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孙少爷
虽然我个人不喜欢日本车,但是在北京这种超一线的城市,每次开车时真的比较担心油耗的问题,这时候就开始觉得日本车比较省油了。虽然我开过的日本车不多,但是每一辆车相比于德系车和美系车,总能在油耗方面都能给我带来太多的惊喜。而去年,作为日本混动车型的"老大",丰田给我们带了他们全新设计的一台车——亚洲龙(图片|配置|询价)。这名字听着挺狠,那么实际的配置到底怎么样呢?我们一起来揭晓一下吧。
全新亚洲龙的前脸设计非常有辨识度,更没有过分追求家族化设计。对比之前4代车型在保证稳重大气的同时,真的做到了看起来一点都不商务,更不觉得油腻。即便是最入门版的亚洲龙,但在车头整体以及关键配置两方面都没有直接差异,消费者最关注的面问题子,亚洲龙做的非常到位。不管是全系标配的LED大灯,还是自适应远近光灯,这都让亚洲龙站在同级别车型中保持了较高的水准,这更是让购买低配车型的消费者可以享受到与顶配车型一样的待遇。

亚洲龙的车身尺寸为4975x1850x1450mm,轴距为2870mm。低配车型的轮圈尺寸还是第一时间出卖了它的"身份",不过17英寸的尺寸并非低配专属,这样就让购买入门级车型的车主平衡了很多。亚洲龙这次是铁了心要向曾经"油腻"的自己说再见了,哪怕是车尾的设计同样延续了车头的风格,从后45°角来欣赏它,甚至还有种让人赏心悦目的感觉,全新亚洲龙大气稳重的同时又体现出与时俱进美学风格。尽管2.0L车型全系没有后扰流板装饰,但最入门车型的尾灯依然为LED光源,并且贯穿式的造型同样美观。同时,排气尾喉也是货真价实的。

来到内饰中控台,亚洲龙依旧对低配车型的车主很友好,你几乎无法一眼辨识出这是一台最入门的车型。中控台设计的很有层次感,中央的屏幕既美观又实用。就算是最低配车型,亚洲龙的中控台和门板处的做工材料都很实在,你能触及到的地方均为软性的搪塑、皮革等材料包覆。中控台上出现的木纹装饰,实际看起来也并不会觉得有些过时。2.0L和2.5L最入门车型的方向盘材质均为塑料,实际的握感上手感觉换不错,并没有明显的廉价感。除了混动的顶配车型之外,其余车型均为四项手动调节,而且可调范围很广,很容易就能找到合适的坐姿。

亚洲龙全系标配7英寸液晶显示屏,菜单调节很便利,逻辑也非常清晰。作为售价不到20万的入门车型,该配置将会在相同价位的车型中很占优势,同时混动车型还配备了HUD。全系标配9英寸的触控屏,让入门级亚洲龙在于竞品车型中同样很有竞争力。屏幕两侧保留的实体按键和旋钮让驾驶员在操作车机时更加方便,不足的是并不支持Apple CarPlay。亚洲龙设计师巧妙的把中控屏幕、空调出风口、空调控制区集合在了一个平面上。标配的双区自动空调操作界面清晰且便利,不过作为最入门车型并没有标配前排座椅加热。

比较遗憾的是,海外版车型上的手机无线充电功能来到国内后被减配了,不过亚洲龙对手机各方面的支持依旧很到位,例如在中控台收纳和前排USB接口的数量都很便利。除顶配车型配备了后排独立空调之外,其余车型只有后排出风口,下方的2个USB接口为全系标配,全车共5个USB接口,数量在同级别中属于优秀。2.0L低配车型天窗为非全尺寸,亚洲龙全系只有2.5L顶配和混动车型为可开启全景天窗。

最入门车型的特征在座椅部分体现的比较明显。首先,材质为织物,调节方式为主驾6向手动、副驾4向手动。不过在实际乘坐感受方面不存在问题,海绵软硬适中,舒适度较好。后排座椅各个方面都比较出色,乘客能够轻松翘起二郎腿,海绵软硬适中,坐垫长度良好,只是承托性方面较为一般。后排中央座位的舒适度一般,不适合长途出行,同时,中央地板隆起高度比较高。
后备厢可以轻松收纳下三个不同规格的行李箱,剩余储物空间还非常充裕,整体表现非常出色。亚洲龙并非全系都支持后排座椅比例放倒,汽油版入门车型、混动版顶配车型的后排就没有该项配置,后备厢储物扩展性上就存在较为明显的短板,不过后备厢储物空间非常平整。

2.0L车型搭配一台直列四缸自然吸气发动机,最大马力178匹,最大扭矩为210牛·米,匹配上10速CVT无级变速箱。不过2.0L自吸的动力要是无法满足你在推背感方面的要求,那么就可以2.5L或者混动车型。
总的来说,亚洲龙的定位是要高于凯美瑞的,而且定价方面也非常有诚意,车辆整体的配置还是在同级别中属于很有竞争力的,所以除了省油的先天优势外,亚洲龙也很适合老百姓日常家用出行。所以这么看来,丰田这次带来的作品就像是针对亚洲市场量身定做,从名字上我们就能感受出来,大家觉得呢?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