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宝安区燕罗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园作为深圳市“工业上楼”建设元年第一个新开工项目,也是深圳20大先进制造业园区、全省首个整街统筹项目——“湾区芯城”的先导项目,首期总投资超26亿元,建成后总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投产后将贡献产值超100亿元,将打造世界一流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地。

宝安区燕罗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园效果图。
盛夏时节,草木葱茏。步入深圳市宝安区燕罗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园,项目工地上钻机轰鸣,静压桩机、挖掘机等各种器械马不停蹄,大型卡车络绎不绝,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和欣欣向荣的景象。产业园厂房环绕街区沿边布置,内侧围合出生态绿谷,成为外高内低、可以容纳各种公共生活与生产的大院,未来可满足更多对开间厂房和大荷载大企业入驻。
该产业园位于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的战略节点,是被众多创新平台、顶尖汽车零部件企业簇拥的“产业钻石之心”。作为深圳市“工业上楼”建设元年第一个新开工项目,也是深圳20大先进制造业园区、全省首个整街统筹项目——“湾区芯城”的先导项目,首期总投资超26亿元,建成后总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投产后将贡献产值超100亿元,将打造世界一流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地。
“产业园区有三大优势,在空间方面,产业链上下游集聚,产业生态更加完善,设计研发、生产试制、规模化量产、产业协同等方面更加高效;在政策方面,‘市—区—园区’三级政策叠加,企业能获得更大的扶持力度和更广的扶持范围;在管理运维方面,专业化的园区,无论是园区设施管理还是问题响应机制都会更加完善,为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宝安区发展和改革局负责人表示。
抢抓发展新机打造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集聚区航母
宏图新启,战鼓催征。近年来,在以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推动下,全球汽车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融合发展驶入快车道。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疫后经济复苏的关键之年。宝安区利用资源优势,抢抓机遇,创新探索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宝安方案与实践路径,推动智能网联汽车、智慧交通、智慧能源、智慧城市的协同发展。区发展和改革局勇于担当作为、积极探索创新,牵头构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体制机制,逐步从头部集聚向产业集群、从业态培育向生态优化、从封闭测试向全域开放跨越发展,为全国的改革破难题、探新路、做示范。
产业链基础深厚,推动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迈向产业链价值高地。作为深圳产业大区、制造业大区的宝安,也是深圳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聚区,当前深圳市智能网联汽车企业共1442家,其中549家位于宝安,数量全市第一。2022年,宝安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增加值约130.5亿元,拥有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相关企业743家,涌现了航盛电子、法雷奥、古河电工、积架宝威、镭神智能等一批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主要涉及智能座舱、自动驾驶域控制器、汽车连接器、激光雷达等赛道,这些电子信息技术相关产业形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的骨架支撑。
“宝安智造”享誉国内外,在全国工业百强区榜单中名列前茅。作为宝安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主力军”,航盛电子、法雷奥、车联天下、鼎微科技等智能化网联化企业的产值占到了全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总产值的57%。还有汽车通用零部件领域的电路系统、线束与连接器、车身及附件;电动化零部件领域的动力电池、电控系统、电机和充电系统;智能化网联化领域的V2X通信模块、电子电气架构、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高精度定位和高精度地图、智能驾驶座舱和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等,相关企业在宝安各个街道星罗棋布,一批世界级“灯塔工厂”将在宝安迸发涌现,一批引领型新兴产业集群将在宝安聚链成群。
结合产业现状,科学制定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目标。宝安借助电子信息类产业基础深厚、产业链完整的优势,抢抓万物互联时代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新机遇,培育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发布了《宝安区培育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实施方案》,从总体情况、工作目标、重点工程、保障措施四大部分出发,致力将宝安打造为深圳市智能网联汽车增量零部件创新制造基地、粤港澳大湾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集聚区。
到2025年,宝安力争智能网联汽车产值规模突破700亿元,增加值规模突破200亿元。为此,宝安将扩大产业规模,打造1~2个智能网联汽车专业化园区,培育和引进3~5家龙头企业,还引进2~3家汽车产业链“链主”型企业,建成1个车规级汽车零部件检测认证平台;提升创新能力,面向重点应用领域突破一批智能网联汽车增量零部件核心技术;完善产业生态,引进1家整车制造企业,一条整车制造赛道,涉及动力电池、材料、芯片、人工智能等100多个硬科技产业,足以为一座城市构建起极具扩张力的经济骨架,是向产业链高端攀升的发展必然,将承载粤港澳大湾区智能网联汽车整车制造发展愿景。
布局三大工程攻坚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壁垒
宝安围绕打造千亿级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聚区发展愿景,布局了三大工程。
产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加快汽车智能化网联化核心技术攻关,支持区内智能网联汽车企业或机构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高校院所,聚焦感知系统、决策系统、执行系统,围绕固态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光纤惯导、网联化技术等展开技术攻关,研发符合前装量产要求的关键零部件产品。推动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相关高端产品产业化。支持区内行业龙头企业发挥各自优势,强强联合、开展合作,推动产业落地,鼓励相关企业在宝安区建立车规级零部件产品的生产线。

产业规模培育工程。积极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专业化园区建设,依托宝安区燕罗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园等优质产业空间,建立智能网联汽车专业化园区,建设一批汽车零部件标准化厂房或定制厂房,实现企业“拎包入住”,支持区内有发展潜力的汽车零部件企业通过兼并收购、产线升级、数字化转型等方式做大做强,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
产业生态完善工程。实施精准招商计划,围绕下游整车、智能座舱、自动驾驶、智能网联等环节,聚焦全球优势资源,招大商招好商,以大企业、大项目推动宝安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及产业链环节高质量发展。在区内道路新建和综合改造项目中,规划增加路侧智能化、网联化交通设施,提升智慧交通管理水平。从局部道路开放迈向全域开放,从测试示范迈向商业运营,逐步推动宝安区全域开放及商业化运营,支持知名企业、高校、研究机构、行业组织在宝安区举办具有业界影响力的产业峰会、高端论坛和展会等活动,为智能网联汽车进一步实现自动驾驶提供应用场景,成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沃土。
运用四大措施统筹推进产业链精准保障
《宝安区培育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实施方案》将各项工作任务均细化分解到具体的责任单位,实施高位统筹、政策配套、金融与智库四大措施保障,精准发力支撑。
统筹上,建立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协调推进工作小组,全面统筹产业布局、技术发展、标准制定、示范应用等产业发展,协调解决重大项目布局、用地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等重大问题。
政策上,依据市级智能网联汽车政策体系,明确重点扶持方向,编制区级扶持措施,重点推动产业项目落地、提升产业创新能级、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完善产业发展配套。
资金上,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在银行信贷、发行债券、股权融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方面,为创新型、制造型智能网联汽车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技术上,联合产业研究智库机构组建宝安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制定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技术发展路线图,聘请国内外知名企业家、学术专家对重大项目评估、国内外产业政策资源对接等提供咨询意见。
“宝安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初步形成了囊括感知系统、动力系统、配件系统和通信系统等领域的产业生态,是深圳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布局的核心支撑极。”深圳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研究中心讲师认为。
关山迢递行者致远,踔厉奋发万里可期。宝安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气象万千,崭新的动力源、支撑极不断涌现,将为构建深圳市智能网联汽车增量零部件创新制造基地、粤港澳大湾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集聚区作贡献。
来源:中国改革报 尹道振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