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的剧烈调整,令合资车企对利益的重新划分有了更多的渴求。

据海外媒体12月18日报道称,戴姆勒集团正在谋求提升对合资公司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的控制权,包括计划将其股份从目前的49%提高到75%。据消息人士透露,这一计划遭到北汽内部的反对,因为中方希望继续保持对高利润业务的控制权。
在集团层面的股权划分,双方股东似乎也有了新的想法。

外媒报道称,北汽正在通过汇丰银行的协助吸纳戴姆勒的股份,有意将其持有戴姆勒5%的股份,增持至10%。今年7月,北汽以25亿欧元的作价,正式完成对戴姆勒5%股权的收购,时隔六年终于实现与戴姆勒交叉持股的愿望。
若此次增持成功,北汽将超越拥有戴姆勒9.69%股权的吉利,成为戴姆勒最大的单一股东,并有望获得戴姆勒监事会的一个席位,这也是目前吉利所没有的。
尽管目前双方的股权变动情况仍秘而未宣。但早在6年戴姆勒入股北汽时,就已有过类似的操作。
2013年11月,戴姆勒以约6.25亿欧元完成收购北汽股份12%的股权,成为后者的第三大股东。同时,戴姆勒在北京奔驰的股比则由50%降至49%,由北汽控股北京奔驰。

基于上一次的操作案例,有业内观点认为,这一次从集团到合资公司的股权变动,也将大概率继续效仿。不过,以股权换收益的做法仍存在极大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据路透社报道,一旦北汽获得10%的股份,加上吉利9.69%的股权,中国公司将共计拥有戴姆勒集团接近20%的股份控制权。
而根据规定,戴姆勒集团的关键决策至少需要在年度股东大会上拥有75%的投票。在戴姆勒2019年年度股东大会上,该公司仅52.91%的股本来自代表,这意味着这20%的股权将足以阻止戴姆勒在股东大会上做出重大决定,如提名董事或批准重大投资。
决策权利变化带来的影响,或许将不仅局限于企业层面。
争相“捆绑”戴姆勒
如果不是半路“杀”出个吉利,外界也不曾对北汽与戴姆勒密切的合作关系产生过怀疑。比恒大更早开始“买买买”的吉利,在今年初以90亿美元正式完成对戴姆勒集团9.69%股权收购,一跃成为戴姆勒最大的单一股东,这件事在当时犹如重磅炸弹一般引发了国内外的热议,而吉利高段位的资本运作手法也让人“不明觉厉”。

尽管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曾公开表示,这只是一次投资行为,并非为了谋取戴姆勒的监事会席位,但外界对于这个在多年前有过“蛇吞象”经验的企业究竟有多大的野心,始终没有停止过揣测。除吉利与北汽之外,比亚迪也是戴姆勒的车企合作伙伴之一,不缺合作伙伴的戴姆勒,在中国投资人眼中也一直是个“香饽饽”。
尤其是奔驰令人垂涎的盈利能力。从2018年北京汽车公布的财报来看,北京奔驰是北汽集团毛利与收入增加的主要拉动力。2018年,北京奔驰年收入占集团总收入的89.1%,尽管毛利率出现下降,但北京奔驰仍然贡献了405.2亿元的毛利润,高于集团370.1亿元的毛利润。
除了北京奔驰之外,集团下的另外三大板块北京现代、福建奔驰和自主业务北京品牌的毛利润都处于亏损状态。这与靠合资板块华晨宝马持续“输血”的华晨汽车集团的情况十分相似。而戴姆勒作为集团的利润源泉,北汽自然不会轻易任其溜走。

为了深化与戴姆勒的合作关系,并振兴自主业务,北汽近年来与戴姆勒开展了不少投资与合作。包括共建发动机二工厂、推进M524发动机技术改造项目、梅赛德斯-奔驰C级车(V206车型)更新换代项目、北京汽车北京分公司制造升级改造建设等项目,向双方的融资租赁公司奔驰租赁继续注资,在新能源方面,与奔驰共建电池测试实验室等等。
股比调整“多米诺”
尽管戴姆勒依然是汽车行业人人羡慕的“利润奶牛”,但它已经不像之前那么“有钱”。
受高田安全气囊召回、尾气门诉讼赔偿等负面事件影响,为戴姆勒带来了超过60亿的额外支出费用,这一度导致戴姆勒在今年第二季度出现了9年来的首次季度亏损。同时,为了加大新能源研发、加速向电气化转型,不久前,戴姆勒宣布将在全球范围内裁掉约1100个领导岗位,目标是在2022年底之前节省1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75.8亿元)。

除戴姆勒之外,奥迪、宝马、福特、通用、本田、捷豹路虎、日产、大众等车企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一场降本、裁员的热潮,据统计,这些车企们的裁员计划已经超过8万人。在这样的背景下,戴姆勒愈发强烈的资金诉求也十分容易理解。
北汽与戴姆勒的股权变动,并非孤例。席卷车市的寒冬和股比限制的放开,给了车企们重新思考合纵连横的机会。在华晨宝马打响合资股比开放的第一枪后,特斯拉一步步进入中国完成独资建厂,大众集团在今年初时曾公开表示与合资公司就股比问题进行过谈判,此外,传言还将福特、PSA送上了下一个调整股比的热门人选。
就目前来看,考虑股比调整的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经营状况较为领先的企业,迫于形势和收益的压力,希望重新划分股权获得更多利润。另外一种则是面临生存危机,亟待寻找出路的车企。而介于这两者之间的合资企业,大部分选择继续深化与中国伙伴的合作关系,专注于本土化发展,谋求更大的市场份额。

与此同时,行业洗牌速度也越来越快。铃木退出中国、长安与PSA“分手”,青年汽车破产、幻速停产,力帆、华泰等弱势品牌在生死边缘挣扎。眼下,正是车企们求生欲最强的时候。
“在寒冬来临的时候,如何让自己的‘血’更厚,让自己的‘血’流得比别人慢,才能生存下来。所以说,每一滴‘血’都很珍贵。”12月17日,由经济观察报主办的“中国汽车BCA美好出行盛典&新能源产业峰会”上,北汽新能源党委副书记、新闻发言人连庆锋表示。
评论·0