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和一些行业朋友探讨电池发展,共识是动力电池进入了一个新的周期,正好上汽发布了“魔方(图片|配置|询价)电池”,而宁德时代推出了“麒麟电池”,由于上汽的电池开发基本是和宁德时代绑在一起的,所以可以将两个事件结合起来,对背后的逻辑进行简要分析。

集团标准化是最佳策略
首先是标准化的电池包“One Pack”,“魔方”电池长和宽统一,兼顾三种不同的高度,再加上电池包的快换机构、高低压接口和快换冷却接口都在统一位置,这样只需要少数包,就可以覆盖到一家车企旗下不同品牌和不同车型,满足不同电量需求和之后换电的商业生态。

无论是宁德时代麒麟还是上汽魔方,“One Pack”背后核心逻辑是标准化,标准化带来规模化,规模化带来降成本,这也是对于拥有众多品牌车企集团的最优选择。
而电池标准化又有两条路线:
一是电芯的标准化,即大众采用的路线。在尺寸上将电芯统一,去适配不同电池包和车型,核心矛盾是让电芯厂定制研发和生产同一个尺寸的电芯非常困难,最好是自己能生产电芯,而大众就是走的这条路线,之后80%的车型都会采用标准化电芯,预计能降50%的成本;

二就是上汽为代表推的统一电池包,包尺寸统一,只向电池厂采购电芯,自己掌握电池包的设计。但是从长远看,在电池包长宽高空间都被限制后,能做的事情无非是从电芯厂购买电芯再想方设法去布置,以目前车企的话语权,很难去影响电池厂的roadmap,后期包可能需要去适配不同化学体系和尺寸的电芯。
躺着放是结构设计极限的标志
躺式电芯,即将原先竖立放置的电芯平放,使得电池包高度方向得到了充分利用,进一步使得车身在最重要的高度空间上布局更灵活,得到了释放,车身重心也可以变低。
这样带来了热管理的改变,用结构板和竖立的冷却板作为结构隔离电芯,电芯一侧用膨胀片和气凝胶,一侧用冷却板和结构板隔离开。

竖立变成躺平之后,放在侧面用于缓解膨胀的补偿片和绝缘绝热的气凝胶数量和用量都减少,降低了成本。

由于整体空间是固定的,躺着放会比竖着放需要更大的横向空间,因此对集成度的提升作用并不明显。
这也反映了目前电池在电池能量密度和成组率已经达到极限,只能靠高度上涨。
汽车人参考小结
战略本质上是定义出想做的、可做的和能做的,最终产出该做的,在电动化层面,车企想做的是要掌握更多价值链,在动力电池上有更多话语权;在可做的层面,由于大部分车企都不做电芯,因此会大幅度受限于和电池厂之间的博弈。

那么,在电池材料没有突破的前提下,结构上(包括热管理)大家已经绞尽脑汁到了极限,那么能做的事情就只有降低成本了。
本文为汽车人参考第340篇原创文章,如果您觉得文章不错,“推荐和关注”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