它有着类似越野车的外观和轿车化的地盘和动力系统开拓了城市SUV的市场,直到现在这个设计依然有着大量的应用。

    日系车在现在的美国虽然销量很高,但大多数消费者的需求是日常通勤,特别是丰田的卡罗拉、凯美瑞、汉兰达、塞纳和RAV4大多数的美国人选择不是因为颜值有多高、配置有多好和舒适性多高,而是想多开几年。丰田不想在美国人眼中成为没有乐趣的品牌,就先后有了坦途和塔库玛的皮卡跟福特F系、雪佛兰索罗德和道奇RAM竞争。性能车领域上有着美系的Mustang、科迈罗、挑战者和Charger等,又有德系的奔驰的AMG、宝马的M Power、奥迪的S和RS和大众R系列及韩系的起亚斯丁格 GT和现代的N系列。日系曾经推出过马自达RX-7、尼桑GT-R、讴歌Integra、丰田Supra(图片|配置|询价)(A80)和本田的思域Type-R(EK9)。

    马自达RX-7

    后来丰田为了改变在美国的品牌形象曾经成立了个叫塞恩的品牌,尽管当时的广告上是一群年轻人,但现实中的车主基本上都是上了年纪的(我在2017年夏季参加了去美国的跨国研学,当时住寄宿家庭。接送我们的就是个开塞恩的老太太。),随后丰田在2016年取消了这个品牌。

    塞恩汽车

    在中国人眼中像轩逸、思域和凯美瑞是用于买菜接娃的普通家用车在美国轩逸有Nismo版本(相当于奔驰的AMG)、思域有Si和Type-R的性能版和凯美瑞3.5L V6的TRD版。在丰田章男当上丰田老板后推出了GR和GR MN系列(就相当于奥迪的S和RS),卡罗拉和雅力士在美国都有GR版本,又和宝马合作推出了Supra A90(因为三大件是宝马的所以很多人都说是贴丰田标的宝马),毕竟他曾经在美国上过学所以很清楚美国人喜欢什么。

    随着近几年新能源的浪潮,新能源汽车越来越流行,美国有个叫特斯拉的电动车品牌在销量上供不应求但全世界能拿得出实力的新能源车企大多数都在中国。

    之前丰田推出过纯电车bZ4X,但在美国有大量消费者投诉说续航达成率低、充电太慢等问题,丰田也认识到了它的新能源技术不如中国,现已跟中国企业达成合作。

    期待国产车走向世界。

    (图片来自于浏览器)

    次阅读
    1评论
    2赞同
    收藏
    分享
    1评论
    2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