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我们有时会看到有些车的后面贴着一个标签,是以E开头的5个字母。这个单词曾经困惑了我很久,它是什么意思?
后来才知道原来是无水冷却液!很多4S或者修车店,会以终身免换冷却液、冷却更好的说辞来推销这个产品,但这个东西到底有没有用呢?

有是有的,但言过其实。
首先是,终身免换冷却液本身是一个伪概念。冷却液与机油不同,在没有泄露的情况下本身几乎不需要更换,更换的周期,通常至少3年起步,甚至是5年。一台车假设开10年,中间可能只需要更换1-2次。
随便一搜可以知道,普通冷却液非常便宜,汽车加注一般需要2~3瓶,一次成本通常在200元以内,全生命周期也就是几百块钱的事情,而所谓的终身免更换,店里一次就会要1000-2000元的价格!

一般的整车冷却系统是这样的,水泵带动冷却液流动,冷却液温度过低就进小循环,也就是出了缸体过了水泵又进缸体迅速暖机;水温高到一定程度节温器工作堵住小循环的入口,打开大循环的入口,冷却液进入大循环,流入散热器,通过风扇以及汽车行驶过程中的迎风来冷却液体,然后继续进入水泵和缸体。

所以,水温是高是低由节温器来控制;发动机水套内冷却液的流量是由水泵来控制的;最终通过散热器和风扇组成的系统来散热。
知道这些有什么用呢。
平时我们开车,一般水温也就85℃到105℃。为什么无水冷却液宣传的时候会强调动力足而且节油,并不是没有理论依据,事实上水温对发动机的性能其实是有影响的。 冷却能力太强的情况下,不仅会把应该带走的热量带走,还会把原本一部分可以用来做功的能量也一起带走,使得经济性下降,所以发动机保持水温在90+℃的水平是比较合适的。
那水温可以高到什么水平呢?
常压下水的沸点是100℃,但是水的沸点和压强有关,高压下的水,沸点会更高,在冷却系统里这个沸点可以达到115℃~130℃,而水的压力可以达到1.5bar。
膨胀水箱的作用就是在这里,水箱里有一半是空的,需要给液体一定的膨胀空间。
这也是为什么冷机之前不能打开膨胀水箱的原因,压力太高,高温液体会喷涌而出,容易伤人。

那么回到这个问题上来。 对冷却所有的控制、调节因素都是以机械零部件为基础的,它们以水温传感器读到的数据来进行调节,冷却液并不能改变ECU对它们的控制逻辑。
最廉价的冷却液当然是水。甚至如今很多台架试验为了省钱还是会用自来水,不过自来水里存在很多杂质,容易在缸内形成水垢影响散热。各位如果上路临时缺水江湖救急,尽量上的是纯净水…… 冷却液也常在水中加入乙二醇来降低冰点形成防冻液,避免在北方冬天结冰,也会加入添加剂抗腐蚀抗水垢。
换了其它介质也行,性能可能更好可能更差,你不知道,主机厂也无法保证,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普通人很难比主机厂里的千百个工程师考虑得更多----一般人真不知道他们做了多少试验。
而无水冷却液的主要成分是丙二醇,它宣传的好处都有哪些?
热车快?
热车快即发动机迅速升温,冷却系统带走的热量少,水的比热容常温下大概是丙二醇的1.6倍,丙二醇能带走的热量更少,发动机温度上升更快是可能的。
可是比热容低意味着全工况里,它带走的热量都更少。
缸内温度上升,温度梯度一上来,水温也会上升,在额定功率的时候机械水泵达到最大流量,这也是冷却液能带走最多热量的时候了,比热容降低就意味着它无法保证满足所有的散热需求,机舱内的所有零部件都会有热负荷提升的风险。
缸内温度的升高,也意味着进气密度减小,充气效率降低。 另外,为什么发动机温度过高会报警甚至停机?爆震还是小问题,最重要的是润滑油的最佳工作温度在105℃~120℃左右,水温提升,意味着润滑油的冷却压力变大,温度变高润滑能力下降,摩擦那点损失是可以不在乎,可是零部件的磨损飞快。 缺水状态下强行开个十几二十公里,发动机约莫就废了…您大可一试。
汽车加速快?不知道是什么鬼…
低凝点?普通的冷却液也可以做到啊...
高沸点低压力避免开锅?前面提到了温度过高的问题,实际上并不会允许升到太高的温度,所以然而并没有什么用。
热平衡?不会比原厂做的更好了…… 这都是针对普通的乘用车来说的,如果是使用了电子节温器或者电子水泵这种可以主动对冷却系统进行调节的零部件,那么呵呵……原厂标定的温度都是最优的…用了这个活生生把原厂的标定给毁了…省油是个什么玩意……
总之,城市工况热负荷不高时也许它还是有用处的,但上了高速或者负载比较大的时候,它的作用不一定比普通的冷却液好。除非原厂的零部件就是以它为前提来进行设计的,否则问题实际上有很多。
更何况它还那么贵。
请相信原厂,么么哒。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