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8月我购买了人生第一台属于自己的私家车,正好也赶上了汽车大规模进入中国普通家庭的大潮。到今天也快20年了,我前后一共购买了9辆车,也算见证了中国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的历程。后面我和车的故事是按照买车的先后顺序编写的,内容和观点都是发自内心,绝对真实且主观。
2004年的我囊中羞涩,用企业改制的补偿金买了由上汽生产的手动挡最低配版本。虽然当时它有着国人推崇的1.4升进口全铝发动机和高超的制造工艺。大众宣称它使用的空腔注蜡、激光焊接、Can-bus系统、4轮碟刹等技术在那个时代绝对有着超越其A0级别车所使用的顶尖技术,即便放到今天,也没有几个国产/合资燃油小车敢与之匹敌。那辆车的配置真的低,四门都是手摇玻璃升降、没有中控锁、绒布座椅、铁质14寸轮毂配塑料轮毂盖、绒布灰色内饰,哎一言难尽!
但是精良的做工和扎实的用料,使得这车开起来非常敦实厚重,MQ200的手动变速箱换挡自带吸入感,无比顺滑(用过的都有感受吧),165的窄胎却能让我安心的以195km/小时的高速在宁合高速上狂奔(那时的高速公路上只有警察流动测速车,今天的我不论开什么车都最快以110km/小时的速度巡航,真的应了那句话“没有怂车,只有怂人)。
整个3年的使用过程都没有出过大的故障,只是做了些简单的改装:升级了阿尔派的CD机(原车是卡带,现在磁带都成了收藏品)、换了全车的4个先锋喇叭、4条185的宽胎(所谓的)、前门电动车窗、中控锁一次朋友在后排翘二郎腿不慎把后门摇窗机的手柄踢了下来,结果跑到4S店更换才知道这部件是德国原装的,一个材料费就80多。估计当时这个车的零整比不是一般的高啊!
第二辆大众两厢POLO
07年夏天在它陪伴我跑了84000km的行程后,我把它以68000元的价格置换掉了,换了一辆新款的POLO两厢(劲情),这是很多人费解的,还买POLO?其实以一个小小的代价满足内心的一个梦想而已。总觉得Polo就应该是两厢车,精致、灵动,三厢Polo总是有点怪怪的感觉,那个厚厚尾巴(尾厢)虽然更方便装载,但是外观差点意思。
这台劲情是我刚入职的公司作为试乘试驾车在2006年换代车型刚上市就引进的,但是由于集团品牌结构调整,放弃了上海大众,所以这台车刚上完牌照就只能闲置在仓库里落灰。正巧被我发现了这个宝物立刻询问如何处置,公司以内部车的价格拿车的所以很便宜连上牌、购置税一共打包内部出让的定价是72000元,公司原先的人都想占更大的便宜所以争来争去导致一直没有处理掉,我可没有这种需求和负担果断拿下,在公司售后更换免费的油品,又重买了保险就把它收入囊中,完美!
在这家公司我其实干了不到3个月就因为拿到了一个更好的Offer便主动离职了。想想看我算是我在这个公司的纪念品吧!哈哈!拿到车发现这台车真的算是捡漏了,公里数才200km不到,新车售价9.08万(没啥优惠),办完落地要10.5万出头了但是这第二代的Polo相对于第一代在大家不是特别关注的地方可以说完全退步,机盖液压杆换成了手动撑杆、后轮碟刹换成了鼓刹、仪表台的搪塑工艺改成了全塑、发动机由全铝换成了铝铁(如今的大众发动机也都是铝铁了)、富有技术感的伸缩杯架变成了两个空洞,前座下方的置物抽屉也取消了,应该说这一时间点开始大众以及其他车企都开始做起了面子工程。但是内饰是米色的比起灰色好看很多,前后窗都是电动的(那时的追求真的低)大灯由四眼灯变成了流线大灯,关键是红色的油漆真的很动感。
开了一段时间后又花费“巨资”安装了当时最流行的飞歌DVD导航一体机、轮胎和轮毂直接换成15寸的BBS+普利司通RE050跑车轮胎(1.5万元)这下子立马提气不少。前两年都是我在开这台车,从2009年开始由于我一直出差,就是老婆长期在使用了。这个红颜色还是更适合她些,虽然手动挡却也让她练出了好的驾驶技术,保障了她10多年的安全驾驶记录。不像现在的女孩子没几个会开手动挡(当然现在世面也几乎没有手动挡车卖了)。辆车一直使用到了2012年,才以5.8万的一个不低的价格卖给了一个铁路工作者,当然车况也足够支撑这个价格。谁傻呢?当车办理完过户手续,被新车主开走的时候,我仿佛有失去了一个老朋友的那种失落感。老婆事后笑话我说我太矫情了,也许是吧!
