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新能源汽车
大降价
你会买吗?
先提个问题:
你喜欢自己开车
还是喜欢打车?

8月28号小鹏汽车与滴滴出行共同宣布,双方将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会结合各自的优势,推动电动汽车以及相关技术的规模化应用。小鹏汽车将收购滴滴旗下智能电动汽车项目相关资产和研发能力。小鹏汽车将基于滴滴此前的造车项目,加入XNGP、小鹏智能座舱等智能软件能力, 用的也是小鹏的扶摇架构。
想象一下,以前是多少价位的车才能用上全部这些东西,现在15万就能实现,是不是有点激动?等它真出来的那天那就是A级车市场大地震啊!而留给同行们的时间也不多了,这个项目代号“MONA”,预计于2024年开始量产。

小鹏汽车也成为首家获得滴滴生态体系全面支持的整车企业。双方将在多个领域探索互利共赢的长期合作机会,包括在滴滴平台上小鹏车型的运营、品牌营销、金融保险服务、充电设施建设、Robotaxi,以及国际市场方面的合作。
就在一个月前的7月26号,小鹏刚刚和大众达成合作,大众向小鹏投资7亿,双方计划面向中国中型车市场,共同开发两款大众品牌电动车型,计划于2026年上市。
小鹏最近的动作还挺多,24年新款A级车量产,26年中型车也要上市,这真是卷死同行的节奏啊!其实也不是小鹏卷,你看看当今中国乘用车市场的形势大概就明白了,这可能只是积极探索的自救。


根据2023年中报数据,汽车整车制造业按照总营收来看,原来的造车新势力三家,前9名只剩下两家,而小鹏的数据也不容乐观,总营收同比下降38.92%;净利润率同比下降超90%。虽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但利润下滑必须遏止。电动汽车领域,理想一马当先,后起之秀零跑紧追不舍,在这种后有追兵前有堵截的情况下,小鹏必须放手一搏。
而何小鹏本人曾在小鹏汽车品牌日上说过:“智能汽车的核心在运营,而不在制造”,虽然在这句话引起轩然大波之后何小鹏解释说,因为自己是互联网出身,对于专业术语“营销”的理解不同,从而引起了不同背景朋友的误解,自己并没有不重视“制造”,但是从战略规划来看,小鹏汽车也确实在努力拓宽自己的品牌空间。

此次与滴滴合作可谓是在收到大众投资之后的又一次双赢战略,一方面滴滴的整个新能源汽车研发团队实力不如小鹏,与已经具备相当实力的新能源车企合作无疑是明智之举,就有点像百度和吉利那意思;同时,无人驾驶出租车业务的兴起也让滴滴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百度的萝卜快跑已经开通武汉天河机场自动驾驶接驳服务,Robotaxi对滴滴冲击很大,MONA很有可能也是瞄准这块市场。
另一方面,滴滴可以为小鹏提供营销资源,也能向‘MONA’客户推荐相关的金融保险产品,双方还将共建快速充电站。这不是滴滴第一次与车企站在同一个舞台。早在2018年,滴滴拉上比亚迪、吉利等企业,组建了“洪流联盟”。
2020年,滴滴与比亚迪联合推出定制网约车D1。经常打车的人直观感受就能发现,新能源网约车很多都是比亚迪。滴滴内部调研结果也表明,我国销售的纯电动小汽车中,每5辆就有1辆在滴滴注册,每月在平台活跃的电动汽车超过100万辆。售价15万元及以下的车型,正是网约车主流产品。有了滴滴助力,在该价格区间,小鹏汽车更容易“打造爆款车型”。
新能源汽车已经进入产品生命周期的成长期,竞争者纷纷进入市场参与竞争,同类产品供给量增加,价格随之下降,企业利润增长速度逐步减慢,而对于这个新兴的行业所有车企都在各显神通,奋力向头部冲刺,最终花落谁家,还是很有悬念的。

今日话题:
【你喜欢开车还是打车?】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