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各地氢能产业规划政策相继落地,国内氢燃料电池汽车投运开始进入放量阶段。
根据高工氢电产业研究所(GGII)《燃料电池汽车数据库》(交强险口径),2023年1-7月,常州、张掖、庆阳、邯郸、石家庄、濮阳、洛阳、东营、乐山、海东、拉萨、甘孜藏族自治州12个城市已达成氢车上牌破“零”目标,实现氢能交通“从0到1”的突破。以下是城市详情:
1、常州市
常州正全力打造引领长三角、辐射全国、全球有影响力的新能源之都。预计到2025年,常州武进将引育氢能装备制造及气体储运等产业链企业30家以上,上市企业1家以上,力争建成加氢站5座,氢能源汽车应用示范突破300辆,氢能及相关产业年产值突破100亿元,形成空间高度集聚、上下游紧密协同、供应链集约高效的优势产业链。
8月19日,常州氢湾国际创新社区一期工程在“两湖”创新区核心区正式开工。项目位于常州西太湖科技产业园,占地面积34亩,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主要建设氢能产业核心零部件及检验检测设备的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首批入驻项目有加拿大西港氢能阀门研发制造、中海电力氢能核心部件、锐格氢能测试装备、创氢氢能设备与检测。
2、张掖市
1月12日,由雄韬氢雄配套的10辆氢能公交车在张掖投放使用。本批次氢能公交车将承担张掖市客运,丹霞大景区直通、景区摆渡等运输任务。此次上线运营的氢能源公交车搭载的是雄韬氢雄VISTAH系列燃料电池系统与雄韬氢瑞电堆,具备长寿命、高功率密度、稳定高效功率输出等性能特点,能在-30℃低温环境下运行。
作为甘肃省绿氢生产及综合利用先行示范区,张掖市已引进中能建、龙源电力、海槿新能源等龙头企业集聚发展。随着氢车开始投运,在张掖氢能零碳产业园里,电解水制氢电解槽、高功率氢燃料电池、电极等一批装备制造项目也陆续配套落地。预计到2025年,张掖将形成每年6万吨的绿氢产能,建设加氢站5座以上,就地消纳富余电能30亿度,成为西北地区重要的绿氢化工、示范应用和装备制造基地。
3、庆阳市
4月28日,庆阳市50辆全新一代的智能网联氢燃料电池公交车正式上线运营,是甘肃省首个正式投入运营的氢燃料电池公交项目和西北规模最大氢能交通应用示范项目。东方氢能不仅为该项目开辟了氢燃料电池整车销售的新模式,还同步交付500Kg/12h撬装加氢设备,实现了东方氢能在非补贴示范地区氢能与燃料电池交通应用市场的重大突破。
4、邯郸市
4月18日,搭载河北氢沃氢燃料电池系统的首批100辆氢能重卡交付仪式在邯郸经开发区举行。该批氢能重卡交付并投入运营,成为氢蓝时代在河北省的区域总部公司——河北氢沃科技有限公司的首批示范运营项目,也是迄今为止河北省氢能重载交通示范应用最大规模的落地项目。
近年来,邯郸谋划提出了“中国气谷”、创建全国氢能示范应用城市的战略目标,先后引进了中船制氢装备制造、新兴储氢装备、氢蓝时代氢能装备区域总部、中钢研储氢材料研发生产等氢能产业类项目10个,全方位加强与氢能优势企业的合作,。力争通过10年左右的努力,实现氢能全产业链产值超千亿元。
5、石家庄市
今年5月,石家庄市公共交通集团首次发布10辆氢燃料电池招标项目,中通客车以182.6万的价格中标。这是石家庄首次采购氢能公交车。在《石家庄市氢能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中,石家庄明确到2025年规划布局加氢站项目8-15座,力争应用氢燃料电池车800辆左右。由此可见后面两年石家庄将持续释放氢车大单。
6、濮阳市
濮阳正通过一个又一个项目串起氢能产业这条“链”,项目涉及电解水制氢材料、装备制造,储氢瓶生产、液氢产业化、整车制造等产业链环节。8月18日,2023濮阳氢能产业发展大会举行重点项目签约仪式。天顺风能、国鸿氢能、郑州宇通、中科清能、上海舜华、宁波欧佩亚、协氢新能源、汉兴能源、天津凯森、未势能源、国创氢能、佛山禾邦等企业现场进行10个项目的签约。
2月,濮阳市委、市政府出台的《濮阳市氢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明确指出,到2024年,全市氢能产业链产值达到100亿元以上;燃料电池发动机产能达到6200台/年,燃料电池汽车产能达到2500辆/年;建成加氢站10座,开通氢燃料电池汽车市城区公交线路4条;全市运用氢燃料电池汽车数量突破600辆。
7、洛阳市
7月,洛阳一批氢燃料电池牵引车投入运营参与城市环保项目建设。作为洛阳市首批示范运营的燃料电池重卡,这20辆31吨氢燃料电池自卸车由宇通商用车有限公司生产,搭载氢沄新能源燃料电池系统,应用于高科钼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由洛阳环锋资源有限公司运营使用。