第三辆车宝马318i
这是我个人第一台BBA的所谓高档车,2011年4月在E90这代也是号称最经典宝马3系临近换代(2012年换代F30底盘)的时候,我和朋友一起开始了对高端品牌车的选择,我们看了当时折扣后价位相当的奔驰C180K和宝马320i(落地25万),在店里有一台原厂选装了这个款型难得一见的电加热座椅(加价4000元)的318i(320的低功率版)我试驾之后我被宝马精湛的操控调教所折服(虽然动力只有可怜的100kW,扭矩185nm),毕竟咱也没有长时间驾驶过高档车和大马力车,感觉这个动力真的也够用了。立马订下了,我的朋友却买了C180K。
真实对比这两台车的感觉是奔驰发动机更有力(毕竟是1.6T机械增压)动力更有底气,方向几乎没有自动回正功能,驾驶室更豪华些,内部用料配置感觉也更高档点,318i的底盘悬挂更有质感,悬挂件基本都是铝制件,轻量化做的很好,动力只能说一般够用而已,说不上澎湃,除了发动机启动那一声还有点感觉外。方向特别精准,可以说指哪打哪,座椅可以调节的特别低,打开门伸手可以摸到地面(有点跑车的感觉),虽然提速不快,但是每个红灯总能激发你第一个冲出去的欲望,当然现实是很残酷的。
狐假虎威这个点我还是很擅长的,于是更换了18寸的宝马M6同款五幅哑光轮毂和225/40R18的扁胎有种爆龟的样子,运动的感觉立马呈现,再在红灯前冲线时确实唬住了一众真实实力胜过自己的对手,不自觉的窃喜中。也许这就是改装的魅力吧!后来自论坛看到有人刷程序开通一些功能,于是在一位徐州车友的无偿帮助下,我完成了部分功能的开通:日间行车灯常亮、挂倒档右后视镜自动下翻、记忆后视镜调节、锁车声音等,感觉真的很好用,只是当初买车时最看中的座椅电加热功能由于冬天使用了客户送的貂皮座垫而几乎没用过。如果预算充足325真的是近乎完美的选择,在美国出差时开了一段330i(国内很少见)那动力是真的好,开起来非常通透,6缸自然吸气发动机高转速发出迷人的声浪沁人心脾、久久难忘。
现在二手市场里325甚至335都可以以很低的价格买到,但是我真的没有勇气再去买回来整备,那需要相当充足的预算和时间,关键还需要靠谱的零部件供应商和维修商,这个是最难的,真的见过太多混事和套路了。2014年8月在开了7万多公里后,我在《汽车之家》的论坛里把车以19.2万的价格卖给了一个来自安徽滁州的20多岁小伙子,交易当天车子离开我才五分钟就仪表盘就显示胎压报警,结果我们送到轮胎店彻底检查后发现啥事没有,重新激活了一下就一切正常了。
买车的安徽小伙子倒车离开时,右后轮轮毂刮在路边马路牙子上面留下了深深的也是唯一的刮痕。在我手上三年,轮毂都还保持全新状态呢,哎!当时我的感觉就是似乎它对我卖掉它的行为表示不满,通过这个形式表达出来,所以我说车其实是有灵性的,你对它好,它就绝不可能把你抛弃。这也是我卖车经历里面最不舒服的一次感受。
第四辆车奔驰SMART
2012年4月我为老婆开始选购一台完全属于她的车,我们去看了当时的当红炸子鸡——6代大众高尔夫,那是这个车属于一车难求的状态,4S店条件非常苛刻,必须花钱买改装件才卖(2万多),我们去看了1.4T的蓝驱版高尔夫6,结果说车被定走了,我们只能悻悻离开。于是我们开车跑到了南京城北的利星行看SMART,老婆一眼就看中了,白外红内的全景天窗(应该说是天幕,不能打开)激情版,没啥说的,直接签合同付款。
没想到的是手续刚办完,准确说刷卡刚结束,大众销售电话就打来了,说她原先那个客户退车了,贷款办不了。可惜啊就差1分钟,让我们和高尔夫断了缘。这台SMART是1.0版本的,三缸机动力孱弱,AMT换挡简直就是一种煎熬和考验,车子看上去古灵精怪,灵活可爱,但是方向盘、刹车、油门无比沉重。关键开这个车的还都是女孩子,看来颜值控是没跑了。
