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9月份销量掉了这么多,零跑C11(图片|配置|询价)怎么卖不动了?”

文:电动车小课堂
图:网络
其实带有这样疑问的人并不在少数,自去年10月上市以来,零跑C11一直被网友封为新能源汽车里的“卷王”。这款定位于中型SUV的车型,拥有4750mm的车长、2930mm的轴距、配置了78.54kWh磷酸铁锂,CLTC续航510Km,而售价方面最低只要17.98万,在当前的国内新能源市场上极具杀伤力。
借助于极强的性价比,C11取得了不俗的开局,上市首月销量达到了1633台。此后,受制于产能爬坡的限制,C11的销量一直徘徊在3000台上下。直到今年5月开始,C11的交付量才逐渐放大,7月销量达到了全年巅峰6582台,8月销量有所回落,但继续保持6000台以上的销量。

然而,时间来到9月,C11的销量出现了暴跌,仅为4398台(有平台数据显示561辆,根据验证后,此数据错误),环比下降近30%。要知道,9月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环比增长6%。作为近几个月销量持续增长的品牌,官方并没有给出足够的解释,不过网络则出现了不少唱衰零跑的声音论调,其中主要是围绕零跑汽车质量不过关的问题。

根据一些网络报道描述,零跑汽车存在底盘异响、主控屏幕黑屏、电动车门按键故障、前挡风玻璃无故开裂、动力系统故障、真空助力泵失灵、车辆无故停摆等等问题,屡遭车主维权。
可以说,作为一家新势力造车企业,零跑的品控质量确实和传统车企有一定的差距。同时,零跑汽车的整体售后服务也比蔚小理三家弱一些。随着销量的持续提升,后续可能会暴露更多的问题。
当然,如果仅用质量问题来解释C11销量大跌并不合理。在小电看来,C11销量暴跌更可能是零跑有意而为之。为何会有这样的结论,我们归纳为三点。
首先,产能结构性问题。目前零跑汽车的生产主要集中在金华工厂,根据公开信息显示,零跑金华工厂设计产能为20万台/年。目前零跑的月销量基本稳定在1万台以上,工厂整体使用率比较高,这也是为何零跑正在寻找新的产能的重要原因。
除了产能不足之外,最主要的还是产能结构问题。例如,7、8月份C11的交付量都在6000台以上,至少占用了金华工厂一半以上的产能。这样留给T03的产能就有所下降,T03虽然已经通过几次提价订单数已经有所下降,但是前期积压的订单并不在少数。

另外,从零跑APP里公布T03的交付承诺也可以作为作证。根据内容显示,对于零跑T03,官方承诺2021年缴定的订单,新车最晚到店时间为8月31日;2022年第一季度缴定的订单,新车最晚到店时间为9月30日;2022年第二季度缴定的订单,新车最晚到店时间为10月31日;而在7月、8月缴定的订单,新车最晚到店时间为11月15日。
显然,零跑T03的交付压力巨大,也让官方不得不把更多的产能给到T03,以兑现此前对于用户的承诺。

其次,也许是供应链问题。虽然零跑曾多次喊出全域自研的口号,包括算法、软硬件、电子电气架构、车身、电驱系统等都是自研自产,底盘及汽车电子电器为自研及外包生产,只有内外饰和电芯属于第三方采购,但是似乎市场并不买单。
其中很大的原因在于,零跑的研发支出,根据其港股招股书显示,2019 年、2020 年、2021 年、2022 年上半年,零跑的研发支出分别是 3.58 亿元、2.89 亿元、7.4 亿元、5.26 亿元,合计 19.13 亿元。而同期,蔚小理这三家仅一个季度的研发投入就超过或者接近零跑三年多的研发投入。以 2022 年第二季度为例,蔚来研发投入 21.49 亿元,理想投入 15.3 亿元,小鹏投入 12.65 亿元。

全域自研虽然意味着能降低成本,但是可靠性和性能方面就未必能达到主流水平。比如零跑的凌芯01采用了28nm制程工艺,其算力为4.2Tops,功耗则为4W,看似账面数据不错,但是实际的体验并不好。根据中汽研发布的零跑C11的 CCRT结果,其在智能化方面得分为42.6分,而蔚来EC6、小鹏P7、比亚迪汉EV的得分都超过了80分。
中汽研CCRT测试之智能化部分分别测试了智能驾驶和智能体验,其中智能驾驶共测试了系统提示、跟车能力、智能泊车能力、其他障碍物识别与响应能力、巡线能力、组合控制能力、驾驶员监控共7个。根据测试结果雷达图显示系统提示是满分,跟车能力约76分,智能泊车能力约30分,而另外4项竟然是0分,7项得分仅35.7分。

而C11智能体验部分测试了智能提示、智能驾乘、智能交互三项内容,其得分大致分别为:60分、40分、78分,3项得分仅53分,这也是为何许多消费者吐槽零跑的原因之一。
最后,零配件涨价过快问题。作为新能源汽车最重要的部件之一,今年动力电池的价格一涨再涨,这给与下游厂商极大的压力。比如T03车型在今年8月做了一次涨价,指导价范围从7.39万—8.9万元升至7.95万—9.65万元,五款车型的涨价幅度为5600元-6600元,同时中低配版本还取消了ESP及附属功能,这让许多网友很难接受。
总结:短期来看,零跑的产业压力还会继续持续一段时间,C11的销量会继续忽高忽低。零跑作为造车新势力的一员,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无论是C11还是即将上市的C01都有极高的性价比。
不过,汽车作为大宗消费品,产品质量仍然是最大的核心,希望零跑在推出高性价比的车型之外,也能不断提升车辆的质量,真正做到物美价廉。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