去年洛阳市发布《洛阳市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行动方案(2022—2025年)》,大力提倡燃料电池汽车在公交、环卫、市政工程、快递冷链/物流、重型货运等领域的示范应用。目标到2025年,完成不低于360辆燃料电池汽车推广任务,建成加氢站不低于7座,车用氢气终端售价降到30元/公斤以下,基本形成以工业副产氢和可再生能源制氢相结合的氢能供给体系。
8、东营市
3月9日,东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布关于印发《东营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2—2025年)》。其中指出,到2025年氢能外供能力达到12万吨/年,其中灰氢提纯7万吨/年、绿氢制取5万吨/年,培育30家以上氢能相关企业,力争氢能产值达到100亿元。助力山东省达成推广燃料电池汽车10000辆,累计建成加氢站100座的总目标。
当前,东营市氢能产业发展表现出良好势头,以山东汉德自动化控制设备公司为代表的企业在PEM电解水制氢系统、碱性电解水制氢系统、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等多个领域均有涉足,并不断取得创新成果。随着首批氢车上路,东营市氢能产业上下游将逐步打通。
9、海东市
《青海省"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提出,青海将以可再生能源制氢技术研发为重点,打造清洁能源产业高地,探索氢能在电力、工业、交通、建筑等领域的应用,打造青海"绿氢"品牌。位于海东市的“氢装上阵(海东)碳中和物联产业园”项目,由氢装上阵(青岛)物流科技有限公司和海卓动力(青岛)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联手打造。该项目占地300亩,总投资12亿元,重点打造氢油电超级能源中心、可再生能源制氢基地和智慧云仓,并将投放600台氢能物流车辆。
根据GGII《燃料电池汽车数据库》(交强险口径)显示,海东已有氢车实现上牌,可见“氢装上阵(海东)碳中和物联产业园”项目即将竣工投产,海东市氢能产业将从交通领域开始正式步入正轨。
10、乐山市
2022年11月,四川省经信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四川省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文件指出,四川着重打造“一核一带一走廊”的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集群。“一核”即以成都为极核,辐射带动德阳、乐山、自贡等市,重点打造专业氢能装备园区,带动全省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
在四川,乐山属于水电、风电、光伏资源丰富的地区,适合打造绿氢输出基地,发展可再生能源制氢。作为老牌工业基地,乐山近年来深入布局锂电新材料、稀土新材料和氢能利用等新赛道,势在构筑新型工业化的新高地。
11、拉萨市
目前,西藏还未发布有关氢能产业的“十四五规划”。但是西藏风、光、水电、油气等资源禀赋,适宜大力发展绿氢、灰氢经济,发挥氢能源在国家能源转型中的重要作用。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青海省委会主委王昆曾公开建议,在青藏铁路西宁、德令哈、格尔木、五道梁、安多、那曲、当雄、拉萨等沿线,规划建造5至10个制氢、储氢、加氢基地,“一方面为青藏铁路供氢,另一方面服务城市氢能需求。”
根据GGII《燃料电池汽车数据库》(交强险口径)显示,拉萨氢车实现上牌“破零”。这或许可以看做后续西藏发布相关氢能产业支持政策的“前兆”。
12、甘孜藏族自治州
甘孜藏族自治州是四川著名旅游胜地,被誉为“雪域蓝田,牧歌天堂”,拥有稻城亚丁等风景名胜。7月,甘孜州发改委公开《甘孜州碳达峰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强调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质能、地热能、氢能。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