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三宗罪:续航短、充电难、会自燃,涉及人身安全的自燃更是罪无可恕。这不又出事了,而且还是发生在有国产新能源“台柱子”之称的品牌——比亚迪身上。
8月17日,一则由车主自拍吐槽比亚迪汉自燃的视频冲上微博热搜,随后引来了一众网友的热议以及各大媒体的争相报道。
从车主自拍视频看,涉事车辆的起火点疑似在底盘,火势比较大,车子几乎已经被大火烧到一片黑,现场无人员伤亡,有消防员正在灭火救援。

据当事车主透露,这台比亚迪汉千山翠版是他刚买的,提车7天左右,距离上牌也才过去3天。车子没有暴晒过,谁知刚开出地库就起火。
针对此事,南充阆中消防工作人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具体原因还在调查中。比亚迪客服则表示暂未接到相关情况反馈,后续会有工作人员跟进了解具体原因。
其实,电动车(新能源车)爱“自燃”早已不是什么稀奇事,毕竟也不是个例。
2022年3月,广东深圳一辆小鹏G3在静止状态发生自燃,无人受伤;
2022年5月,广东广州一广汽埃安AION S在充电时自燃,无人受伤;
2022年8月,广东深圳龙岗一比亚迪汉EV(图片|配置|询价)在行驶状态冒烟起火,无人员受伤;
2022年8月,四川成渝高速一理想ONE行驶途中起明火,致4人轻微受伤;
2022年8月,广州白云区一保时捷帕拉梅拉插电混动版路边起火,无人员伤亡。
......
这只是其中一部分,数据显示:2022年仅上半年全国范围内已知(报道+未报道)的新能源车自燃事件就接近上百例。

图源:某网络平台
从网络盛传的车辆自燃数据看,相信大家都能看到当下谁最火了,所以如果有胖友们最近打算换车,不妨自觉把爱车停在它的身边,然后静待佳音。
对了,为表应对,以后电动车旁边是否可以考虑设置警示牌:方圆10米内请勿靠近。

接踵而至的新能源车自燃事件,让不少车主言:我现在开电动车出门,随身都要带一个灭火器。我只想说一句:各位新能源车车主,请多保重。
看到这,也许有人会问了,电动车到底为什么会频繁自燃呢?
简单概括,其自燃要么是电控线路短路,要么是电池问题,而当前电动车自燃,95%都是由后者发生热失控所致。
什么是电池热失控?说白了就是温度超过了电池的承受力,就好像我们人类一样,如果体温一旦超过37度就浑身难受,而导致电池热失控的因素具体可分为外因和内因两部分。

前者主要指外力作用下电池发生变形、破损引发电池内部短路,比如2019.4.22蔚来ES8自燃就是因电池包破损变形挤压电芯造成热失控。
后者则指电池生产过程中内部残留的杂质或内部负极生产锂枝晶刺破隔膜造成短路。比如2019年上海地下车库的特斯拉Model S自燃,就是因隔膜被锂枝晶刺穿造成短路。
这里说一下,为什么电池会产生锂枝晶。一般液态锂电池(刀片、4680、弹匣、麒麟、M3P)用久了或长时间大电流工作,比如快速充放电、电池热管理温控失效等,都会导致电池内部产生锂枝晶。

而锂枝晶就好比是负极慢慢长出的一根针,随着时间推移,这根针会不断变长,长到把电解质的隔膜刺破,隔膜一旦刺破,电池就会出现短路。
再加上液态电解质本身就容易燃烧,在高温下还可能产生可燃气体,所以温度一旦失控,处理不善就可能冒烟起火甚至爆炸。

那么,我们日常生活中应如何避免电动车自燃呢?我简单总结了以下几点:
(1)电动车对比燃油车更娇气。因此,尽量不要长时间将电动车放在室外阳光下暴晒、风吹雨打,尽量在室内停放;

(2)持续高强度用车后电池包温度偏高,勿立马充电,尤其快充。因为如果此时选用高功率快充会让电池包内部温度超过临界点诱发自燃;
(3)充电器不能乱用。使用不同插头充电乍看没啥毛病,但不同电动车电池对充电电压、功率等均有不同需求,混淆使用容易造成充电不足甚至对电池造成不可逆损伤。

至于电动车自燃后应该要怎么处理,就只有非A则B两个选项了。
(1)小面积起火可考虑使用灭火筒控制火情,切忌直接浇水,因为水会充当介质诱发更多电芯短路,严重会造成电池包迅速膨胀、爆炸,切记。

(2)面对火情较大的电池自燃,由于电动车热失控速率难以预估,现阶段默认办法是“随它烧”。比如上述自燃的保时捷,虽然当下扑灭了,可没一会又燃了起来,所以既然着了就让它疯狂烧吧。
最后我想说,当前阻碍用户选择新能源车的最大因素不是新能源补贴的下滑,更不是续航和充电问题,而是一波接一波的安全事故。

对于当前处在高速发展阶段的新能源车来说,安全、成本以及电池回收,是摆在它们面前的三座大山。其中,第一座大山是它们必须迈过去的,毕竟没有消费者愿意将自己的生命与一颗“定时炸弹”绑在一起。
因此,这几年各大电池厂商、车企都在为攻克这一关卡努力,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尤其是电池领域。先后催生出了刀片、弹匣、麒麟、M3P电池,它们除了能量密度得到强化,安全性能也实现了进一步的突破。

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迭代升级、优化,未来安全这座大山终将臣服于我们的脚下,成为我们选择电动车的信心源,以及带动电动车发展迈入新纪元的助推剂。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