由于车子特别小,所以停车啥的还是很方便,但是这个优势对于我们真的没啥用,老婆在两个大大的车门上贴了小黄人的彩贴使得这辆车更加醒目,尤其是得到了孩子们的青睐。这台豪华品牌、后置后驱、双门无框玻璃、全景天窗、运动座椅的车如果不让别人看车而只描述这些去让别人猜估计得要往大几十万的车去猜了吧!19年6月我们与这台用了7年的车正式告别了,还是在论坛里我找到了一个扬州的小伙子,以4万3的价格转让了这台车,一共才跑了2.7万km的车,但是4S店的保养记录一次都不差,由于平时跑的太少最后只能按照每年一次保养的频率操办了,这么小的车基础保养真的不便宜,每次都要900多,机油也才2升多点。
这种车真的不能出现事故,不是安全性不强而是只要是损伤基本都是更换全套总成,我有次倒车过于大意了轻微撞到后方柱子上,被柱子上的一个钉子把后保险杠撞了一个小洞,结果更换了整个保险杠和后叶子板总成保险修了近9000元,因为这些都是塑料件,不存在钣金喷漆,都是直接换新的。维修人员说如果这台车前方出事故气囊出来了,就只能报废了,因为维修的价格可以买台新的,不知道是否是真话,但是可见这台车的配件有多贵。
传说中令人崩溃的AMT变速箱在老婆的驾驶下没有什么顿挫感,乘坐感非常顺滑,看来老婆自有一套降服它的办法。这台车为了保证转向变道的侧面支撑,悬挂调教非常硬,加上轴距非常短,对于路面非常敏感,颠簸路段驾驶总是蹦蹦跳跳的感觉,我难以想象这台车卖的最多的欧洲市场,人家在城市中的石头路上是种什么体验。以前我总是戏谑的说有肠梗阻、肾结石的人坐着这个车去医院,没有到医院就已经解除症状了。下雪的路面,如果在你加速中突然拉起手刹,反打方向,这台后驱车在不高的速度下真的可以甩尾,而且风险可控。就是这样一台极具性格也可以说性格分裂的车却成为了当时国际上时尚人士追捧的大玩具。
第五辆车路虎神行者2代
说到这台车,真的体会就更多了。
2014年8月,又是8月,好像我和这个月份特别有缘,无意中发现基本我的换车时间都是选择这个点,我买下了这台又爱又恨的“大车”。那时的路虎是被神话的阶段,号称每一个成功的男人都应该有一台英国的皇室座驾——路虎。
其实这个预算的选择面很宽的,当时的丰田霸道2.7中东版裸车只需要38万,丰田陆地巡洋舰4.0中东丐版48万,奔驰GLK3.0的低配版更是只要39万、三菱帕杰罗3.0也才36万。现在回过头想想那时如果选择了日系的越野车到现在来说就是买了理财啊,结果鬼使神差的我花费了50万出头(落地)买了路虎的入门车型——神行者2代柴油SE版本。老婆对这几个日系越野车完全无感,认为这些车都是傻大粗笨,GLK还是不错的,比较精致,配置用料都不错还是豪华品牌。我对GLK总是感觉车型很硬朗但是块头偏小不够MAN,于是我们随意的溜达到了路虎店,路虎店相比这些对手真的高大上,最便宜的车也在50万,比起奔驰肯定要高一个档次喽。
不够务实且有些虚荣的我们选择了神2,这个非常不保值的家伙,其实那时候的发现4的3.0SE版本也就70多万,谁会想到发现4简直就成长为保值的奇葩款呢?这都是命啊!!还是回归主题,神2也不是一无是处,它的用料非常扎实,厚实的材料开起来非常稳定,2.2T的柴油机也很省油,综合油耗才8.2升,对于自重近2吨的小方盒子来说已经很好了,关键柴油还便宜也不需要添加尿素,市区加油从来不用排队。原装的英国之宝的喇叭虽然没有825W的强劲,但是也已经足够震撼了。
多地形选择系统对于我这样一个从没有越野经历和机会的人来说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但是却可以给你安心踏实的感觉,和“钱可以不用但是不能没有”是一个道理。路虎的涉水能力真的一级棒,尤其是城市里今年来常见的内涝更是不在话下,估摸着有近半米的深水区,直接无视趟过,车内滴水不漏,周边车友一阵惊呼,心中无比自豪,这钱花的真值!黑色的金属质感车漆容易脏,于是我花了近3万贴了当时还不多见的全车车衣,这个也对我后来买车增值不少呢。
