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佐思汽研数据,2022-2023年,中国乘用车新车NVS(夜视系统)装配量增长呈现先扬后抑态势。2022年1-7月,中国乘用车新车NVS装配量为1.33万套,同比增长141.9%;2022全年,中国乘用车新车NVS装配2.44万套,同比增长37.0%,增幅开始下降;2023年1-7月,中国乘用车新车NVS装配量为1.34万套,同比增长0.7%,装配率与2022年持平,达0.12%。
2022-2023年7月中国乘用车新车NVS装配情况

来源:佐思汽研《2023年车载红外夜视系统研究报告》
车载红外夜视系统可分为主动和被动,其中主动红外夜视也叫近红外夜视,被动红外夜视分为远红外夜视和微光夜视。
- 近红外夜视是指工作时用较强的红外发射源照射目标,利用目标反射回来的红外线来得到物体的图像;
- 微光夜视是通过放大接收到的少量可见光,最终将图像采集并投射到相应显示屏上;
- 远红外夜视主要是利用物体自身发出的红外辐射来成像,也叫热成像系统,通过热像仪实现。
车载红外夜视技术对比

来源:佐思汽研《2023年车载红外夜视系统研究报告》
产业链上游重要产品红外探测器向小像素、低成本发展
红外热成像仪是一种用来探测目标物体的红外辐射,将目标物体的温度分布图像转换成视频图像的产品,其通过探测目标物体的红外辐射,经过光电转换、电信号处理及数字图像处理等,将目标物体的温度分布图像转换成视频图像。
红外热像仪爆炸图

热像仪核心零部件包括镜头、探测器、后续电路及图像处理软件,其中红外探测器又称红外焦平面探测器,是远红外夜视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其正向小像素、低成本的方向发展。
- 业内非制冷红外芯片像元尺寸从最初的 35μm 发展到目前主流的 12 μm,乃至10μm、8μm系列产品都有发布或研制,像元尺寸不断向更小尺寸发展;
- 小像元尺寸的优势在于,更小像元尺寸可以缩小芯片尺寸,降低芯片成本,进一步满足热成像模组小型化、集成化的需求。
红外焦平面探测器发展趋势

来源:艾睿光电
艾睿光电母公司睿创微纳在红外技术方面,拓展 8μm 系列产品集,1280×1024 新产品已完成初样研制;布局 10μm 产品序列,640×512 新产品已转入小批量试制阶段;在2023年4月展出首搭8μm 1920×1080 红外热成像探测器芯片的车载红外热成像仪IR-Pilot 1920X,又在2023年9月发布8μm VGA(640×512)红外热成像探测器芯片等,推动全球小像元红外热成像光学和图像算法等技术发展,推动超小像元红外焦平面探测器芯片在多个新领域的广泛应用,将进一步降低汽车夜视系统的成本。
轩辕智驾对红外探测器的应用历程及规划:2015年使用的25μm进口探测器;2018年采用25μm的自主陶瓷封装的探测器,其分辨率提升不大;到了2021年使用12μm探测器,其采用晶圆级封装,分辨率提升至640×512;规划2024年采用10μm的晶圆PLCC封装,分辨率有VGA、SXGA两种。体现出探测器尺寸越来越小、工艺越来越成熟、分辨率越来越高、成本越来越低。
轩辕智驾红外探测器应用历程及规划

来源:轩辕智驾
主机厂开始将ADAS系统集成红外夜视技术
车载夜视开始与ADAS系统融合集成,广汽埃安首次在其ADAS领域采用红外传感技术。埃安ADiGO智驾系统集成红外智驾传感技术,强化了暗夜、雾霾、大雨环境的视频采集、识别能力,并与现有的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可见光摄像头结合,是融合夜视/热成像的主动辅助行车安全策略。将夜视与ADAS集成,热成像输出轮廓清晰且容易识别的视频信号,将数据传输至ADAS系统作为其他环境感知上传数据的补充。其发展历程:
- 2022年3月,广汽埃安宣布ADiGO将搭载红外智能传感技术
- 2022年9月,埃安通知轩辕智驾零部件开发试制,承担夜视摄像头制造任务;
- 2023年7月,融合红外夜视技术的ADAS系统量产车型埃安昊铂GT上市。
埃安ADiGO集成夜视系统的传感器配置

来源:埃安
后续红外夜视ADAS延展的应用还包括路口感知、多传感器数据的融合、BEV空间特征建构、图像特征融合感知、感知定位与建图SLAM的应用、双目立体红外等。
红外夜视ADAS延展应用路况感知

