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观察者网7月4日发布的报道,在今年的世界和平论坛中,“大国关系”对国际安全的影响成为了热门话题,而中国则成为了各方嘉宾谈论最多的对象。这不仅仅是因为,中国已经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更因为中国在过去十年里不断增长的国际影响力,让广大发展中国家看到了希望,同时也让一些国家五味杂陈,例如印度。
参加今年世界和平论坛的印度前外交秘书萨仁山在发言环节时公开表示,当今国际地缘政治形势呈现出高度的权力分散,而最直接的体现就是二十国集团。而且大国的内政对外交所产生的影响不仅在增多,同时也加剧了不确定性风险,比如美国、印度等国家的选举。萨仁山进一步指出,中国正在自信地运用其影响力参与国际事务,其背后是南方国家在重新崛起。萨仁山颇有些恨铁不成钢地说起印度,直言印度需要一个比现在更加开放和更公平的贸易环境。他认为,今年的印度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

印度前外交秘书萨仁山
在这一点上中国要比印度更加顺利,因为中国保持了数十年的开放政策,当下所处的国际环境在整体上比较有利于中国,反观印度却十分艰难。虽然萨仁山在这样一场高端论坛中,能够以理性的眼光去看待中国崛起,作为一名印度前外交官员,这样的心态实属难得。但是他的表述中依然有脱离现实的内容,因为中国崛起非但不是顺风顺水,反而是一路坎坷。首先中印两大国建国时间相差不远,建国初期双方的经济规模、人口总量都大致相当,除去印度在国土面积上少于中国,同处第三世界的中印是一个很好的对比和观察样本。
但当时中印两国面临的外部环境却是截然不同,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的老一辈领导人将旧中国签订的一切涉外不平等条约和协议统统废除,而在此之前,我们还经历了轰轰烈烈的社会革命尤其是土地革命,可以说新中国是全体中国人带着对未来的美好期望,抱着“向死而生”的心态,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所开创出来的新天地。

莫迪治下的印度仍有诸多问题未解决
反观印度的建国史才是真的顺风顺水,印度的独立并非是彻底砸烂了旧社会,武装驱逐了前殖民者,反而是基于得到了英国承认之后,才能将独立运动的成果转化成为一个主权国家。这就使得中印两国在建国之后所遭受的国际待遇截然不同,新中国开局就面临西方列强的层层封锁,随后就爆发了抗美援朝,英勇的志愿军将士们用鲜血守住了方兴未艾的新中国,但也让西方列强加大了对新中国的封锁和制裁。
作为对比,印度从建国初到现在都被西方视为其“国际秩序”的一部分,从未受到过真正的制裁和封锁,发展环境相比中国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而发展到今天,美西方已经将印度视为对抗中国的最佳人选,甚至形成了“中国不能、印度能”的潜规则。以当下的俄乌冲突为例,美西方不仅自己禁止进口俄罗斯油气,还妄图将“禁用俄罗斯油气”上升到国际共识,利用手中的舆论霸权,对违反这一“天条”的国家肆意施压,但偏偏对靠倒卖、提炼俄油到欧洲的印度网开一面。

中国与印度的差距在于两国走的路线不同
两相对比之下,谁更顺利、谁更困难其实一目了然。追根溯源,中印两国的差距其实是在开局时就已经确立的,我们选择了正确但是极为艰难、极为凶险的道路,但筚路蓝缕换来的是国族复兴在望。而印度才是真正享受了“新手保护期”的好处,但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是残酷的,长期待在“西方温室”中的印度终究要迈出这一步,即便这会让印度痛苦不堪,但这才是大国实现蜕变的必经之路。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