当然路虎的传说重的毛病多也让我几乎一个不漏的感受了一遍。首先是路虎的通病,全车车门边外装饰橡胶条容易老化泛白,走了质保索赔没有花钱,但是据说价值4000元,英国的橡胶这么贵吗?其次在我向右打角度转向时会听见后方传来的嘎啦声,4S检查说是耦合器故障,索赔更换价值64000元(够买一台小型车的价格了);再次方向盘的音响控制键偶发失灵,索赔更换价值6000元;然后音响主机操作失灵,索赔更换2万(从俄罗斯发货,等待35天);
最后刚过质保1周的时间发现行驶中加油门没有反应,仪表盘出现发动机受限,重新启动恢复,考虑到这个会影响高速安全,于是和路虎中国协商最后还是给予了特殊政策给予索赔,4S店检查说是涡轮故障,更换价值2万,我个人承担2000,路虎承担18000元。这些加起来都过10万了,这是在使用的4年间陆续发生的事情,8万多公里的行程加上保养可以说我经常光顾路虎店,都成了常客了。
说老实话我个人觉得不完全是质量的问题,路虎的所有配件基本都来自国际大厂,汽车零部件出问题本来也是正常的情况,但是路虎品控和总装应该不够严格,加之路虎的索赔政策相对宽松,该赔的不该赔的,路虎都赔了,结果导致一出问题就索赔换件,造成了大家公认的路虎质量不好的印象。有些问题可能也只是需要调整、维修就可以处理解决掉。众多路虎4S的这种快速解决和息事宁人处理故障的方式也是帮凶之一。
对于一个对于车特别容易喜新厌旧的我来说,又到了换车季了。于是2018年8月的我又一次开始了看车、选车之路,2015年神2的换代车型发现神行由于外形过于柔弱,使得很多路虎迷大失所望,这个情况和发现5有点像,导致2018年的发现神行价格一路走跌,后来国产一出来,价格直接由40多万降到了30万上下,这对于二手神2几乎带来了灭顶之灾。
我还是照惯例在网上论坛里发帖卖车,关注的人也确实不少,但是价格给的都非常低,二手市场的人更是拼命压价,搞得我心情很差。最后一个论坛里关注这台车很久的一个南京本地的老哥上门看车,一番沟通后明显看出来他是一个懂车、爱车的人,一直对这款车情有独钟,但是由于错过了买新车的时机就一直在找寻靠谱的车源去实现他去西北、西南自驾的梦想。看到实际车况后,看得出来老哥是真的动心了,围着车左看右看。我的车最终报价是26.8万。听到这个价格他有些犹豫,这和他买新车的价格差距已经不多了,毕竟是跑了4年的车了,但是好东西从来不便宜,他有点难做选择。
但他内心也真的不愿接受现款发现神行的外观。前后一共来看了3次,这也是我第一次遇到多次看车的买家。最后我还是做出了让步,把后一年的商业保险也都送给了他。办理手续前他和我去了路虎4S店查询记录,路虎售后小哥告诉他说我这个车保养的非常好,而且把该换的、容易坏的部件都走质保了,后面几年安心使用不会有任何问题(我保证真的没有串通路虎维修小哥)。买车大哥的儿子也在旁边劝说他买就买自己喜欢的,全进口的肯定不一样。实际上老的神2底子真的好,越野能力也不是发现神行所能比的。老哥终于下定决心提走了这台心心念念的车。我也顺利的为它找到一个新主人可以关照他的余生、驰骋祖国大好河山。
第六台车丰田凯美瑞
也许是烦透了修车和用车的麻烦,这次我们决定买台省心的吧!正好丰田第八代凯美瑞上市了,风头一直很劲,价格也非常坚挺,很多的地方都还要变相加价。五一的时候陪老婆姑父买了一台8代凯美瑞2.5豪华版21.98万的裸车,开着感觉很好。一个字舒服,丰田真的质量口碑一级棒也省心多了。
老婆看到4S店里的蓝色混动版的大海报迅速被洗脑,怂恿着我买就买这台,但是店里没有现车,预定后也需要等一段时间。我们试驾了4S店的混动版,感觉真的安静,停车怠速发动机基本不工作没有任何噪音,使用92号油且油耗只有不到5个,也太省钱了吧,保养也不贵,一看价格23.98万,加上购置税和保险上牌应该27拿下了。这个价格和我们卖掉路虎的钱非常匹配,于是立刻下定,最后“自愿”加价3000元除了一个同款车模型外没有任何其他装潢项目赠送的条件也不得不接受,等待了45天,终于迎来了新车的到来。
家人和朋友都开玩笑说一般人换车都是升级提档,你怎么越买越低端了。我笑着说车时买来开的,苦乐自知。为面子买车也尝试过了,不是说每个成熟男人最后都会开丰田嘛,我成熟了啊!其实一个是怕麻烦,更重要的囊中羞涩啊!