来源:轩辕智驾
在L4级自动驾驶方面,从滴滴、AutoX、文远知行的Robotaxi夜间路测,再到元戎启行宣布进军夜间同城货运等,均可看出自动驾驶领域在夜间行驶的需求强烈。而其中夜间行驶的安全问题,让红外传感器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环。
2023年1月3日起,滴滴Robotaxi将服务时间拓宽至24小时。滴滴自动驾驶最新软硬件的车辆就搭载了包括可见光、激光雷达、红外热成像等在内的多种传感器,可识别300米外红绿灯、交通标志,逆光和夜间场景均可稳定识别,微小障碍亦可精准识别。
《2023年车载红外夜视系统研究报告》目录
共197页
01 车载红外夜视技术介绍
1.1 红外热像仪定义及工作原理
1.2 红外探测器定义及分类和封装形式
1.3 红外夜视技术
1.3.1 车载夜视技术分类
1.3.2 主动红外夜视技术
1.3.3 被动红外夜视技术
1.4 车载夜视辅助驾驶系统定义
1.4.1 车载夜视辅助驾驶系统优点
02 车载红外夜视系统产业链及市场分析
2.1 车载红外夜视产业链
2.1.1 红外夜视系统产业链
2.1.2 产业链厂商布局
2.1.3 国内外部分夜视系统供应商产品对比
2.1.4 国内外部分夜视系统供应商技术路线及目标市场
2.1.5 国内外主要热像仪供应商产品对比
2.2 市场及技术趋势
2.2.1 市场趋势1
2.2.2 市场趋势2
2.2.3 市场趋势3
2.2.4 市场趋势4
2.2.5 技术趋势1
2.2.6 技术趋势2
2.3 车载夜视系统全球市场规模
2.4 国内车载夜视系统装配情况
2.4.1 2021-2023年中国车载红外夜视系统装配情况
2.4.2 2021-2023年中国车载红外夜视系统装配情况(分价格)
2.4.3 2021-2023年中国车载红外夜视系统装配情况(分能源)
2.4.4 2021-2023年中国车载红外夜视系统装配情况(分OEM)
2.4.5 2021-2023年中国车载红外夜视系统装配情况(分品牌车型)
2.4.6 2021-2023年中国车载红外夜视系统装配情况(分省份)
2.5 国内车载夜视摄像头安装情况
2.5.1 2021-2023年中国车载红外夜视摄像头安装情况
2.5.2 2021-2023年中国车载红外夜视摄像头安装情况(分价格)
2.5.3 2021-2023年中国车载红外夜视摄像头安装情况(分能源)
2.5.4 2021-2023年中国车载红外夜视摄像头安装情况(分OEM)
2.5.5 2021-2023年中国车载红外夜视摄像头安装情况(分品牌车型)
2.5.6 2021-2023年中国车载红外夜视摄像头安装情况(分省份)
03 主机厂夜视系统应用情况
3.1 主机厂红外夜视系统应用概述
3.1.1 应用现状
3.1.2 主机厂夜视技术方案及供应关系
3.2 宝马
3.2.1 宝马夜视系统(BMW Night Vision)简介
3.2.2 宝马第三代夜视系统
3.2.3 宝马第三代夜视摄像头拆解
3.3 奔驰
3.3.1 奔驰夜视系统简介
3.3.2 奔驰近红外夜视系统
3.3.3 奔驰远红外夜视系统
3.3.4 奔驰夜视系统的操作和启用条件
3.4 奥迪
3.4.1 奥迪夜视系统简介
3.4.2 奥迪A8L夜视系统主要功能
3.4.3 奥迪A8L夜视系统的摄像头和控制单元
3.4.4 奥迪A8L夜视系统使用条件和操作说明
3.4.5 奥迪夜视系统ECU拆解
3.5 凯迪拉克
3.5.1 凯迪拉克鹰眼(Eagle-eye)夜视系统
3.5.2 凯迪拉克鹰眼(Eagle-eye)夜视系统装配情况
3.6 大众
3.6.1 大众红外夜视系统
3.6.2 大众途锐红外夜视系统构成
3.6.3 大众辉昂夜视系统装配案例
3.7 比亚迪
3.7.1 比亚迪夜视系统
3.8 岚图
3.8.1 岚图夜视系统
3.8.2 岚图梦想家夜视系统
3.9 其他案例
3.9.1 劳斯莱斯夜视系统装配案例
3.9.2 宾利夜视系统装配案例
3.9.3 DS夜视系统装配案例
3.9.4 标致夜视系统装配案例
3.9.5 红旗夜视系统装配案例
3.9.6 保时捷夜视系统装配案例
3.9.7 埃安昊铂夜视系统装配案例
3.9.8 东风猛士夜视系统装配案例
3.9.9 高合HiPhi夜视摄像头装配案例
3.9.10 滴滴夜视摄像头装配案例
3.9.11 大运夜视摄像头装配案例
04 车载红外夜视系统供应商
4.1 Magna
4.1.1 公司简介
4.1.2 车载夜视系统研发历程及应用
4.1.3 产品路线图
4.1.4 车载红外夜视系统技术演进
4.1.5 第四代车载夜视系统特点
4.2 轩辕智驾
4.2.1 母公司高德红外简介
