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玉树地震后的新州府出来(见前篇自驾青海玉树,在昔日的唐蕃古道,发现信仰之路上的藏密传奇),我们就将沿着这山路,深入这神奇的康巴大地,去领略她美不胜收的高原风情、和特色鲜明的康藏文化,这里也许尚未为游客熟知的,但一点不比那些名声在外的景区逊色。
我们去的第一个点就是囊谦县。从玉树州府沿着214国道,到囊谦不到200公里,路况很好。海拔起伏不算很大。这颗高原上的明珠,就在玉树到昌都的中点上,也是昔日唐蕃古道的重要一站。
囊谦被视为玉树的发祥地。当年的囊谦王国以此为中心,统治整个玉树地区近千年。是藏区重要的地方政权。


天高云阔,大地苍茫。我更喜欢在沙路上行驶的感觉,将车的性能发挥得恰到好处。最主要的是我喜欢看着尘土飞扬的感觉,就好像我在大草原上骑马,茫茫天地,任我翱翔。

作为青海和西藏的交接处,囊谦最主要的景点基本都是各式各样的藏密寺院。除了信仰的原因,更主要的是因为最美的自然风景都在路两侧、一直在眼前,进入囊谦,整个世界都是景区。
下面是我们的主要行程:
阿育王遗址格戎佛塔——>途径澜沧江网状水系——>乃加玛天然六字真言山——>千年古刹洛麦叶寺——>白扎林场——>悬崖古寺尕尔寺


到囊谦不可不去格戎佛塔,这是一座稀有难得的阿育王塔遗址。在佛教传说中,两千多年的古印度护法名王阿育王,将佛陀舍利子散分到各个国家,以佛法护天下平安。八万四千佛塔拔地而起,皆以阿育王之名,其中就有这格戎佛塔。是2200年前印度孔雀王时期第三世统治者-阿育王皈依佛教后,为了世人都能瞻礼供养佛陀舍利,而在全世界修建的八万佛塔中的一个。


千年年的风雨,原来的格戎佛塔早已破败不堪。今天我们所见的是2015年重修的。在青山白云下, 寺院佛塔在佛陀威严目光之下熠熠生辉。烈风鼓动风马旗,将穿越时空的信仰凝固在这方寸之间。

为我们讲解的喇嘛一希,来自北京,2009年皈依后一直随上师在囊谦修行,精通藏语,梵文,青海话说的也非常好,当然普通话依然京腔哦。
沿着佛塔的台阶层层而上,细数过每一层的整齐佛塔,白色和金色极具冲击力的纯洁眼前。


在这个远离都市浮华的地方,空气中都有令人平心静气的因子。苍穹白云之下,心无一物,耳边只有转经筒舒缓的转动声。可能觉悟只能在这样的宝地吧。


佛塔是新修的,但內部的坛城确实旧有的。据说考古曾发现一座石碑,但从未打开过塔基砖石下的地宫,也许在这塔心之下,当年的舍利子依然静静安卧其中内。



玉树一个最响亮的名头就是“三江源头”,雪域的圣洁白雪,融化为涓涓细流,流过这美丽大地,在各个支流的汇合后,最终汇成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波涛汹涌。在玉树自驾,最经常看到的就是那大江大河的上游,也许你随便跨过的一条小溪,就是那万里名川的源头之一呢!
在囊谦,主要遇见的就是这澜沧江的上游。江水在红土草原间,和缓而柔美,网状的水系流出自由自在的颜色,美得令人窒息。





乃加玛是囊谦一座很知名的神山,“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这平地凸起的山丘,远看很像一个巨蟒。而其山崖壁上更有天然形成的六字真言,所以远近信徒都来朝拜。
传说中传乃加玛神山本为一法力高强的蛇妖,危害人间。莲花生大师将蛇妖收服,用蛇妖脑汁在山下写下了六字真言,以此永镇蛇妖,不能危害人间,在莲花生大师的点化下,妖灵化作神山成为佛教的护法山神神。每60年乃加玛山神将召集藏区100位山神来此聚会。乃加玛在本地藏语中意为“百座神山之首领”,所以信徒相信转此山有转一百座神山的功德。

