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重磅丨华为发布座舱芯片等五大汽车新品:搭上外壳轮子,就是台车

    懂车帝视线头像懂车帝视线头像
    懂车帝视线2021-04-18

    文:懂车帝原创 潘梓春

    [懂车帝原创 产品] “现在做RoboTaxi的企业都得完蛋。”

    没错,从昨天40多万的“极狐”,到今天HI新品发布会,华为又刷屏了。

    昨天,华为告诉大家一套ADS自动驾驶系统能卖8.5万;今天,华为又来秀了六块肌肉:

    • 鸿蒙智能座舱
    • MDC 810自动驾驶计算平台
    • 4D成像毫米波雷达
    • 八爪鱼自动驾驶开放平台
    • 集成化热管理系统TMS

    鸿蒙智能座舱,70寸的AR-HUD

    华为智能座舱解决方案聚焦计算平台、HarmonyOS车机操作系统及核心服务、显示平台和软硬件生态。

    硬件层面,华为的SoC将全部采用可插拔的设计,基本就跟U盘一样,每三年升级一次计算芯片,不用换车也能提升车机性能。

    软件层面,华为车机和手机打通。试想一下,出发前在手机上查找设定好的导航路线,坐进车里直接“挪”到车机大屏上,下车的时候也是一个道理。

    此外:具备独立NPU,能做端侧复杂处理的麒麟车机模组;能还原色彩本色,体验丝滑触控的车载智慧屏;体积更小、视野更大、高清显示的AR-HUD。

    用华为的话来说,这块AR-HUD身材更小、性能更高:它体积只有10L,会根据用户眼睛位置调整投影区域,因此普通风挡即可使用;可视角达到13°x 5°,能展现更多内容;同时,它能够在7.5米的距离上具备70寸大小的画幅,2K分辨率,覆盖三条车道。

    MDC 810自动驾驶计算平台:ARCFOX极狐 阿尔法S(图片|配置|询价)同款

    华为官方称,本次发布即量产的MDC 810,是业界目前已经量产、最大算力的智能驾驶计算平台,算力高达400 TOPS,达到ASIL D功能安全要求,搭载智能驾驶平台软件MDC Core(含智能驾驶操作系统AOS、VOS),可满足拥堵跟车(TJP)、高速巡航(HWP)、自动泊车(AVP)等高级别自动驾驶应用场景所需。

    昨天量产上市的ARCFOX极狐 阿尔法S上,用的就是这套产品。只不过,极狐上车的华为方案大概率是ADS部门提供的全栈方案,包括ACDSC超算平台。

    有业内人士将二者区别比作沃尔玛和山姆店:MDC是沃尔玛里面的商品,大家都能买;ADS则是山姆店,要买买全套,关键还不一定给你办卡。

    高分辨4D成像雷达:今年量产交付的“野蛮人”

    华为高分辨4D成像雷达采用12T24R大天线阵列(12个发射通道,24接收通道),比常规毫米波雷达3T4R的天线配置提升24倍,比业界典型成像雷达多50%接收通道,探测距离超300米,这是当前可量产的最大阵列成像雷达,并计划于今年量产交付。

    4D成像雷达在继承传统毫米波雷达极佳测距测速能力,不受光线和雨雪天气影响,以及非视距被遮挡目标的独特探测能力优势的同时,大幅提升分辨率,目标检测的置信度和检测范围,同时进化出像激光雷达一样的4D高密度点云,可实现比如环境刻画,构图,定位等,也可通过多雷达的点云级融合,更好实现车周的360°检测,从而满足全目标,全覆盖,多工况,全天候的感知要求。

    时值传统Tier 1(一级供应商)们的成像雷达元年,华为提出的“4D成像雷达+高线束激光雷达+高清摄像头”的融合感知方案,像个野蛮人一样直接闯进了高阶自动驾驶领域。

    “华为八爪鱼”自动驾驶开放平台:除了造车,我们什么都干

    “华为八爪鱼”自动驾驶开放平台,基于自动驾驶最核心的硬件:数据、高精地图、算法,构建一套数据驱动闭环的开放平台,旨在通过车云协同的能力封装、业内领先的标注能力,升级的虚拟仿真,安全合规的一站式云服务,协助车企零基础构建自动驾驶开发能力,降低开发门槛,提升开发效率。

    与此同时,作为自动驾驶实现路径的关键一环,华为正式对外发布最新的高精地图云服务能力及路标。并展示出了自家导航电子地图制作甲级测绘资质,及完整的高精地图采集和制图能力。

    据悉,华为高精地图将在今年覆盖一线城市城区和高速路,2022年覆盖8个城市,2023年增加到20个城市以上。

    热管理系统TMS:智能化、集成化

    当前,大多数新能源车热系统采用能效较低的PTC制热方案,在冬季低温情况下续航里程会降低30%~40%。

    华为TMS通过一体化设计的极简架构、部件和控制集成等创新技术,可以在满足舒适性前提下将热泵工作温度由业界的-10℃降低至-18℃,从而将新能源车续航提升20%。

    为了今天台上的两个小时,华为经历了什么?

    按照华为官方口径,今年一年,集团在智能汽车部件业务的研发投资将达10亿美金,目前研发团队超过5000人,其中自动驾驶超2000人。

    当然,这还不够。单说最近刷屏的自动驾驶,华为在研发上走得比我们想象中要早得多。

    据了解,2013年12月13日,华为申请了第一个自动驾驶相关的专利,内容主要是判断汽车行驶过程中的安全程序和非安全程序,并判断启动自动驾驶模式还是手动驾驶模式,亦或是直接将非正常程序切换掉。

    当时华为刚刚涉足,最初的专利还是以辅助判断为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辅助驾驶”。

    很快,到了2014年5月6日,华为发布了一套十分完备的自动驾驶车辆调度系统——名为“一种自动驾驶车辆调度方法、车辆调度服务器及自动驾驶车辆 ”的专利。内容主要是对无人车调度信息的管理,位置信息,路线信息的规划等。

    同一时期,百度开始投入无人驾驶汽车,后期也是铺天盖地的宣传。

    2015年11月30日,华为又申请了“一种自动驾驶导航方法、装置、系统、车载终端及服务器 ”专利,听起来像是我们现在在极狐新车上见到的一套技术。

    具体内容应该是汽车接收卫星发送的定位信号,然后通过5G基站向汽车发送差分定位改正数,对卫星数据进行修正,得到高精度的定位数据,同时车载终端向服务器发送高精度位置,根据高精度位置结合高精度地图对路径进行规划。

    从2013年开始,华为就展现出了惊人的投入能力与研发速度。直到2019年-2020年,华为开始大量申请自动驾驶专利,研发进入相当成熟的阶段,并开始同步对核心专利的周边进行布局保护。包括“自动换道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地图级别指示方法、地图级别获取方法及相关产品”,“道路可行驶区域推理方法及装置”等。

    两年间,华为申请了差不多200项专利,内容紧紧围绕初期核心专利。显然,从立项、研发、实现,华为对于自动驾驶的研发路线几乎没有发生过改变。

    在如今的市场竞争中,“始终如一”是一种比技术水平还要宝贵的能力。有人说,虽然华为一直“藏着掖着”,但现在其铺开的蓝图,差不多“除了外壳轮子和电池,就是个车了”。

    .万次阅读
    290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