这台凯美瑞和现在正在卖的没啥大的差别,好处就是没有任何故障、保养价格相对合理、省油那是必须的。不好的地方就是全车隔音相当一般,哪怕我后来又自费在4S店更换了顶配才有的前窗双层隔音玻璃,至少我的耳朵听不出更换前后有任何差别;再者这车的底盘以舒适取向,刚性不足,中高速过颠簸障碍的时候会明显感受到前桥的颤动,第一次遇到这个情况的时候吓了我一跳,后来4S店师傅告诉我啥事没有,这是正常的!反正我开过真么多车还是头一次遇到。驾驶枯燥没啥乐趣,动力充沛换挡也非常平顺,转向的手感调的有点重但是比较假,和宝马老3系的那种重手感不是一个层面的。看着很多车评人说凯美瑞是有操控乐趣的说法实在好笑,凯美瑞的运动型完全体现在外观上,不过这个倒是符合国人普遍对运动的真实需求,看来丰田研究购买者的心理是非常下功夫的。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这台车已经驰骋在广西的大美山水间了。是的,我把它卖掉了。今年的国庆节前三天我以13.18万的价格(含2024年8月底到期的商业全险)卖给网上的一个广西买家。在我家里的这5年的时间开了69000km,全程店保,全车除一次小碰擦的钣金喷漆(4S店维修3200元涉嫌扩损)外没有任何事故,全车都有顶级车衣和窗膜(日系车油漆真的比较脆弱,贴车衣还是有好处的,卖的时候全车外观一级棒,非常新。
这次的买家也是个爱车之人,从机场接他们的返程路上从他的驾驶习惯就看的出来。非常顺利的办理了过户交车手续,凯美瑞离开了南京,据4S店卖车的销售说这是南京第一天蓝色混动凯美瑞,开始了它第一次2000km的长途奔袭。希望它未来都能一切顺利吧!
第七台车大众甲壳虫
还记得那台SMART吗?2019年6月送走了SMART,我们也开始了为老婆买新车的计划,正好之前和我一起买宝马结果买了奔驰的朋友刚定了一台大众甲壳虫,老婆一听立刻心动,说句实话,哪个女人能逃过甲壳虫的诱惑啊!
