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上汽集团和广汽集团在上海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就开发核心业务、产业链资源、新商业模式和海外市场等领域展开全方面的合作。

在平安夜前夕,上汽与广汽两家最具实力的国有车企宣布“牵手”,抢在众多情侣前头“撒狗粮”。没有车展上暗戳戳的互动示好,也没有高层互访等互动等前奏,上汽与广汽就这么突然宣布“在一起”了。

虽然没有大张旗鼓搞新闻发布会,但从双方出席签约仪式的领导阵容上,足以看出对于这次合作的重视。从官方发布的消息来看,在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的共同见证下,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上汽集团总裁王晓秋签署合作协议。
应战三大央企合并?
有媒体分析,这是对一汽、东风、长安三大央企牵手合作的回应,既然汽车行业的三大中央直属车企已经联手,那上汽和广汽作为地方国有车企中最有实力的两家,也搞个联盟,顺应行业抱团取暖的大势也符合中央对于汽车行业推进重组整合的政策。在主流趋势下,这种分析听上去颇有道理,符合国有车企一贯应有的“觉悟”。

但笔者觉得,这种分析有些狭隘。如果只是出于做表面文章应付上面,大可以声势浩大地举办新闻发布会,双方领导再强调一下响应政策、大政方针的积极态度。而且没必要等到三大央企都牵手两年多以后才行动。
平心而论,上汽、广汽两家都算汽车行业里相对务实的国有车企,更何况是在如今国内汽车市场寒冬、淘汰赛加剧的时候,即便是身为最大车企集团上汽、四小龙头的广汽,都有各自的问题和短板等着解决,恐怕没有什么心思去做形式主义、表面好看的文章。
上汽方面,今年上汽旗下的合资板块不尽理想,上汽大众、上汽通用均遭遇高位增长挑战,上汽通用五菱则遭遇转型升级挑战;自主板块方面上汽乘用车虽然危机感十足,最先喊出“活下去”,但跑赢市场大势之余却未能保持正增长势头。
广汽的日子相对好些,旗下两大日系车企广汽本田、广汽丰田都实现正增长尤其广汽丰田增势喜人;但自主板块的转型升级挑战依然很大,广汽乘用车的业绩近期虽有所提振,但整体销量依然有近30%的下滑。
抱团取暖才是真
相较而言,上汽与广汽的这次牵手,“抱团取暖”,应对“新四化”的行业变革与挑战更合理一些。
从全球来看,为了应对“新四化”带来的汹涌产业变革以及高昂的新技术开发成本,车企巨头“抱团取暖”正成为全球汽车行业的新趋势。宝马与奔驰两大在市场上缠斗多年的“老对手”联手布局移动出行新领域并成立合资公司;丰田与马自达宣布交叉持股,除了在美国市场合作,还共同开发电动车、车联网等新技术;大众与福特宣布在电动化和自动驾驶汽车领域展开合作;还有最近PSA与FCA宣布合并组建全球第三大车企巨头。

与上述国际车企之间的合作相类似,广汽与上汽今后的合作重点放在新技术、新产品、新商业模式的探索上,尤其是汽车“新四化”领域。
技术研发方面,双方将探讨在新能源、智能化、网联化、轻量化等领域,对战略性核心技术、平台进行联合投资、开发;
资源协同方面,双方将探讨在生产制造领域的协同合作,并计划在物流、汽车金融、保险服务、后市场领域、产业投资等方面开展合作;
商业模式创新方面,双方计划加强在汽车共享、出行服务、车电分离等新商业模式方面的研究与合作;
国际市场方面,双方将探索在海外终端网络资源、海外商业伙伴、海外制造资源、国际物流等方面开展合作。
总的来看,技术研发上,上汽与广汽都是对于“新四化”领域颇舍得投入并在核心技术领域取得突破的国有车企;在市场与资源优势上,上汽主要在德系和美系,广汽主要是日系,有互补之处;海外市场上,两家也都在积极布局。
可以说,除了“新四化”的行业变革与挑战,自主品牌升级突破的挑战,市场优势资源的互补,以及两家车企都有的务实作风和更强的市场化意识,是上汽和广汽此次牵手的重要因素。
但鉴于此前国内车企在合作联盟上“雷声大雨点小”的一贯传统,此前上汽与奇瑞的联盟、广汽与奇瑞共同开发小型车的合作,以及数不清的新能源汽车联盟,最后都不了了之;近年备受关注的三大央企合作,不管是全新技术开发还是出行领域,都没有太多实质性成果。还是让外界对于上汽与广汽此次牵手能否开花结果抱有疑问。

不过,上汽与广汽两家都属于市场化程度较高、管理作风更为务实的国有车企,此次牵手也没有太多政府干预,纯属自由恋爱,主动牵手,和此前业内的各种联盟合作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响应上方号召不同;而且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在国内市场竞争加剧、自主品牌生存环境恶化,新四化挑战汹涌而至的环境下,开放合作、团结联盟才是出路,再搞糊弄人的联盟合作坑的只有自己。
从官方信息来看,在尚未敲定具体合作内容与细节的情况下,双方已经在上述战略合作协议中敲定:合作有效期5年,有效期内非经双方书面同意,不得擅自变更或终止。足以看出双方对于此次合作的认真程度。
也正是因此,让外界对于上汽与广汽的这次牵手,有更高的期待。不过知易行难,国有车企之间的合作向来不易,上汽与广汽能否实现实质性突破,端看两大车企领导层的管理能力与智慧。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