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比亚迪销量达到了历史性最高,超过二十万台,而这还仅仅是个开始,按照比亚迪明年的产能规划,最少也是四百万左右的销量,也就是说每月最少三十到四十万台的销量,不仅仅是生产线层面紧锣密鼓的扩大或新建生产基地,车型本身的跟进速度也是比亚迪现阶段的重中之重,除了前期曝光的海狮SUV外,腾势品牌旗下也有新款SUV会跟进,就在近日,又有一组新车谍照曝光,由于是套壳车型,到底是归属SUV还是轿车目前不好下结论,但是底盘部分的升级换代才是此组实车谍照最应关注的重点,空气悬架+前后双叉臂的设定,很明显就是冲着操控性而来了。(文字未经本人许可,不得擅自使用、转载)

侧面就能一眼看出,这就是一台套壳的平台数据采集车,别看是轿车的壳子,但是总总迹象表明,更接近SUV平台,轮眉被挖的几乎看不到前翼子板结构,说明前机舱会很厚实,反正不是轿车的设定,轻易不要被轿车外壳所迷惑,完全不是一个类型的。
由于是套壳车,因此真实的外观现在自然没法下结论,但是车壳本身也能提供一定的信息,仔细看一下,这不就是比亚迪汉的轮廓吗?回头想想,比亚迪汉的轴距达到了2.92米,车身长度是4.975米,几乎是五米级的车型了,结果这壳子套到全新底盘上,非但没有全套进去,反而还显现出缩水之感,由此可以看出,新车的轴距接近三米,车身长度超过五米完全没问题了。

全新平台本身是插电混动版?纯电版车型?目前还真难下结论,但是两个细节让笔者迷惑许久,首先是底盘部分,很明显车壳没套进去的好处之一就是底盘部分清晰可辨,仔细看的话,几乎整个底盘都裸露并且是呈现矩形化,也就是说,整个底盘都是电池组,很明显与比亚迪海豹的CTB纯电底盘结构完全一致,该结构的最大优势就是尺寸不变,容量更高。所以新车能够达到更高的电池容量和更长的续航,但是空间占用的不多,甚至更少。底盘结构也远比传统电池包的保护层更结实。在发生碰撞时,整个底盘都在保护电池,安全性理论上要高很多。

▲上图为比亚迪海豹CTB底盘结构
但是随之而来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测试车尾部似乎出现了一个圆柱形的消声器设计(尾部小红圈内),但是放大之后发现好像并非消声器,起码面向我们一侧的没有出现排气管口,这就让人颇为疑惑了,对比海豹的后端,没有出现类似的设计,好在纯电版的判断基本是没错了。

车型本身看不出太多的端倪,那么看看实车前后悬架结构,后悬可以清晰的看到粗壮的上下摆臂结构,并且都是全铝合金,单就说悬架材质就要比海豹更上一层楼,同时中间出现了空气悬架,舒适性、操控性可以说是大幅提升,海豹已经算是较高的定位了,这款新底盘很明显定位更高端化,此外可以看到悬架之间出现了后驱动电机的迹象,后驱版没跑了,对于纯电版车型而言,不管什么驱动方式,布局优势就是可以分布化设计,放弃了传统意义上的四驱结构,取而代之的都是驱动电机,类似电推军舰的理念,布局优化的好处除了驱动模块可以按理想化位置摆放外,重量的减轻、前后配重比等各个方面都能达到最优化,因此说新能源是未来的趋势并不为过。
外加一句,其实不算是重点,但是顺嘴一提,副车架也是全铝锻造的,起码目前肉眼能够看到的是如此,当然并非比亚迪首先使用,起码红旗就已经用上了,但是相比海豹档次提升巨大,说白了整个悬架结构,几乎都用了轻量化的铝合金结构,强度增加的同时也减轻了重量,对于纯电车型而言,任何一点的重量减轻都是值得的,毕竟电池组的能量密度没有大规模突破之前,只能借助车辆本身的轻量化来达到续航里程提升的目标。

前悬结构则非常明显了,也是前双叉臂结构,并且是铝合金的(海豹是冲压钢板材质),与海豹上的较为接近,上控制臂是A型结构,但是由于材质的不同,A型摆臂球销明显与海豹的完全不同了,不过铝合金材质的前转向节上端,也就是与球销结合的部位是完全一致的,另外注意后面的避震也是空气悬架,图片清晰度欠佳,原图放大之后就能看到“空气”两字,所以这部分不用质疑。
综合下来就是一句话话,整车材质较之海豹大幅提升,轻量化效果更为突出,同时保留了比亚迪现有的技术优势,由此分析该车的定位将会更高,鉴于现有套壳车的诸多细节来判断,不出意外就是一台全新的SUV车型,难道是海狮的平台数据采集车?也许不久就能揭晓正确答案,毕竟按照比亚迪现有的新车开发速度和销量提升压力值而言,新车快速入场是其重中之重,让我们拭目以待。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