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大众“输血”7亿给小鹏,背后的原因是?中国车真的要崛起了?

    敢说车头像敢说车头像
    敢说车2023-07-27

    要说今日份车圈最大热点,非小鹏与大众的故事莫属,我们先把新闻看了:

    看到这个新闻,不知道各位看官作何感想:国货崛起?合资没落?还是自己的股票总算走出泥沼了?就笔者而言,说不兴奋都是假的,但冷静下来,我想从两个企业的故事入手,和大家聊一聊大众和小鹏。

    “老实人”小鹏方得始终?

    把幕布拉到几年前,当时的新势力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哪怕是专业的汽车媒体人,想记住每一个品牌都是有难度的。

    (你能认全吗)

    19年初代G3上市时,笔者就狠狠地批评过这个产品:一个抄本田缤智的“油改电”,强塞一堆稚嫩的智能化配置,还跳票那么久,怎么能让人喜欢上呢?

    (当时的文章截图)

    但巨轮滚滚至今,苟活下来的也就那么几家了,小鹏就是其中的一个“老实人”。何谓老实人?就是在友商都在为消费者创造需求,鸡贼地靠内燃机解决续航焦虑的时候,小鹏在做着研发:首个量产城市领航辅助系统XNGP、叫好不叫座的小鹏G9、把800V架构卷到21万的G6……有这样研发实力的企业,就在上个月还在面临着生死存亡,当然这并不能怪大所谓的大环境。小鹏对公关宣发的怠慢、对用户需求深度挖掘的欠缺、对产品的定位、对设计审美的缺失,都拖垮了本应该有的销量。

    (G6实在是不好看)

    直到一束光的出现,这束光的名字,叫大众。

    大众的救赎之路,终点是中国吗?

    (当时的声明,机翻仅供参考)

    2015年9月20日,时任大众CEO马丁·文德恩的一纸声明,揭开了“大众柴油门”的序幕,也改写了大众未来的路。

    (柴油门当时的发布会)

    由于在柴油机的排放问题上存在严重的欺诈问题,大众随即停售所有柴油汽车,股票暴跌、信任危机如雪崩一般落在大众头上。一夜之间,昔日风光无限的汽车巨头,沦为了一个大“骗子”。

    要知道在燃油车时代,欧洲车企不能没有柴油机,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大众急需要为自己的未来找到一个新的出口,而这个新的出口,叫做电动化。

    MEB家族

    2019年,首个MEB平台量产车id.3发布,拉开了大众全面电动化的序幕。作为电动化时代最早调头的“大船”之一,传统品牌巨头大众也在摸着石头过河。

    id. 系列好吗?好!无论是id.4还是id.3,笔者都对其行驶质感和好开程度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如果没有特斯拉和中国新能源车的崛起,id系列一定能打遍天下无敌手,但大人,时代变了啊!

    无论是在智能化程度,还是续航、电耗包括补能的便捷度,MEB平台的产品都远远落后于国内各大“卷王”,在国内只能靠近乎疯狂的折扣,换取微薄的销量。以大众“All in”电动车的野心来说,这肯定是远远不够的,于是大众把目光转向了“卷王”中的“老实人”小鹏,也就有了文章开头的那则新闻。

    但这是大众的终点吗?我看未必。大众只是因为MEB产品线的乏力,想找一个更好的合作伙伴罢了,而小鹏对于智能车机、辅助驾驶、800v架构及补能系统的深耕,正好符合大众的口味,真正的好戏还在后面呢。

    MEB+平台

    MEB+和PPE平台才是大众一直在憋的那个大招:MEB+平台的产品预计续航里程可达到700km,充电功率会达到175-200kW,主打走量的中低端市场。

    PPE则是保时捷taycan的J1平台的进化版,全线800V平台加高性能架构,拉高集团品牌电动车的上限。

    写在最后

    扯远了,不管大众这次主动联姻小鹏,是为了过渡还是怎样,都是对小鹏,乃至整个中国新能源行业的一个肯定。大众的紧急输血,让危在旦夕的小鹏看到了生的希望,而小鹏的技术,也能让大众看到一丝复兴的曙光,赢两次!

    弱弱的问一句,如果这俩搞了个新品牌,是叫“大鹏汽车”呢?还是叫“小众汽车”呢?还是叫大鹏吧,想必他们都不希望自己的新产品小众吧,笑。

    次阅读
    2评论
    1赞同
    收藏
    分享
    2评论
    1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