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聊聊揽境的定价:无比正确,却总感觉哪里有问题

    予墨Auto头像予墨Auto头像
    予墨Auto2021-06-25

    昨天编辑去西安参加一汽大众揽境(图片|配置|询价)的上市发布会,按理说不用我管。但看到它的定价,我又忍不住想说点啥。

    不用质疑,我并不认为揽境的价格定高了。而且,从产品力的角度来看,我认为它的29.99-39.99万元的定价,是合理的。

    它比上汽大众途昂要更长、更宽、更高,起售价差价高出7999元,说得过去吧?

    相比丰田汉兰达,它更是大了一大圈,可以说是跨了一个级别。而且,在动静态质感上来看,它也不会比汉兰达差。尽管我还没有试驾过揽境,但当年我第一次接触这一代迈腾的时候,那种惊艳感,至今记忆犹新。所以即便我还没有试过揽境,但对它的品质依然有信心。因此,它的定价相比汉兰达贵上6万,也是非常正常的。

    和自家的探岳相比,揽境长了半米多,可以说跨了两级。而且它起步就是330TSI,比探岳330TSI贵上8万,这也没啥问题。

    所以,只要你在汽车圈待上一年半载,揽境的定价,就一定不会让你感到意外。

    但与此同时,你大概率也会认为,不久的将来,揽境的终端优惠也会比较大,至少3万起步。因为目前国产大众旗下的SUV,包括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基本上都有这样的优惠力度。

    与此形成相反印象的是,今天的主要日系品牌,尤其是丰田,产品力并不一定比大众强,定价也不一定比大众实在,终端的售价上,却可能比大众还高。

    举个显而易见的例子,丰田RAV4起步才2.0L自吸配CVT,出了名的肉。上汽大众途观L好歹是1.4T起步,尺寸也比RAV4大不少,但在终端价格上,途观L却比RAV4还便宜。

    还有途昂和汉兰达,前者尺寸明显更大,质感明显更好,但是终端售价,两者似乎差别并不大。

    有人可能会说,这是因为RAV4、汉兰达等上市时间短,还比较新鲜。但如果观察市场较久,你就知道这个理由站不住脚。

    这就比较吊诡了。大众的产品尺寸越做越大,品质越做越好,配置也不比对手低,可为什么终端价格却败给了对手?

    问题到底出在了哪里?

    思来想去,我认为,是「大众这个品牌出了问题」。它的产品依然在不断迭代与进步,它的定价策略也没有变化,但品牌的溢价能力在退步,所以终端价格站不住了。

    曾经的断轴、烧机油、变速箱抖动、奥迪的车内质量风波等,虽然今天已经很少再被人提及,但其对于大众品牌的伤害,至今却依然存在。只不过,大众曾经的品牌力够强,因此伤害来得相对温和而持久。不像福特断轴门的影响,是那么猛烈而突出。

    对一个品牌来说,用户的信任是多么的重要啊!大众2020年在中国卖了385万辆,如果一辆车少降价1万,一年就多挣385亿。

    行文到此,我突然想到了特斯拉。它的产品问题倒是其次,要命的是已经在用户心中逐渐形成的傲慢形象。有一些人可能还觉得,特斯拉这样做挺有个性,对其销量也没有产生多大影响,但如果把眼光放得更长远一些,未来的特斯拉,恐怕要为今天的行为付出代价。

    我想,在终端已经显出颓势的情况下,尤其在今天日趋激烈的中外大环境之下,大众品牌,真的需要想些办法,修复自己的形象了。

    比如说,下一款上市的新车,是否可以考虑,在定价上就把已经不太能够支撑的「品牌溢价」,直接给它去掉。以让利的方式,塑造自己务实、可靠的形象。

    再比如说,每年从巨额宣传、传播花费中,拨出一部分来去坚持做一件利国利民之事。你看古天乐,十几年来在全国各地建学校,多么让人感动。谁还在乎他曾经混过社会、坐过牢呢?

    可能有人会说,受限于职业经理人的任期限制,其眼光和资源,都是当前的销量,不会放那么长远。若果真如此,那我也无话可说了。

    但我仍然希望,如果今天这篇文章,能够给眼光长远的中国汽车品牌们提个醒,那也算没白写。

    次阅读
    5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