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下旬新上的长安UNI-V(图片|配置|询价)凭借着10.89万-13.19万的超高性价比以及在性能、操控、智能、安全等方面的亮点配置,让新车不仅在预售启动的24小时内就实现了16000+的订单数,而且在今年4月,新车上险量达到了5811辆,环比增幅高达55%。由此可见,无论是在SUV市场还是在轿车市场,长安汽车持续深耕的UNI家族车型产品也在终端市场收获了不小的人气。然而就在最近,UNI-V却因为在用户体验方面公然跳票,导致用户普遍不满,这样的现象也给长安汽车的品牌形象带来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据了解,长安汽车将在6月30日起关闭品牌官方App、智慧云控App、引力域App的部分功能。具体来看,这些功能主要包括可实现手机远程直播的远程监控、可实现手机车外远程拍照的360全景影像以及APA远程智能泊车。针对为何关闭这些功能,长安汽车给出的解释是“个人信息保护和汽车数据安全的法律要求”。诚然,作为一家具有央企背景的自主品牌,长安汽车理应在广大自主品牌中起到更多的榜样作用,根据法律法规的要求调整自家的产品与服务也是理所应当的事情,然而在这起事件中,长安汽车也有准备不周之处。

2021年10月份开始生效的《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试行)》第八条规定:“因保证行车安全需要,无法征得个人同意采集到车外个人信息且向车外提供的,应当进行匿名化处理,包括删除含有能够识别自然人的画面,或者对画面中的人脸信息等进行局部轮廓化处理等。”而且规定中也阐明了人脸信息、车牌信息等车外视频、图像都属于重要数据。事实上,长安UNI-V所搭载的一些涉及影像采集的功能配置,也正存在着这样的违规风险,只不过长安UNI-V上市时间是在今年3月,明明法规已经生效,长安汽车却无法及时做到合规。

这些年来,UNI家族一直都是长安汽车主抓的一个产品线,但这起事件也不是UNI家族第一次令用户失望。今年2月就有UNI-K的车主在网上投诉,UNI-K在上市前宣称搭载有APA6.0自动泊车,L3级别自动驾驶,人脸识别点火启动汽车,时序迎宾灯等功能,但是到了提车以后好长一段时间这些功能都无法使用,甚至也没有搭载,即使经过了不止一次的OTA,这些功能依旧是“用不到”。其实,这些用户当初选择UNI-K就是因为被这些高端智能配置吸引,但提车后却享受不到这些功能带来的便利,用户们难免也会觉得自己被忽悠了。

事实上,在如今的国内车市,忽悠消费者从来都不是自主品牌的专长。过去3年来,由于汽车零部件短缺等问题,不少车企在新车正式上市交付以后,都会因为在配置上的偷工减料引来用户的不满情绪甚至是投诉维权。对车企而言,零部件短缺这样的问题确实是大环境下的不可抗力因素。然而总有不少车企觉得偷工减料带来的影响总会小于宣称减配。不过车企们也似乎忘了,如今消费者的维权意识也是越来越强,例如前不久在高端市场,保时捷电子转向柱的问题也曾闹得沸沸扬扬。
面对国内车市下行压力,不少车企都会通过强化自家新车的综合产品力以求能在市场上强化影响力。然而对车企们来说,在宣传推广自家新车的产品力优势的时候,更不应该忘记自己能否说到做到。随着自媒体的飞速发展,如今越来越多的普通消费者也有了在互联网上发表意见的机会,一些看似毫无影响力的普通消费者,也能通过自媒体平台进行维权活动,甚至就此波及厂家或是经销商的口碑。例如在去年9月底,福州一家保时捷4S店就以为“展车当新车卖”的问题引来消费者不满,最终甚至导致“全网围殴”,甚至导致该门店的业务无法正常开展。

现如今随着汽车智能化、电动化时代的到来,一些自主品牌也能通过打造出具备智能科技优势的高性价比量产车去赢得国人的认可。不过对消费者来说,车子终究是要用来开的,只有新车在交付以后能够确保品质无忧,才能够确保用户体验方面不会出现差错,那么消费者才会真正对品牌方的技术实力与品牌价值加深认可。作为一家颇具使命感的自主品牌,长安汽车更应当从此事中吸取教训,在遇到一些问题时不能隐瞒推诿或是敷衍了事。如此一来,才能真正赢得用户的认可,从而不会因为负面事件影响,导致大量潜在消费者的流失。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