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以来,“理想汽车遭车主集体投诉”的热度居高不下,不少不知真相的吃瓜群众们都在问“这造车新势力冠军怎么突然被投诉了?”围绕这个问题,我们也深入扒了扒,想看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而从理想官方给出回应中我们了解到,原来这是因为即将于11月发布的全新车型理想L8将作为理想ONE的换代车型登场,与理想L9这样全新的定名方式保持统一。同时现款理想ONE将进行降价销售,这么一来,很多老用户不满意了。


其实对于理想ONE这款车,一直都是饱受争议。但是能一个月实现超1.3万台的交付,相信理想ONE这款车的产品力毋庸置疑。而趁着新款上市之际,将老款理想ONE进行降价销售,按理说这不应该是大家喜闻乐见的一件事吗?为什么会被“骂”上热搜呢?其实我们如果站在消费者,尤其是理想ONE车主,或者进一步缩小范围到过去半年内入手理想ONE的新车主立场上来看,买的新车到手还没捂热就降价确实是一件令人恼火的事儿。

这种“恼火”很大程度上是源自于消费者的心理落差,而这种落差其实经常出现在我们的日常消费中,比如你在电商平台买了一部苹果手机,使用几个月或几周后发现完全相同的手机在其他平台的价格更低,但却已无法退换享受新的优惠;或者发现苹果公司因产品迭代,利用促销手段下调了老款产品的价格,这些都会导致心理落差与不平衡的产生。

但无论是以上哪一种情况,这种产品调价都是经销商或制造商参与市场竞争,进行市场经营的合理手段。那么,为什么这样的手段会成为令一些车主进行维权,甚至是登上热搜呢?其实在前面提到的关于购买手机的示例里我们已经给出了答案。

理想汽车作为一家造车新势力企业,旗下车型一直采用价格公开透明的直营体系进行销售,这虽然为理想创造了一个良好且守信的形象,但不同于多平台、多经销商的销售方式,“全国统一指导价”在每一次变动中都会第一时间呈现到所有车主面前,由此就会导致用户更敏感、更强烈的心理落差波动。

然而,对于一个制造商来说,从各种维度上深挖产品的潜力才是其维持市场地位的关键点,为了增强产品的竞争力,除了实现技术、硬件进阶外,价格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尤其是日新月异的造车新势力市场,价格势必是其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好手里的定价权去提升品牌地位,是商家的合法权利。

在我们看到包括大众在内的传统汽车制造商都在因芯片、零部件等硬件或上游原材料成本上涨而提升价格的背景下,“降价降成错”这样滑稽的戏码实在令人忍俊不禁。更何况2022年迎来的这轮“涨价潮”还包括了小鹏P7、欧拉好猫、特斯拉Model Y等一系列新能源阵容。

其实无论是从消费者的直观感受,还是从厂商的客观陈述来说,在这场主客观的争辩中,二者都没有对错。只是,当我们把这件事放到法律层面去解决时,其实已经有了答案。
在过去的一起理想ONE车主针对理想汽车新款车型上市与降价计划的欺诈诉讼中,北京顺义区人民法院综合各方陈诉与法律法规作出判决,判决认为:法律并未就汽车公司新产品的内部计划向消费市场的披露进行任何要求;同时,理想汽车在进行理想ONE销售的过程中,也未有证据表明其做出过任何与产品价格相关的消费承诺,销售人员也未掌握新产品上市计划或做出相关承诺,最终判决驳回了原告“理想汽车的行为构成欺诈”的主张。

也许这样的结果,无法抹除消费者内心的不满,但是却足以证明理想这种降价行为并不违规违法。当然,市场不仅仅只是一个讲法理的地方,如果一个企业只依据法理来经营,那么一定没有未来。而对于理想来说,如何更好地在日常经营中兼顾老用户的情感,或许该成为下一阶段亟待解决的课题。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