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王静
9月4日, 德国国际汽车及智慧出行博览会(IAAMOBILITY2023)正式拉开帷幕。
作为全球大型的国际车展之一,慕尼黑车展不仅汇聚了德国本土车企,包括中国、美国、奥地利和法国都有大量企业参展。其中,中国企业参展数量是2021年时的近两倍,包括MG、比亚迪、阿维塔、赛力斯、零跑等中国汽车品牌。

2023慕尼黑车展,一辆MG赛博斯特电动跑车展出。图源:视觉中国
不过,主流的如丰田、日产、马自达、铃木以及现代起亚等日系和韩系车企都缺席了。
据了解,本土作战的德国厂商,在这次慕尼黑车展的表现,都可圈可点,带来的新车型都是电动产品。
奔驰带来了CLA级概念车,是奔驰全新模块化架构MMA平台的首款车型,纯电续航里程超过750公里(WLTP工况),拥有约12千瓦时/百公里的卓越能耗表现。
宝马集团带来全球首发的BMW新世代概念车,展示了下一代BMWiDrive人机交互系统,宝马方面表示,2025年将在新世代车型首次搭载。

宝马集团旗下MINI(图片|配置|询价)品牌全新电动MINICooper在慕尼黑迎来世界首秀。这是下一代MINI家族首款纯电动产品,由此,MINI将开启品牌进化新阶段,向2030年实现全面电动化。
尽管新能源电动车在国内,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但是从慕尼黑车展上看来,全球电动化依然属于未来式。
众所周知,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和发展都走在世界前列。
据乘联会披露,预估8月新能源乘用车厂商批发销量80万辆,同比增长27%,今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预计将达850万辆,市场渗透率有望达到36%。
但是,从全球市场来看,新能源车依然小众。欧洲头部市场中,德国、英国和法国今年4月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均超过20%,分别为20.5%、21.9%和21.2%,而在意大利和西班牙,仅为7.9%和10.4%,在中东市场渗透率仅为8%。
从2017年到2022年的5年时间里,混合动力车(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在欧洲新车销售中的占比增加了29.2个百分点,而EV仅增加了10.6个百分点。
“国际上的竞争将从2025年以后开始,中国现在表现的是先发优势。”业内资深专家张建业表示,德国还在坚持燃油将来有市场,只是不用石油制品。
“传统汽车厂家对电动汽车的规划基本上都在2025-26年。”张建业表示,尽管从目前的中国市场来看,BBA的电动化布局似乎出于落后,但在全球电动车市场,特别是豪华电动汽车市场,奔驰和宝马并不会有太多对手。
事实上,除了新车型,奔驰已经开始进军电动化的全面布局。今年10月开始,奔驰的全球首批超级充电站即将在中国成都、美国亚特兰大、德国曼海姆投入运营,名为梅赛德斯-奔驰充电中心。到2024年底,梅赛德斯-奔驰全球超充网络充电桩预计将增至2000根,由此向着2030年前提供超过2000座超充站、10000根超充桩的目标大步迈进。
宝马的固态电池开发很快。今年年初,宝马宣布将打造全固态电池中试生产线,第一辆采用全固态电池的宝马原型车计划在2025年之前推出,2030年之前将实现全固态电池的量产。届时,续航里程在1000公里以上的电动汽车,很可能在2026年出现。

德国大众汽车公司改装的自动驾驶IDBuzz汽车图源:视觉中国
大众汽车给出的关键节点也在2025年。
大众汽车董事会成员托马斯・施迈尔在慕尼黑车展(IAA)上表示,该集团在电动汽车快速充电网络的推广方面正取得进展。施迈尔透露,大众计划在2025年前安装的4万个快速充电桩,其中有一半已建成。另外,大众将继续专注于统一的电芯和电池组生产,预计未来公司80%以上电动汽车将使用统一电池。
当前,中国电动汽车涌入欧洲,给德系电动汽车产业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但这一份先发优势并不会维持太久。
张建业表示,中国受制于芯片,在自动驾驶领域将被德国超越。另外,欧洲对电动汽车电池回收的法规,使得国内电动汽车对欧美出口不会占用太多份额。所以从全球范围看,中国优势并不大。
张建业认为,2025年,真正的全球电动化如火如荼,届时中国的豪华电动车市场将迎来拐点,一切才刚刚开始。
“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