他们陪着我们来到了进口大众4S店的时候已经临近下班了,店里也没啥可选的车型,库里只剩下三台白色的1.2T时尚版(最低配)。看车的时候发现店里还有一台蓝色的大众高尔夫旅行版,真的非常酷而且德国原装货,1.8T配6AT自动变速箱,看来德国人还是把最可靠的动力系统留给了自己人。我们开出去试驾了一下,悬挂非常有韧性和高级感,布艺格纹座椅的配置也非常令人喜欢。但是最终老婆还是选择了购买甲壳虫。这个时候甲壳虫已经即将停产退市了,很多地方已经没货了,车型也没啥可选,我们就以裸车15.5万的价格拿下了它。
墨西哥产的它真的有些粗糙和大家印象里的德系做工真不是一个概念,但是该有的安全配置倒也齐全,没有天窗和布艺座椅真是我们需要的,手动空调和确实的方向盘控制按钮的缺失真的有点遗憾,但是开起来后底盘的感觉非常敦实,用料也算扎实,但是动力的感受就一般甚至不满意了,1.2T的动力其实推动这么台小车应该还行,但是干式DSG变速器的搭配真的很糟糕,速度没有上去就急着升档,老是有断气的感觉。换成运动模式或者大脚油门会改善一下,但是这又不符合女性司机普遍的驾驶习惯。令人意外的这台车原车的车机和喇叭匹配的非常成功,音质效果绝对秒杀一众40万以下的车型,层次清晰、低音震撼,还可以直联Carplay,非常方便。
拿到手后没有太多改装,本来心心念念的大饼复古轮毂最后也没有上,只是增加了倒车影像和自动感应大灯这些有助于安全驾驶的设备,和防止白色车漆容易泛黄的全车车衣,这些花费总的来说不是很高。
这个车型是汽车历史上的经典车型也是我们拥有时间最短的车。老婆一直抱怨说开的不舒服,2020年7月也就是我们在持有刚过1年的时间就转手了,一共也就跑了7000km,没有任何事故,连轻微剐蹭都没有的一台准新车被一个朋友的朋友收入麾下。价格当然是友情价,不过我亏的也不算多(也就购置税和改装的钱加上我的卖车惯例——送全年车险),因为卖的时候已经没有新车了,成为了一代经典。
第八台车别克GL8
从甲壳虫到GL8的跨度真的有点大,甚至有点无厘头。其实这么多年我一直喜欢MPV车型,也短时间开过奥德赛、老款GL8、大众夏朗等车型,一直期待自己拥有一台可以带着全家人舒适安全的外出的MPV。
2020年的时候国内的MPV车型其实选择非常有限,那时后没有一众的新能源MPV车型,丰田塞纳没有上市、后来爆棚的广汽传祺的M8之类的产品还很不成熟,能选择的也只有临近退市的大众夏朗和日系孪生兄弟车型奥德赛和艾力绅。试驾了奥德赛让我果断放弃,虽然它有着异常丰富的座椅变化形式,低配的甚至有我最喜欢的粗绒座椅还非常省油(2.0版本的混动)价格也有一定的优惠,但是车体的松散和隔音是我最不能接受的点。说它没有隔音可能有点夸张,但是和外界环境太过于亲近也不是我的愿望,第三排座椅打开后直接头枕靠在后挡风玻璃的设计也让人不敢乘坐啊!
又来到熟悉的进口大众4S店看大众夏朗,只有7座可以选择,试驾后夏朗德操控感最好,完全没有MPV的臃肿和大车感,驾驶者一定喜欢这种感觉,由于夏朗的定位其实和奥德赛差不多,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又要照顾第三排的安全,最后就只能牺牲了几乎所有人的舒适度,第二排三个独立座椅,导致第三排进出非常麻烦,我买这个车不就是冲着全家人舒适安全去的吗?销售员帮我查询了国内目前在库和在途的所有车辆信息,没有6座的可以调货,没办法只能放弃。
还是回到销量和口碑都最棒的GL8吧!虽说这是一个由上汽泛亚完全自己设计的国内独创车型在安全性上有很多诟病,但是巨大的销量和使用案例不可否认是一款好车,或者准确来说是一款适合中国市场和消费人群的车。几乎每个进入中国市场的MPV都放言取代GL8的市场地位,结果总是三两回合就落败了。
我当时选择的是别克GL8652路上公务舱的舒适版(也就是丐版),其中主要的原因是GL8的使用场景100%纯家用,路况也基本是城区道路和高速公路,所以653陆尊的后独立悬挂的感受差异有限,价格却高出一大截感觉有所不值,外观上来说652也算经典,看着不落伍,尤其是它的琥珀金的漆水表现相当有质感,无论视觉还是触觉都感觉更高档些。,没有天窗其实也无所谓,除了我最开始的POLO是没有天窗的车型,什么单天窗、双天窗、天幕玻璃我的都体会过了,说老实话这个功能对我来说没啥用,我不吸烟,家人在车上也都不吸烟,考虑到没有天窗的车型车体强度更大,舒适版其实还是挺好的。座椅都是布艺座椅也是我一家人都喜欢的,这个价位的车配的所谓真皮座椅其实都是合成革制作的,使用了很多胶水,感觉不够环保。另外冬天冷夏天烫的感受相信大家都遇到过。