4.2.2 轩辕智驾简介
4.2.3 红外夜视产品发展历程及规划
4.2.4 车载热成像避障系统
4.2.5 远红外夜视避障系统及应用
4.2.6 用于二次开发的红外摄像头组件COIN612 一元红外芯
4.2.7 感知算法
4.2.8 感知算法指标
4.2.9 落地车型案例
4.2.10 近期动态
4.3 飒特红外
4.3.1 公司简介
4.3.2 汽车内置式夜视系统NV628特点及参数
4.3.3 汽车内置式夜视系统NV628功能及应用
4.3.4 车载融合双通道夜视系统NV618S特点及参数
4.3.5 车载融合双通道夜视系统NV618S功能
4.3.6 汽车外置式夜视系统NV618W参数及特点
4.3.7 合作伙伴
4.4 天智汽车电子
4.4.1 公司简介
4.4.2 全彩车载夜视辅助系统Duovox V9
4.4.3 全彩车载夜视辅助系统Duovox V9规格及安装
4.5 Bright Way Vision
4.5.1 公司简介
4.5.2 夜视系统
4.5.3 夜视技术:Gate Image Sensor(门控图像传感器)
4.6 保隆科技
4.6.1 公司简介
4.6.2 保隆科技红外摄像头
4.6.3 保隆科技智驾解决方案V-SEE 2.0
4.6.4 保隆科技智驾解决方案V-SEE 3.0
4.7 京瓷
4.7.1 公司简介
4.7.2 京瓷夜视系统
4.8 拉姆达
4.8.1 公司简介
4.8.2 夜视一体机及后装产品
05 车载红外夜视仪供应商
5.1 Teledyne FLIR
5.1.1 企业简介
5.1.2 FLIR热像仪Tau 2
5.1.3 FLIR热像仪模块Boson
5.1.4 FLIR汽车热成像开发套件(ADK)
5.1.5 FLIR夜视数据集
5.1.6 FLIR将热像仪与 Prism AI 更快地集成
5.1.7 “Thermal by FLIR”合作伙伴计划
5.1.8 FLIR热像仪在自动驾驶汽车中的应用
5.1.9 FLIR与VSI Labs合作在AEB系统中融合热传感器
5.2 AdaSky
5.2.1 企业简介
5.2.2 AdaSky 远红外线摄像头
5.2.3 Viper工作原理
5.2.4 Thermal Camera热像仪效果
5.3 Ophir
5.3.1 公司简介
5.3.2 夜视摄像头产品(1)
5.3.3 夜视摄像头产品(2)
5.4 Stoneridge -Orlaco
5.4.1 公司简介
5.4.2 汽车夜视摄像头(1)
5.4.3 汽车夜视摄像头(2)
5.5 Lynred
5.5.1 Lynred 简介
5.5.2 Lynred车载红外产品开发方向及规划
5.5.3 Lynred与UMICORE共同开发PAEB下一代热传感解决方案
5.5.4 Lynred新建红外传感器生产基地
5.6 艾睿光电
5.6.1 母公司睿创微纳简介
5.6.2 母公司睿创微纳核心技术
5.6.3 艾睿光电公司简介
5.6.4 艾睿光电车载红外夜视领域布局
5.6.5 艾睿光电车载红外夜视系统Xsafe-II及参数
5.6.6 艾睿光电车载红外热像仪
5.6.7 艾睿光电IR-Pilot系列车载红外夜视仪及其参数
5.6.8 艾睿光电IR-Pilot 640T车载红外夜视仪及其参数
5.6.9 艾睿光电IR-Pilot 640M车载红外夜视仪及其参数
5.6.10 艾睿光电IR-Pilot 640DS智能双光车辅热成像夜视仪及其参数
5.6.11 艾睿光电Xsafe A系列车规级红外热成像夜视仪及其参数
5.6.12 艾睿光电Asens FV系列双光融合汽车热成像夜视仪及其参数
5.6.13 艾睿光电Asens E系列车规级红外热成像夜视仪及其参数
5.6.14 艾睿光电Asens M系列车规级红外热成像夜视仪及其参数
5.6.15 艾睿光电180°超广角车规级热成像仪
5.6.16 艾睿光电Horus系列非制冷红外热成像模组
5.6.17 艾睿光电后装车载夜视系统NV2
5.6.18 艾睿光电合作动态
5.7 大立科技
5.7.1 公司简介
5.7.2 车载红外热像仪EX-25N
5.7.3 车载红外热像仪EX-VI系列
5.7.4 大立科技车载红外热像仪应用车型
5.8 SEEK Thermal
5.8.1 公司简介
5.8.2 车载红外摄像头Mosaic Core C1系列
5.8.3 车载红外摄像头Mosaic Core C3和C2产品特点及类别
5.8.4 车载红外摄像头Mosaic Core C3和C2系列参数
5.8.5 车载红外摄像头Mosaic Core C3和C2入门套件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