走过山下密密麻麻堆满的嘛呢石和林立的小佛塔,到山脚下,可以找到传说中的天然六字真言。白色的岩石在土色中特别醒目,很整齐。特意对照了一下六字真言,确实一字不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竟神奇如斯。


在去往神山的路上,两边山石之上,不是雕刻的六字真言,就是挂起如同巨大蛛网的风马旗,十分醒目。大地似乎成了信众的唐卡,在辽阔空间上书写着自己的信仰。




- 洛麦叶寺
洛麦叶寺在信众心中是修行圣地。这个噶举派寺院,据说坐落之地是四臂玛哈噶拉自然形成的吉祥之地。噶举派的上师曾修行于此,因此成为囊谦国王的四大护国寺之一。
现在的寺院是背靠山石的一个阶梯型寺院,不过寺院是重修的。寺院的精华其实藏在寺后山中。这里,你会发现十七世年大师修行的天然洞穴和当年木制的寺院残片,还收藏着传说中是格萨尔王帐下大将嘉察夏嘎时期的头盔和弓箭。

拜访寺院时,诵经钵声传来,回响佛像塔楼之间,萦绕在耳边心头。
很多僧众会不远万里来洛麦叶寺修行,藏区最有威望的噶举永噶上师,曾认定千年古刹洛麦叶寺是“马哈嘎啦自然显现圣地,以藏区地形及天文而讲是一个非常殊胜的宏扬佛法的圣地,也是文殊大威德的道场”。

还有不少小喇嘛在此修行,这位明明很害羞却又忍不住好奇凑过来的眼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排队献上祈愿的信众,还有一位摄影师喇嘛在给拍照。很是有趣。

我们的车穿过峡谷,穿行在云海草原之间,将去往尕尔寺。尕尔寺是噶举派最大的一座寺院,全称尕尔菩提洲,位于距囊谦县香达镇70公里的白扎乡境内,海拔3700米。
传说在公元700多年前,莲花生大师就曾在此镇魔修行。正式的建立寺院也可以追朔到公元十三世纪,著名高僧噶尔当巴秋登遵照藏传佛教直贡噶举派创始人觉哇久丁桑贡的旨意,在此创建了尕尔寺。



神奇的尕尔寺完全建在高山之巅,悬崖石壁之侧。初看颇有点汉地悬空寺的感觉。噶举派的很多寺院似乎都偏爱这样的修建地点。在尼泊尔印度北部,会遇到不少这个类别的寺院。


说它最大,可不是浪得虚名,山下的山门开始,可以说占据了整个峡谷高山。


尕尔寺周围风景优美,四周奇峰突兀,林木茂盛,苍翠秀丽,山林中栖息着各种珍禽异兽。令人称奇的是岩羊、藏猕猴等动物常自由进出寺院,与人和睦相处,体现了佛教所提倡的大慈大悲、生命平等的思想。

而这落差极大的高山针叶林和草原峡谷,又有几分北欧风貌。在云朵如鱼鳞般翻滚的碧空之下,安静如超脱世外一般。

夕阳透过云朵间的缝隙,撒下金色的光芒,给摇动的风马旗和飘摇的炊烟抹上了金色的光辉。整个世间如同圣洁的佛国胜地。

夕阳也洒在快乐的孩童脸上,红扑扑的颜色不知是霞光还是高原红。这高原凛冽的风也许给他们脸上提前添上了皲裂的细纹,但掩盖不住那纯真自然的笑颜。

走完了囊谦的信仰之路,莎莎明天将继续去往玉树的其他县,去领略玉树相对于藏区其他地方不一样的风土和人情。
我是莎莎爱旅行。
快上车,十年驾龄女司机,带你看不一样的世界!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