布艺座椅配上白色的编织半截座套非常有居家的感觉,清爽好打理。我加装了倒车影像和中门的双电动门使得家人上下车更有仪式感,其实感觉上有些缺失的功能是多功能方向盘,这个功能还是必要的,由于GL8的中控台距离驾驶位偏远,切歌调节音量都需要欠身操作,人机功能不好;没有中央置物箱其实也挺好的,车上的人可以通过无障碍的中央通道方便的自由更换位置,反正座椅上也有可调节扶手。
GL8作为拥有如此巨大消费市场的车型其实是最有条件提供客户自由选装功能的,从而实现个性化的服务而抢占更大的市场。GL8的底盘偏高,所以驾驶它总有种高高在上的感觉,甚至车内座椅高度超过很多的SUV。这个也带了的第二排上下台阶偏高的问题,对于儿童和老人不是很友好,奥德赛这点做的非常棒,几乎抬腿就可上下车,653做了改进,设置了两级台阶,GL8只能通过加装电动踏板来实现,这个问题我还一直在纠结中,没有实施。
GL8对于普通家庭使用的话其实利用率不是那么大,我的车跑了3年才行驶了31000km,大部分时间都是停在车库里。2.0T的发动机动力相当充沛,高速行驶也非常有底气。悬挂也不是过去的老款那么忽忽悠悠,还是有一定支撑力的,,但是在大角度高速转向时侧倾就有点大了,不过这点也确实实时提醒我们,安全第一、稳妥第一才是正确的驾驶GL8的方式。由于车型偏高大,很少有女性愿意主动驾驶它,所以我也几乎没有坐过第二排(最舒适的位置)。多人出行时大部分人上车的第一选择都会是第二排,所以经常是前半小时一车人欢声笑语的坐在后面,而我孤零零的一个人在前排驾驶。再过半小时就可以从后视镜看见后面的人要么安静玩手机要么已经靠在椅背上微微轻鼾了。这时候的你一定流露出的是幸福的笑容。也许这就是购买GL8的意义吧!
第九辆车TESLA Model3焕新版
当丰田凯美瑞离开我的那天,买新的任务又来了,其实早一段时间就已经开始关注了。TESLA的新3已经发布了一段时间,当我们看到现车的时候确实被惊艳到了,尤其是前脸那锐利的大灯,和过去的憨憨的造型完全割裂了。
购买TESLA的理由很简单。
1、车型品质应该说是电动车里最可靠的,之前关于它的种种不实传言终于被各种揭底;
2、销售方式简单直接没有任何套路,童叟无欺。中国汽车业发展到今天,即便一个自己购买过这么多辆车和帮朋友买了无数车辆的我来说都已经感觉有点头晕了,什么指导价降多少点、按揭分期降多少、全款购买回收优惠幅度、强制店内保险、连蒙带骗的延保套餐、网上什么1000抵充10000元的活动、二手车置换补贴、装修大礼包、强制上牌服务费2000-5000元(实际自己去办完全0难度,花费也不过200多元)。看完某些国内汽车大型销售集团的4S店后,我竟然弄不清楚我到底需要花多少钱提车(销售员临走还把和我算了半天价格的手写单据回收了,而且不让拍照)。 把简单的事情搞得复杂、乱才能赚钱的道理我也懂,但是我承认我玩不过你们、也不愿意受这类气,买车本来是个非常开心的事情,这样搞变成了互相算计、斗智斗勇、比价压价;
3、新的3虽然价格上调了2.8万,很多人说等等吧,一定会降价的,我相信作为工业产品,TESLA又是非常会控制成本的企业,降价是必然的,但是什么叫先到先得的快乐!为什么大家明知道国庆节的螃蟹刚上市价格贵、品质不够好,还要抢着尝鲜了,一个道理啊!
4、Tesla在辅助驾驶领域的超强地位,让消费者真正使用它的这一功能时可以更加踏实,毕竟它的算法和其他汽车企业的完全不同,有点像苹果系统和安卓系统吧(不知道这个类比是否合适)。我反正是用了iphone4后就一直没有再使用过其他系统的手机,省心不卡顿才是我们最需要的吧;
5、Tesla有很大的后续系统升级即可开放更多功能的特点,当然肯定有些是要收费的,但是这个的选择权在我们消费者,我个人喜欢有选择权而不是被强迫或者变相强迫。
我选装了19吋大轮毂和充电桩,说是预估10月底、11月初可以交货,毕竟目前店里连试驾车都还没有到。我反正网上订单已经完成,等试驾车到了先去试试车然后再看看还需要增加什么选装件吧。
期待我的新车早上来到!!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