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银行业协会(以下简称“中银协”)发布了《中国汽车金融公司行业发展报告(2022)》(以下简称《报告》)。这是中银协连续第九年发布该报告。
《报告》关于汽车金融细分领域的数据:截至2022年年末,全国25家汽车金融公司资产规模达到9,891.95亿元,总体保持稳定;零售贷款余额为7,852.58亿元,同比略降3.51%;库存批发贷款余额为1,126.9亿元,同比上升8.73%;融资租赁余额61.5亿元,增幅29.45%。
以上数据说明了中国零售汽车贷款行业达到饱和状态,增速正在直线下降,而汽车融资租赁正在快速增长。
但是对于汽车融资租赁的现状,很多朋友还是缺乏了解,很多朋友最多的疑问是为什么汽车融资租赁(直租)现在还体量这么小?这就要说到早期限制汽车融资租赁发展的四个根本问题。现在随着这四个根本问题的解决,汽车融资租赁也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机遇。
早期限制汽车融资租赁发展的四个根本问题:
一、政策法规的限制
20世纪80年代,当时由于国家在购车方面的限制,一些企业无法通过正规渠道采购进口汽车,一些融资租赁企业依靠背景取得进口汽车批文,购买汽车以后以高价、短租给企业使用,以此规避政策限制,满足一些企业的购车需求。由于汽车融资租赁对当时的政策限制造成了影响,1986年财政部以(86)财工字第148号文发出通知《关于不得以租赁名义变相购置非生产用小汽车的通知》。
90年代中期,因为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展迅速,市场对汽车需求量增大,部分融资租赁公司又开始用融资租赁的方式销售汽车。1997年11月19日,财政部出台了《关于不得以融资租赁方式变相销售购买小汽车的通知》,再次叫停汽车融资租赁业务。行业再次进入停滞阶段。
直到2003年国家出台政策,废除1986年和1997年的两项限制汽车融资租赁的政策。也就是说,在1986年-2003年的十七年时间里,在国内市场,国家政策是禁止以汽车融资租赁的方式发展业务的。所以,政策方面对于汽车融资租赁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限制作用。
直到2015年9月7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融资租赁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汽车融资租赁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尤其是汽车融资租赁直租业务(汽车以租代购),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2022年6月22日 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支持有序发展汽车融资租赁。
2022年7月5日 商务部等17部委印发了《关于搞活汽车流通 扩大汽车消费若干措施的通知》,通知要求:有序发展汽车融资租赁,鼓励汽车生产企业、销售企业与融资租赁企业加强合作,增加金融服务供给。
二、客户观念限制
首先,中华民族自古就有“量入为出”的传统消费观念,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都是作为民族的传统美德,所以,中国人传统观念不喜欢借贷消费,不愿意自身太多的负债。直到国家为了鼓励房地产发展以带动国家经济发展,媒体讲了一个“中国老老太太和美国老太太”的故事,逐步接受金融借贷消费的消费形式。
其次,中国消费者对于物品所有权比较在乎,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内租赁这种消费形式都没有快速发展,消费者更倾向于自己购买使用物品。不光个人消费者汽车租赁服务直到2008以后才大规模发展,其他一些例如建筑设备租赁、服装租赁等产业,也是近几年才大规模发展。
无论是借贷消费的习惯,还是租赁使用的习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被国内的消费者所接受。更多的个人消费者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还是更倾向于全款购买拥有所有权的物品供自己使用。
随着80后、90后、00后成为市场消费主力,观念具有非常大改变,近几年消费分期、共享经济成为主流消费方式。汽车融资租赁这种兼具融资+融物的灵活的金融消费模式,必然将会受到年轻一代消费者的喜爱。

三、汽车销售环境限制
在2018年中国新车销量首次下滑之前,长达28年时间里,中国新车销量都是持续增长的,而在这个发展阶段,主要的客户群来源于一二线城市。2018、2019、2020年汽车销量连续三年下滑,是市场发展的调整阶段。
改革开放以后,最先发展起来的是一二线城市,所以,一二线城市的消费者无论从消费能力,消费观念上都是第一批拥有私家车的客户群体。
2018年以前的客户群体主要是一二线城市的客户群体,一二线的汽车消费客户群体一般都具备收入高、工作稳定、信用优质、还款能力较好等特点,能满足汽车消费贷款的审核要求,所以更适合全款购车或者贷款购车。
2021年汽车销量增长3.8%,2022年汽车销量增长2.1%,实现了“三连降”之后的“两连升”,说明国内汽车销售市场正在逐步完成调整。汽车市场调整之后的主要客户群体变成下沉市场(三线城市及以下市场)的消费群体,这部分客户群体具有经济收入低、收入不稳定、缺少社保、信用观念差等特点,更适合汽车直租的购车方式。
四、汽车金融环境限制
根据罗兰贝格的数据,2022年国内新车的汽车金融渗透率为58%,其中汽车消费贷款49%,汽车融资租赁9%(直租2%,回租7%)。这个时候国内的汽车消费贷款类型业务的市场渗透率56%(其中汽车消费贷款49%,回租业务7%),已经超过了国际上主要国家的汽车消费贷款的市场渗透率水平(50%-55%),达到了饱和的市场状态。而在这之前中国的汽车消费贷款渗透率一直没有达到饱和。
汽车消费贷款业务相对简单,是纯金融业务,人力资源成本低,服务项目少,便于统一化管理和标准化设计产品。
汽车融资租赁业务相对复杂,是融资融物相结合的业务具有人员密集、人力成本高、服务项目多、不便于统一管理和设计标准化产品的缺点。
在汽车消费贷款没有达到饱和的情况下,汽车金融行业的企业更愿意集中精力发展汽车消费贷款业务。不愿意发展的汽车融资租赁业务。
现阶段,汽车贷款业务已经完全达到饱和,下一步将进入分化阶段,逐渐形成寡头竞争的格局,存活下去的基本都是银行、主机厂等实力雄厚的金融机构。下一阶段的蓝海市场就是汽车融资租赁直租市场,对比国外20%-32%的直租渗透率,中国2%的汽车直租渗透率空间巨大。
参考资料:
【原创】1981年起步的汽车融资租赁,为什么现在才快速发展?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